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朝松
春來了,著一襲鵝黃嫩綠的衣袂,帶著縷縷沁人的桃花香風,伴著絲絲輕柔的杏花微雨,從容優雅地如約而至。
不知是哪位先賢將此地命名為——興隆,這真是最好的名字。在春天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里,任何發展的事物都可用興隆來形容。興隆是一個人們祈愿興旺發達、繁榮昌盛的地方,是一個詩意的棲息地,是一個寧靜的避風港,是為了生計奔波于異鄉的游子們魂牽夢繞的故鄉。
興隆鎮算得上是我的第二故鄉。與興隆結緣,始于醫療衛生,現改行醫療保障,根在民生,旨在為民服務。我在這里工作、生活、學習了三十個春秋,三十年寒來暑往、雨雪風霜,我幾乎踏遍了興隆的山嶺溝岔、寨廟溪河,對這里的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比故鄉還要熟悉,對這片土地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更多一份異樣的情愫。
從壩河大橋東行進入興隆鎮,一盞盞嶄新明亮的路燈矗立路旁,一棵棵茁壯成長的綠化樹、行道樹迎風挺立。沿著拓寬的水泥路步行二十分鐘就到了鎮政府機關所在地。近幾年來突飛猛進發展的集鎮,民居林立,街面上充滿文化元素和現代氣息的店鋪鱗次櫛比。政府辦公地雖是舊房改造,但其古樸典雅的造勢卻令人賞心悅目,政府儉樸的辦公場所與現代氣息濃郁的民居形成了鮮明對比。往來的車輛給這里增添了靈氣,深居山里的小鎮,時有異鄉遠客光臨。
走進興隆鎮,點綴在山坳間的陜南特色民居,白墻灰瓦馬頭墻,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一條條蜿蜒平整的水泥路通村聯戶。柳綠桃紅,水碧天藍,這里的居住環境已經可以和城市相媲美了,這就是人們和諧寧靜的家園。
自集鎮溯河而上約一公里,在冠河和汝河交匯處的小山包上,聳立著興隆小學,該校建于全國解放初,幾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校址原是有名的龍王廟,廟跡早已蕩然無存。而今校園開滿鮮花,煞是醉人。站在學校的前梁上,吹面不寒的楊柳春風,似在招呼五湖四海的倦客前來赴一場桃李芬芳香滿園的春之盛宴。
距小學約三百米處,是興隆鎮初級中學,原名魏汝中學。學校坐落在汝河下游的一處山坳邊,地勢坐北朝南。漫步校園,那精心設計的花圃林帶,錯落有致的校舍建筑,寬大平敞的橡膠操場,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書聲瑯瑯,書香飄逸,清風颯爽,鳥鳴啾啾,每走一步,無不讓人感到大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校園內賞心悅目的校園景觀與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的人文氣息完美結合,讓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
與小學、中學隔河相望的興隆鎮中心幼兒園,園內環境優美,各類幼教設施完備,稚子童聲誦讀之音此起彼伏,歡聲笑語融入春光久久回蕩。
興隆鎮地處中低山丘陵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差。如今四通八達的通村水泥路已延伸到了組,而且大多數到了戶。雖然不是太寬闊,但是單車單向行駛沒問題,會車時只要彼此注意選擇寬敞地方避讓即可。摩托車基本普及,不少住戶還添置了小轎車。不論行走還是干農活,和以往的肩挑背扛相比,幸福指數已是翻了好多倍。而路邊的風景,在春風的吹拂下更是日日常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興隆鎮有著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境內汝河、冠河沿河兩岸優美的田園風光,鵝公寨(即投洞子電站)、廣木洞的自然山水和五龍池、劉家祠堂、無梁殿、鯉魚廟、舍利塔、白龍寺、西岱頂等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地道的興隆土雞和興隆土雞蛋幾十年來一直在縣城的菜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興隆鎮傳統家常菜,干竹筍、天麻、黃花等農副產品在西交大的推送下早已躋身省城的第一書記超市,讓大都市的人們有幸品鑒到山村的珍品。“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曾經坐落深山人未識的興隆鎮,現如今正邁著俏麗的青春步伐,以她絕美的風姿闊步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靜靜地欣賞興隆鎮,她有故鄉一樣的青山綠水,蒙溪埡、赤腳寨、三關、西岱頂綿延疊翠直入云霄。登上山頂,有一種漫步云端的奇妙感覺。極目遠眺,青山掩映綠水環繞的興隆鎮如一幅充滿詩意的田園山水畫,郁郁蔥蔥。濃密茂盛的綠樹裝點著鄉村的顏色,路邊的野花嬌羞地露出笑臉,歌唱著鄉村的歡樂。潺潺的河水歡快地注入壩河,奔向漢江,帶著鄉村的純樸與真誠一路歡歌直撲北京城,清晨帶給首都人民來自大山里的清涼溫柔的第一聲問候。
靜靜地聆聽興隆鎮,她有故鄉一樣的歡歌笑語。農家小院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綠茶,聊著家常,一字一句訴說著家鄉的溫婉,纏綿、悠長。田地里,金黃的油菜花開得正艷,一朵朵金色的花兒,迎風招展,迷了主人的心,醉了游人的眼。山腰上,桃花映紅了姑娘的臉,人面桃花相映紅,令人心馳、神往。最惹人注目的還是寬闊的健身廣場,每當夜幕降臨,勞碌一天的人們在這里唱歌、跳舞、散步、談天,盡情釋放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感恩。
細品當下,生機盎然的興隆鎮如一幅精巧細致的工筆畫,靈動翩然;展望未來,蓬勃發展的興隆鎮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寫意畫,色彩斑斕。
美麗鄉村,春回興隆。在興隆,我愿做一個詩意的棲居者,靜待一樹花開,靜守流年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