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實驗中學 沈蘭俠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朱永新
說起來慚愧,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童年時期基本上沒有讀過什么書籍,好像除了幾本小人書還有點滴印象,其他的都忘記了。真正對我產生巨大影響的,是我初中畢業時,我的同窗好友送給我的《悲慘世界》。清晰地記得,那是厚厚的三本書,分為上、中、下三部。這部世界名著陪伴了我整整一個暑假,我每天都在擔心冉阿讓,擔心他會再次入獄,擔心與他無血緣關系的女兒,擔心警察為什么老是追蹤他……我深陷其中。當時的我,只知道是被精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多年后才真正明白,是雨果謳歌的人類中普照世界的博愛精神感染了我。這種精神的力量超越了階級,超越了法律,是人性中最光輝燦爛的部分。這部書也為我打開了讀書的精神世界,從此看到了世界的五彩繽紛。
進入中專后,每到周末很多學生都回家了,我就鉆進學校旁邊的一個小小借書店,借到的第一本書是瓊瑤的《在水一方》。讀完此書,讓我對完美的愛情有了一些憧憬,相信人世間一定會有像小說中男女主人公這樣的一份堅貞!慢慢的,讀的書越來越多,讀《邊城》,感受沈從文作品語言的忠厚、純正、地方特色;讀《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領悟到王蒙對職場現象的揭露;讀《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意識到老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遮風擋雨的天堂。
參加工作以后,大山里的教學環境讓我一下子體會到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一度對教書產生了厭倦。一次讀到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親愛的朋友們,不要悲觀,不要畏餒,要奮斗!要持久的艱苦的奮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無論如何,我們決不能讓偉大可愛的中國,滅亡于帝國主義骯臟的手里!這讓當時迷茫的我,突然間獲得了一種力量。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我的信仰是什么?讀了這本書,讓我有了一次深入地思考。難道僅僅是想有優越的工作環境,難道只想老老實實地教好書,提高學生的成績就可以了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讀的教育類書籍越來越多,感悟也越來越深。全國有名的語文教師趙旭說她要做中華文化基因的喚醒人,特級教師王君說她要做青春語文的引路者,邱俊老師說她要做知識的播種者……她們都有著自己的定位,有著對未來的期許。有這么一句話,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我想她們這些人都應該是后者,她們內心有遠景,有夢想,并敢于賦予行動去實現,因相信而看見,所以最終看見。而我可能只是前者,把教書當成是工作,只想老老實實完成任務就可以了。越是讀書越是清醒,自己的所愿是何。
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課堂和教學,每位作家都有情懷,我開始研究文本和文本后的背景,講學生所不知道的文化,而不是單純地講課文,以作者的角度去生發情感,產生共鳴,我發現不一樣了。如今課堂,我講《關雎》,帶著學生走入燦爛的詩經文化;我講《背影》,帶著學生感受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的親情文化;我講《論教養》,帶著學生學會如何提高修養的文化等等。我不再把知識碎片化、套路化,因為我越來越清晰地知道,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生們能終身受益的,不是考試的重點和做題的技巧,而是有文化有溫度的教育!我想把學生帶到這樣的高度,我也要達到這樣的高度。
最近我迷上了羅振寧的《邏輯思維》,每每看完,我都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有這樣一組數據,中國已經有世界最大的制造業。最初只占世界制造業的2%--3%,到了2009年,中國上升到占世界的18%;2016年,中國制造業已經占世界比重26.7%,世界第一;再過幾年,2025年,將會占到45%左右。據聯合國統計,中國是世界所有國家中,唯一一個制造業種類最為齊全的國家。《華盛頓郵報》最新的報道說,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中國5G領先美國3年左右,領先歐洲五年左右。任正非講了這么一句話,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聽到這里,不知大家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感觸,未來的中國,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我們作為基礎教育的踐行者,應當教出怎樣的學生?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43次提到教育,79次提到文化?倳浬钋榈刂v: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什么,這是在呼吁一種文化的信仰!
今天我們的教育,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形態都應得到改變。作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傳道授業解惑、關愛學生、為人師表,這都是我們的本分和常態。我們更應該做“點燃”工作,點燃學生的良好習慣,點燃學生的品質修養,點燃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點燃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點燃他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點燃他們內心的信仰,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大業!
回首向來處,有挫敗、有迷途,腳步深深淺淺,步履磕磕絆絆。但這一路都有書籍帶給我力量和方向,一直有你的陪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