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的“永遠的江南王福元中國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三樓頌廳開幕。展覽展出了王福元120余件作品,題材涵蓋其不同時期創作的人物、山水畫,系統呈現了王福元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當代探索。
開幕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及參展藝術家王福元先后致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王志純,總策展人王朝營,王福元藝術館館長屈建豐等出席展覽。
王福元于20世紀70年代考入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師從劉海粟、陳大羽等,其中國畫學習較典型地體現了這一時期回歸中國傳統畫學的特征。除了得益于劉海粟、陳大羽的指授,王福元的傳統畫學還受到了賀天健、唐云以及秦古柳、錢松嵒的影響。他以畢業創作《春雷震人寰》而一舉成名,從人物畫而轉攻山水畫,并以家鄉無錫風景為其山水的創作題材。作為當代江南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創作表現出傳統筆墨與現代色彩的結合,并找尋到帶有江南印象的個性圖式。他通過江南山水不僅傳達了對于故鄉的情愫,而且其具有創新性的筆墨語言和個性圖式更拓展了江南山水畫的現代性表現。
李肇星在致辭中表示,“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容易走向世界。我要借用一句居里夫人的話,改編一下就是‘美術是無國界的,美術家有自己的祖國,要熱愛祖國。’中國畫強調寫意,因為這是中國傳統繪畫表達的一種獨有方式。但關鍵是寫什么意,畫家心中有沒有意可寫?從王福元的作品來看,他是有意可表的,并且是發自內心的對當下社會發展的一種體驗、一種思考、一種認識,他把內心的這些感悟融注到了作品之中?戳怂淖髌罚疑钣懈杏|,這是一個畫家重要的感召責任使然”。
王平在致辭中談到,“李叔同說‘應使文藝以人傳,莫使人以文藝傳’,所以我覺得‘人’是第一位的,一個藝術家首先要像李肇星部長說的那樣要愛國;其次人要有情趣、要風雅,這在王福元先生身上也有所體現。王福元先生善奏笛,并以音律入畫。他畫面中的元素是對生活中事物的捕捉,強調意境和詩意的追求,這是和他的人結合在一起的。另外,王福元筆下的江南水鄉,和北方的山山水水是不一樣的。他把他的生活畫到他的畫中去了,這是緣于他對江南生活的真情實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感,才能夠讓我們走進他的畫面中。杏花春雨江南的濕潤、小橋流水人家的雅致生活,都流露于他的筆端毫尖。像我這樣一個來自南方的人,這些作品能讓我感受到很濃的鄉愁。在今天的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他筆下的白墻黛瓦、水天一色的江南景象在漸行漸遠,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相對工業化的現代農村,過往那種寧靜、詩意的農村其實是我們現代人非常向往的。我希望王老師不僅僅把這樣的一種生活留在他的畫面里,更應該讓這樣的畫面去影響我們身邊的人,去留住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那些寶貴遺產,讓我們的生活能夠繼續延續曾經的那種寧靜和詩意,我想這也是王老師作品藝術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
于洋在致辭中表示,“王福元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被觀者所認同,被畫壇所稱道,正是源于他對藝術的執著態度,及其作品顯現出的鮮明藝術特色和濃郁的個人風格。其作品的個人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王福元先生長于色彩,并獨創‘幻彩’畫法。他不囿于傳統山水畫色彩的固有程式,其作品色彩鮮活、生動清透,筆下的江南山水玲瓏剔透、氤氳朦朧,同時色彩絢爛,極具觀賞性,作品色彩張力和視覺沖擊力強;其二,王福元先生的山水畫具有綜合跨界性,借鑒了繪畫領域外其他藝術門類的風格。王福元先生長于音律,能演奏笛、蕭等樂器,因此他的山水畫有以音律入畫、注重意蘊表達的特點,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律動感。其三,他的山水畫具有很強的筆墨、色彩、圖式的個人特點。與北方山水不同,江南山水因其獨特的地域性,具有一派平遠的景象。他把個人思考和表現風格化育在清透的江南文人水鄉氣象之中,在承續傳統文脈的同時也顯現了地域文化性格,這是十分可貴的。正因為這三個方面的特點,我覺得王福元先生筆下的江南山水既是南派山水畫自古以來變遷中的一種發展,也是他通過自身的綜合思考和知行合一的積淀所衍生出來的個人風格。”。
王福元在答謝辭說道,“一個畫家的成功,離不開眾多業內專家的共同努力。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必將不負所望,將中國的美好山水繪作出來”。
對于王福元以江南為主題的系列作品,范迪安在采訪中指出有三個突出的特征:一是自我身份的確立。他在從事了很多人物繪畫后又回到了江南山水之中,作為江南人,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安身之所。第二是新傳統。在江南系列作品里面他有著一種類似于西方繪畫,或者說是現代繪畫的布局、構圖,這已經不同于中國傳統山水畫,是一種更加抽象的概括。第三是傳統經驗的帶入。中國的古代傳統繪畫為他提供了豐富滋養。他把握住了江南水鄉這種煙云煙雨所形成的氣韻,突出體現了傳統中國畫對氣韻的追求。
盧禹舜在采訪中談到:“王福元是一位對藝術有著執著追求、堅定理想的藝術家,在這個展覽中我們能夠感覺到他多年來對繪畫苦心經營、腳踏實地、認真探索的特質。他是一位尊重傳統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有出處、有來路、有繼承,對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所以他的筆墨語言和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他的作品有生活,每一件作品都能讓觀者感受溫度、熱情和情感,這也體現出他的家鄉對他的給予和滋養。他在努力創新、創造、探索,這是難能可貴的。”
尚輝在采訪中表示,“江南在今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錫、蘇州等城市今天已成為一線發展城市,所以我們想象的江南可能是來自唐詩宋詞的江南,而王福元通過他的畫作給我們描繪出了他心中的江南,或是他兒時記憶中的江南。20世紀山水畫的發展主要是向著北方發展,形成了中國山水畫雄渾、壯闊和崇高的美感,但我們不要忘了山水畫的源頭在江南,它追求的是一種靈秀之氣。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在文人山水,今天的展覽我看了以后特別有感觸,大部分新作都是王福元的近期作品,展覽的結構上包含早期人物畫、水墨山水和設色山水。江南的風景深深沁潤了王福元的心靈,他在山水畫創作上的探索長達數十年,他筆下的“永遠的江南”都是我們今天看不到的山水,所以說中國畫不僅僅畫的是現實,而且是畫的理想。這些作品是王福元先生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審美追求,且形成了王福元特有的夢中江南的特色,色彩和水彩在他的畫面中形成了特有的韻味。他的作品不僅靈動、靈巧、靈秀,還有蒼勁和蒼茫的特征,這批作品是王福元探索江南山水的一個新高度。此外,橫的寬構圖形成了王福元特有的三段式山水,這樣的構圖是一種概念性的視覺表達,是太湖水系特有的地域特征所形成的,這又是王福元山水畫的一大特點”。
“這次展覽展出了王福元早期的代表作、中期的探索性作品和許多新作,能看到他的藝術面貌在不斷變化,有了很多探索性的畫面語言和畫面結構,且在一步步深化表現江南的情感內涵。表現江南山水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江南山水畫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在這個領域像李可染、錢松喦、傅抱石等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王志純在采訪中說道。他認為王福元開拓了一條屬于他自己的藝術道路,他早期畫人物畫,之后他以人物畫的基礎轉向到了江南水鄉題材的表達,這是漫長且扎實的探索過程。書法在他的畫面里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愛好音樂,以音律入畫,這種雅興作為元素融入到畫面后,畫面結構、筆墨語言,包括色彩都有了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他的畫面活潑、輕松且更富深意。
江南山水畫中蘊含的文人的詩意、詩者的幽靜、恬淡及特有的超脫和境界,“江南山水村落”系列,是王福元近十年精心創作的精神家園。他帶著悲憫之心和歷史責任感,選擇了不同于當下常見的視角與手法,將視線鎖定在行將遠去的、充滿歷史文化內涵的江南老村落。這些作品飽含著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更深蘊著難以割舍的鄉愁。
展覽將展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