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有臣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這個燈不僅指的是掛在門楣上方的燈籠,更重要的是鬧龍燈。在我的老家金河這一帶,每逢元宵佳節,都有鬧龍燈的習俗。
春節剛剛過罷,村子里幾個心靈手巧的手藝人就聚在一起,有的砍竹,有的劃篾,還有的則調好顏料,在一起做鬧龍燈時需要的道具, 彩船和龍燈相對來說制作工序比較簡單,最麻煩的就是做獅子了。需要把頭一年夏天備好的麻胚梳理得粗細勻稱、長短統一,再涂好顏料,放在太陽底下曬干之后,就用鐵絲串在一起做成獅子皮的模樣;然后就用粗細不同的竹篾來扎獅子頭上的各個部分,該凸起的部分一定要凸起有度,該洼陷的地方一定要洼陷得恰到好處,一切做好之后,就用白面紙糊好,涂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把獅子裝扮得活靈活現,放在太陽底下曬干。我曾迷惑不解地問做獅子的老人,為什么不用花線來代替麻胚,這樣做起來多麻煩?老人笑著說,因為麻胚的著火點高,在舞獅子的時候不會被火輕易燒毀。
按照時間安排,一般是在正月十二出燈。這時,全村的男女老少就興高采烈地聚在一起,穿上火紅的衣服,圍著火紅的圍巾,等候管事人的吩咐。先安排二十多個年輕小伙舉著龍燈,然后讓四個中年人撐著彩船,再安排兩個技術嫻熟、動作敏捷的小伙來舞獅子,一切安排妥當之后,剩余的男孩兒則舉著火紅的燈籠,分成兩隊整齊地站在獅子身后,女孩兒則和婦女們站在一起,一字兒排開站在隊伍的最后面,個個手上拿著彩色的扇子,腰上系著紅綢絲巾,在后面扭著秧歌。鞭炮聲一響,震耳欲聾的鑼鼓就狠狠地敲起來,紅紅的燈籠就高高地舉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從村子東頭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每到一家,都是鞭炮開道、鑼鼓助威,先是龍燈在主家場院歡騰地跑上一圈,然后在空中狂舞一陣,彩船就支支晃晃地劃了上來,四個纖夫裝著非常吃力的樣子,把彩船劃到院子中央,雙腳在原地艱難的行走,負責唱歌的就唱一段花鼓,敲一通鑼鼓,彩船也到院子旁邊休息。彩船一退,獅子就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獅子是祥瑞的化身,一進家門,就預示著這家在新的一年添福添壽、福壽雙全,它一走進院子,鞭炮就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這時,負責喝彩的人就大聲喊道:“獅子頭上九個包呀,手扒仙樹摘仙桃呀!”這句開場白說了之后,就說一系列吉祥的話語,家有老人,就奉承一些健康長壽的語言;家有小孩,就說一些成龍成鳳和學業有成的話語。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是觸景生情、見啥說啥,并且韻腳整齊、平仄合理,把主人說得心花怒放。每說一句,其他觀眾都要齊聲歡呼“好呀!”在這一陣陣歡呼聲中,獅子則搖著頭、擺著尾在院子里來回舞動,舞累了,就對著大門口,一屁股蹲下,張大嘴巴、睜著眼睛,直挺挺地盯著主人,這時,主人就把家里最好的糖果拿出來,放進獅子口中,獅子就一躍而起,歡快地跳個不停,邊跳邊把吞進去的食物甩給身后的那些小孩兒,這時孩子們也高興地跟在屁股后面來回跳動。主人就把事先準備好的花炮筒子點燃,對著獅子腿和屁股進行燃放。這是一種自制的炮筒,只能噴出紅紅的火焰而不能發出清脆的聲響,獅子見到火星之后又盡情地跳躍,屁股扭得更歡實了,頭搖得更猛烈了,整個身子似乎更加輕盈,跳著非常曼妙的舞姿。它的腳朝下一跺,仿佛要把大地踩一個窟窿;身子朝空中一跳,似乎想要凌空而起、沖出云霄。我一直都弄不明白,忙了一年到頭的人們哪來的這么多的激情,把獅子舞得這么威風、這么兇悍呀!你想,天空中一輪金黃的明月、幾顆耀眼的星星,地上是璀璨的燈火,那是一種多么壯觀的景象!
起先,舞獅子的人們會根據各個家庭的不同狀況來確定舞動的時間,盡量不給條件稍差一點兒的人家增加麻煩,畢竟舞的時間一長,主人花費的東西就會越多?梢坏降诙煸绯浚@些主人就意見來了,說這不是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嗎?窮一年,富一天,我們也不在乎這點兒東西啊,新春上月,就圖個吉祥嘛!
現在,隨著電腦和噴彩的出現,獅子是越做越精致了,甚至有時不用直接動手,就有,F的商品可以購買,朝獅子嘴里裝的東西也由原來了的糖果、饅頭慢慢變成了煙酒茶葉之類的東西,再后來干脆變成了紅包,可我愈加懷念以前那種原汁原味兒的東西,更加懷念那些做工粗糙、甚至看似丑陋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