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明
七月的陜南綠意盎然,處處瓜果蔬菜飄香,但最能誘發味蕾的是農人家房前屋后的玉米了,鮮嫩、綠色的玉米是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吃玉米就成為陜南人當下快樂的事情了。
陜南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小麥,水稻,玉米,年年豐收。在一些淺丘山區,人們還是喜歡種植玉米,玉米一年分早中晚三茬進行耕種,早玉米穗大高產,不愁銷路,中晚玉米產量低,但品質好,春夏后氣候炎熱,光照時間長,玉米顆粒香甜醇厚,耐嚼筋道、成為陜南人的美味珍饈。
在一些小區公園門口、納涼場所、農貿市場等地,都能看到蒸玉米、燒烤玉米的商販吆喝著,玉米的陣陣清香飄逸著,吸引著人們前去購買品嘗,老幼皆宜,人們吃著新鮮地道玉米,心里愜意萬分。在一些農戶家里吃玉米更是洋溢著和睦的氛圍,蒸著玉米、烤著玉米,城里來的客人喜歡吃玉米面魚,吃得腦門冒汗,嘴里卻說著真過癮。
小的時候,晚上常常一家人坐在一大堆被曬干的,堆成山的玉米棒旁邊,在龐大的圓簸里,一邊聊天,一邊用手剝下一粒粒的玉米顆粒,剝完一個玉米棒子,最后只剩下一大堆玉米芯子。常常把剝完的玉米芯子,堆積起來燒火做飯。
每年三月下旬育下玉米種子,旁邊施好肥。一場透雨下來,玉米苗微笑著往上長。田間地頭,山野坡地,玉米苗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像是整裝待發的士兵攻山,從低處慢慢涌向高處。稚嫩的枝莖,舒展著嫩綠的葉子,充滿著向上的力量。三片,五片,七片玉米已經半人深,一片綠油油的,延展在山野,延展在農人們的心里,鉤織著農人們喜悅的心情。
一直以來,我對玉米情有獨鐘,玉米沒有大米那么高貴,沒有小麥那么受人的歡迎。在玉米成熟的季節里,掰下玉米棒子,砍下桿子可以吃甘蔗,甜甜的汁液沒有純粹的甘蔗那么甜,但在物資匱乏的時代里成了人們的最愛。在那個年代里,玉米成了人們的主食,每天都要吃一頓玉米稀飯。沒有小菜,常常把腌制好的漿水菜,放入鹽和調料,竟然能吃幾大碗。
冬天里,人們常常為來年的玉米地而準備。等到來年三月育下種子,等到玉米苗長兩三片葉子的時候,薅草、施肥。苞谷的生長過程至少要薅三,四道草。每次都是艱辛的勞動。父親常常頂著烈日下,面朝黃土,背朝天忙碌在玉米地里鋤草。因此,我們也常常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們從小和玉米為伴,常常想起來帶給我們無盡的樂趣。秋天里,上南山北山放牛,我們一群孩子鉆到玉米地里,挑看紅色皮的玉米桿,折斷當甘蔗吃。多年以后,當我們吃甘蔗時,常;貞浧鹦r候吃過的玉米桿。我們常常掰下嫩嫩的玉米棒子,放在火上烤熟,吃著黃燦燦的玉米棒子,滿嘴噴香。
我常常走在玉米地里,結實飽滿的玉米棒子掛在一株株的玉米桿上,童年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久久不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