“詩人的心靈,匠人的功夫”,這便是畫畫的藝術。國畫要畫得好,不僅需要精湛的藝術靈感,也需要相當功力的手工“操作”技巧。
在墨介藝術領域,林晶沉醉于工筆的花鳥畫,執著追求而不知疲倦,奮斗自己繪畫夢想。品讀女畫家林晶的工筆花鳥畫作,是一種心靈的感悟。他的畫既吸收了古人嚴謹工細的用筆,又結合現代的隱線勾勒與層層暈染,體現出一種古雅清秀的印跡。
林晶女士,研習工筆花鳥畫20余年,臨摹師從陳之佛、于非闇、俞致貞、金鴻鈞、喻繼高、周中耀、陸抑非、王纖等著名畫家。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其文人情懷,風雅卓識,澤被久遠。對于先賢巨匠,林晶心摹手追,傾心向學,這些年來她遍臨十幾位大師的作品,不斷博眾、揣摩、研習、印證,從中吸取藝術營養,精細精心摹畫,走上了一條高起點的藝術通途。
工筆花鳥畫由于極其細密,既考驗一個人的藝術功力,又考驗一個人內在修養。浸潤其中20多年,林晶“人如其畫,畫如其人”,畫內她清秀典雅,畫外她和溫柔純凈。知道她、熟悉她的朋友,都說她是一位心靈嫻靜而細膩的人。
在藝術追求上,林晶遵循陳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即“觀、寫、摹、讀”四字訣。因而陳之佛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領域里創造了奇跡,贏得了"南陳北于"的美譽。所以林晶對《陳之佛畫集》的繪畫風格情有獨鐘;將他藝術的“金科玉律”,當成了自己繪畫的座右銘。
林晶1995年以優異學績畢業于石家莊工藝美術?茖W校,從此她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從那時,林晶就開始臨摹中國畫壇著名女畫家俞致貞之作品,刻意她的造型嚴謹,苦練扎實的基本功:起步先學線描,勾線兩年才學習上色。此后又細心臨摹宋人冊頁以及于非闇 、俞致貞、喻繼高,王纖等名家的作品。她無處不以諸多前輩畫家為楷模,練就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底,在藝術的道路上力臻完美。
讀懂畫魂,意在筆先——林晶的藝術之談
談到臨摹,林晶很有感情地說:臨摹名畫,首先需要讀畫,還要認真讀懂畫,讀出名畫中的畫魂,在似與不似之間找到畫的意境,臨摹出畫的藝術生命。
如何去讀,林晶堅守“意在筆先”。就是未曾下筆,心腦先有整幅畫的意境,然后去分析畫面的構造、物體的結構和自然的形態;進而再分析用線、染色等等。林晶就這樣在研究中,發現了名家花鳥畫的精道所在:即不僅小品大都是精品,而且題材和手法多樣,造型完美,結構及構圖完整,設色細膩精到,很耐得品味。這就是工筆畫的傳統脈絡,無論對于工筆畫的臨摹還是鑒賞,其意義都極為重要。
畫界都明白,工筆畫是傳統國畫的主流,又以宋畫的水準達到最高峰。而林晶女士正是遵從宋畫的法度嚴謹,追求宋畫的高超技藝,精準宋畫的色彩明麗,執念宋畫的格調端莊;并兼學近現代名畫家的工筆畫的技藝,追求“在似與不似之間”作畫,恪守齊白石老人的“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的格言。因而,林晶女畫家總將自己的審美意趣注入畫中,使花鳥魚蟲在畫中靈動,在圖中活躍。
以勤為徑,畫出一家——林晶的藝術之夢
古人云“三天不練手生”是至理名言,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還說不認真練也等于白練,畫一幅跟畫100幅不一樣。所以,畫家往往要付出很多精力,才能逐漸積累出一點點的收獲。對于傳統國畫來說,想急功近利,一躍成功是更不可能的,藝術是神圣而必須敬重的。
有人說,國畫藝術也是講求天分的,臨摹也要講求自己的“悟性”。林晶認為,天性是自己的愛好,悟性則是建立在勤奮練習、廣博的閱讀與刻意追求之上的。我們從林晶的繪畫藝術成長之路,可以看出她人生的每個階段,對繪畫的領悟都有所不同:少女時代她只是出于興趣,青年時代開始夯實基本功,中年以后開始講究藝術技法……這樣在每一個階段,都是她在不斷學習中潛移默化,漸漸領悟而融會貫通,深深體會到繪畫之奧義,筆墨功夫是“人書俱老”的藝術標準,。
看現在林晶的繪畫,工筆花鳥畫可以說達到了惟肖惟妙,而且還有自己獨具的氣質內涵。她的工筆花鳥畫,已經是掌握了精湛的傳統技法,諸如布局、章法、線描,以及對留白的把控等,都是很到位的。而且她還將個人審美觀融了進去,尤其是秦巴漢水的文人意趣體現,更有自己的色彩感覺,而其表現核心仍是傳統的藝術審美觀。
簡而言之,林晶女畫家的工筆花鳥畫,無論在構圖上、線條上、設色上都彰顯出自己的“功夫”。她的每一幅畫,都那樣艷而不俗、淡而有味,讓人有百看不厭的舒暢感。
陳緒偉(文化學者、著名作家、陜西省漢陰縣原政協主席)
2021年4月3日
著名的書法家、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王懿先生題詞
工筆花鳥畫家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