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濤
一般每個人都把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稱作故鄉,將工作或戰斗過的地方叫第二故鄉。比如當兵的人會視部隊為第二故鄉。這份水土滋養血脈歸根的情感,或因故土難離與久居在外,更加牽腸掛肚,濃郁而親切。但是對一些和我這樣一直待在家鄉的人,也產生了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心心念念的,胸中涌動著,腦海時不時蹦出“第二故鄉”的概念。我對安康的情感就是這樣,雖星星點點,但詩與遠方望得久了,也變成了另一種鄉愁。
第一次知道安康這個字詞,是給剛出生的女兒起名字。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成長,加上屈原《九歌》“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之意,起了兩、三個名備選。后來才知道,歷史上還有著名的唐代安康公主卻結局不幸,咱又是平頭老百姓,最終沒有采用。但總覺得“安康”極好,便把這名字連同美好的心愿,放進心底里,心心念念的,看著,盼著她,快快長大成人。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也畢業整整二十年。恰好同學在安康工作,一個電話相邀,心便飛了出去,欣欣然借著機會趁著周末,急不可待去了心中的城市。
趕到時恰逢夜景,眺望三座漢江大橋,燈火輝煌,美不勝收。停車橋上,吹著夏風,有一種從心底里漫出來好感,略帶著一種恍惚感,更有一種高度的契合感,剛一見面,心潮澎湃,像找對象一樣,感覺找到了前世的約定。莫名的,沒緣由的,十分的舒服,萬分的愜意,身心放松了下來,心情愉悅了起來,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很快喜歡上這座初來乍到的城市。
平常的兩天日子里,同學客串導游。親眼見了慢城的水秀,親耳聽了人文歷史,雖是走馬觀花,也不由得迷戀,更加愛上了正親密接觸的安康。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得名的安康,號稱中國十大宜居小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有著“一江清水供北京”光榮使命和責任。同學帶我在街道上的人群中穿行,在寧靜清澈的瀛湖上漂流,在防洪河堤的夜市里品嘗鮮魚,看到乘涼漢江邊的人們臉上洋溢得幸福模樣,感受到比西安大都市相對來說,后花園式的小城市,溫潤、祥和,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和杜甫“激烈思時康”一樣,讓我發自內心出自肺腑,腦海里涌出一個美麗的名詞—第二故鄉,且綿綿生出一個念頭:愿落地而生!
但于我而言,安康,既非工作地,也沒在這兒當過兵,還素味平生,又萍水相逢,怎滴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和我一樣的人,一直待在家鄉的人,是不是也有如此的體會。對留下生命足跡的地方,對飽含青春夢想的地方,乃至旅游時偶然相遇的某個城市,魂牽夢縈,念念不忘,這種情感的游絲,時不時闖入腦海,令心生向往,似神交已久,若淡淡鄉愁,不斷的被吸引而前往。
也許是生命的呼喚,或許是機緣的巧合,我們高陵區對口幫扶安康市白河縣。作為文化隊伍的成員,我有幸兩次前往。且不說所見所聞,遇到的文壇老師,以及身臨其境著名打卡地—明清橋兒溝,人在清幽雅致的環境里,在無須虛偽造作的獨處中,在靈魂的最美相遇時,憑直覺探尋著前世今生。似冥冥之中的定數,如秦楚之好的情人,安康,雖人生初見卻近乎鄉情,早已將一顆心兒俘獲。從此,心愿躺在這方天地的懷抱里度過今生,心中自然多了一份超越風景名勝的情感寄托。
說起來也奇緣,西安和安康,兩座城市,都帶安字。交流時結識一位教師,和我都愛好寫詩作文,也竟都是心理咨詢踐行者。幾次相聊,一聲晚“安”,以安相連,讓心可以安寧好幾個月,更滋生盈滿了正行向善的力量。
特別值得紀念的是,2020年9月8日,我被遴選參加了《西安晚報》組織的全國青年散文大賽采風。我們重走了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來陜考察走過的路?倳浀绖e的話兒:“你們這里已經在變,將來會變得更好。”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奔小康的堅定信念,更加的熱愛越來越美麗的祖國。
我對安康的愛和思念,猶如詩和遠方,并隨時間的推移,像極了新釀的木瓜酒,越品越清香醇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寫的“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那樣,揮之不去,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