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東喬 圖/熊峰
10月19日,我帶著工作任務和拍攝團隊驅車去往漢陰縣蒲溪鎮芹菜溝村,小路蜿蜒曲折,攝像大哥開得很小心,我打開車窗看了看外面,路邊始終有條小溪涓涓淌著。這是我第一次單獨帶著工作任務與他人對接,更是我第一次來到芹菜溝村。
芹菜溝村位于漢陰縣城以東,蒲溪縣以北,淺山丘陵地帶,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去年還是漢陰縣77個重點貧困村之一。一路曲折,我們到了村部,還沒來得及上去喝口水,趁著天氣好,攝像大哥就操控無人機開始拍攝。當下正值深秋,枯荷已黃卻仍在池塘中堅強挺立,深綠色的山崗在幢幢新樓和片片紅色燈籠樹的點綴下,色彩豐富、層次多樣,更美的卻是現在的芹菜溝村民臉上的笑容和身上的自信。
2017年,芹菜溝村被確定為整村脫貧村,全村有99戶284人貧困戶需要幫扶,占全村總人口的26.4%。有5個組沒通水泥路,六組漫水橋一到暴雨季節群眾就無法通過,群眾對修橋期盼已久。安全飲水無法保障,群眾吃水難。全村收入大部分靠外出務工和農業生產,沒有引導脫貧的支柱產業,這一件件難事,像刀一樣,深深刻在了芹菜溝黨支部書記況鐵周的心坎里。
那一年,脫貧攻堅的春風吹到了這片沉睡的土地上。“脫貧攻堅是一次難得的契機,如果我們村干部不抓住今年這次機遇,不以自身為主體,不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那我們村以后將很難發展。”在村委會上,況鐵周時常這樣發動其他干部。既是說給別人聽,也是給自己打氣。路通則百事興,改變基礎設施面貌,正是芹菜溝村擺脫貧困的關鍵切入點。短短的4個月時間,芹菜溝村實現了全村8個組水泥路全覆蓋,與天星村、盤龍村互聯互通,昔日的邊緣村一躍成為如今的中心村。
脫貧攻堅工作啟動后,駐村工作隊在住房政策的指引下,因戶施策、因地制宜,屢次到戶宣傳動員,千方百計解決貧困戶住房困難。經過不懈努力,共有25戶貧困戶通過易地搬遷政策搬入了溪畔明珠小區,有28戶故土難離的貧困戶通過危房改造,排除了房屋安全隱患,住進了白墻灰瓦、整潔干凈的新房。為解決特困戶安居問題,大力爭取縣搬遷辦項目,先后在虎形溝修建交鑰匙工程房屋10套、在瓦房溝修建交鑰匙工程房屋11套,21戶31人貧困戶不用掏分文,便住進了明亮整潔、舒適安全的房屋。經過上級考核認可,芹菜溝有79戶254人實現高質量脫貧。
芹菜溝村雖然全村實現脫貧,但是如何發展產業,以后村級發展道路朝著什么樣的方向,這是況鐵周一直思考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況鐵周經常與上級領導匯報,經常召開群眾代表會議,通過聽取群眾的聲音,發展群眾信得過的產業。依托芹豐專業合作社,2018年2月底,與三馬公司簽訂協議,發展長期紅桃產業130余畝,新栽桑園200畝、川烏100畝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村現在已發展規模紅桃產業138畝,稻田養蝦118畝,桑園100畝,林下養雞8000只,真正實現產業穩脫貧。
如今,芹菜溝村黨支部在蒲溪鎮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三聯”促發展為抓手,創先爭優、擔當作為。一件件民生項目也相繼落戶芹菜溝,四個組的水泥路暢通了、飲水工程落地了、跨河大橋修好了、六組兩處便民橋修通了,全村3口堰塘修復了、1.3公里渠道硬化了,文化廣場投用了,健身器材設備完善了。1000多萬的基礎設施項目讓芹菜溝大大變了樣子。
一路拍攝,我體會頗多。從鏡頭中我看到的不僅是由脫貧攻堅帶來的村容村貌的巨大改變,更看到了芹菜溝人民勤勞樸實、戰天斗地的精神和勇氣,我想這就也是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之一吧。如今的芹菜溝村正在以更加積極昂揚的姿態,向世人訴說這里的滄桑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