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麗娟
“娃娃現在最難,你們要多多支持她。”這是奶奶彌留之際的話。雖然奶奶離開有一年多了,但這句話始終縈繞在我的耳旁。
2019年10月19日,奶奶去世了,當天我未能守在其床前。父親說奶奶走時很平靜,已經92歲高齡的奶奶沒有被疾病纏身的痛苦折磨,很安詳地閉上眼睛,仿佛睡著了,眼角還掛著一絲微笑。
遠在石泉工作的我凌晨5時接到父親的電話,父親哽咽著告訴我奶奶去世的消息,直到恍恍惚惚請完假,坐上返程的大巴,望著窗外一去不復返的青山綠樹,我還是無法相信這一事實。我不停地問坐在身旁的丈夫,是真的嗎?奶奶不是好好的么?她還說要等著抱重孫子。那時我已經懷孕七個月,丈夫怕我情緒過于激動,一直握著我的手安撫我。
童年的記憶,有太多和奶奶一起的畫面。在我四歲的時候,因為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照顧我,我成了留守的孩子,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家的房子雖然是土墻、石板房,但是奶奶愛干凈,屋里屋外總是整潔亮堂。夏天,我跟著奶奶在河溝漿洗,追鴨子摸螃蟹;冬天,就和奶奶一起上山撿柴火,熏制臘味備年貨。
小時候,我總是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要往診所跑,一生病就得打針,后來見到醫生就躲,連哄帶騙就是不愿意打針。奶奶發現我打針處有淤青,為了盡快散瘀,奶奶不厭其煩地每天為我三次熱敷。為了鼓勵我不害怕打針,奶奶承諾并堅持著每晚給我講一個故事。奶奶并沒讀過書,可總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例如狼孩逃荒、板凳三兄弟等。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奶奶講得有聲有色。
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但是有了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的內心缺失。剛開始的時候,我總是喜歡獨處,不愿和其他小伙伴玩耍,奶奶就招呼院子里和我同齡的小伙伴虎子、平兒、璇璇到家里玩,過家家、打沙包,一來二去我和小伙伴們混熟了,人也開朗了很多。晚上,奶奶忙完家務,就教我剪紙、下跳棋,奶孫倆也是其樂融融。
奶奶出生于民國16年,家中的姊妹眾多,從小就靠著給人幫工養活自己、補貼家用,直到遇到從關中南下的爺爺。據說那時候爺爺還是十幾歲的少年郎,打得一手好算盤,干活也是利索,奶奶的父親很是欣賞,不僅沒有嫌棄他家貧還將奶奶許配給這個外來的后生。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爺爺奶奶相敬如賓,很是恩愛。奶奶沒有上過學,讀書認字也是跟著爺爺學的,奶奶很好學,學會了打算盤、識字,也做得一手好茶飯。
奶奶沒有什么經濟來源,一向省吃儉用,但對我總是很慷慨,隔三差五地給我改善伙食。奶奶說,做人做飯都是一樣,都是需要用心付出,勤能補拙嘛。奶奶做的豆醬也是一絕,冬天做冬醬、夏天曬稀醬,同樣的原料、同樣的做法,口感卻是大相徑庭。
后來,參加工作了,我離家遠了,回家的次數就少了。每次回家我也會看望奶奶,但多數是禮節性的,少有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但凡我回家奶奶總是目送好遠,把我的行李包塞得滿滿當當,似乎要為我裝下整個世界。
我以為人與人的感情,會因為距離和時間而變淡,但事實證明,那些牽掛始終都在;楹螅业牡谝粋孩子意外流產,我每天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之中,自暴自棄,以淚洗面。奶奶很是擔心,電話里讓我回去住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我總是拒絕和別人的交流,也不愿走出房門。有一天,奶奶看我躺在床上默不作聲,便輕輕地側睡在我跟前,半晌我們一句話都沒說。幾天下來,我漸漸放下那份戒備,奶奶的話不多,可每一句都是那么有力量。如今,再回首這段往事雖然也會感到陣陣酸楚,但當我后來正視這場災難時,我已經走出那一段陰霾。
2019年,歷經一場手術和三年的身體調理,我有幸再次成為母親,奶奶別提有多高興,在電話里激動地問長問短。知道我往返交通不便,中秋節奶奶執意要來看我,當時奶奶已經步履艱難,基本上是靠坐輪椅代步,一路奔波辛苦,奶奶還是強撐著笑容。10月1日,奶奶在家中跌倒,被家人緊急送往縣醫院,后又輾轉安康市中心醫院,經過手術治療奶奶恢復良好。父親一直在電話里給我報平安,可我還是放心不下,于是請了假,看到奶奶沒事才放心離開。然而,正當我滿懷期待盼著奶奶回家時,因手術并發癥,奶奶病情急速惡化。
后來,就是接到電話的那一幕。因為當時我有孕在身,父親怕我過于激動,一直都沒敢說。最后,我還是堅持去參加奶奶的葬禮。父親回憶,那時候雖然奶奶已經幾日滴水未進,但人還十分清醒,她似乎已經感知到死神將至,她叮囑父親,她放心不下我。我努力抑制內心翻江倒海的情緒,倒吸一口氣,但眼淚還是奪眶而出。
逝者已去,生者已矣。唯有過好往后余生,才不算辜負奶奶。奶奶,我想對您說一聲:謝謝您,如果有來生,愿我還能成為您的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