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德強
重大題材是指表現社會重大變革和重大事件的題材,一般包括重大革命題材、重大歷史題材、重大現實題材三大類。
安康雖然歷史悠久,但在全國層面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革命事件和歷史事件并不多,除了牛蹄嶺戰役、“早春驚雷”、湖廣移民、“7.31”水災之外,也數不出幾個來,重大人物若置于全國層面也不夠“重大”。而在重大現實題材方面,安康經濟社會也在與祖國一起脈動,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古爍今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是文學創作的一座富礦。
安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綠色崛起等等,都屬于重大現實題材。重大現實題材,具有豐富的信息量、強烈的時代感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很多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都在以此為素材進行文學創作,也出現了很多上乘佳作,登上了《人民日報》《中國作家》等大報大刊,受到讀者廣泛好評。
重大現實題材創作,筆者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在此不揣冒昧,結合閱讀作品和創作實際簡單地談談如何出新問題。我將其總結為“三大三小”。
大主題,小故事。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陽的光芒,重大主題不一定都要寫成宏大敘事,寫出鴻篇巨制。小故事也能寫出思想張力大的作品。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李春雷隨中國作協采訪團第一批趕到震中地區進行采訪創作。寫自然災害對人類的肆虐?災民的慘狀悲情?還是寫救援救災的“壯歌”?一時不知寫什么。直到進入德陽市的新農村典型——棚花村,才有了感覺。從日影西斜進村,到次日日升三竿離去,在十五六個小時里,他調用“五官”,眼看、口問、耳聽、鼻嗅,高度掃描采訪,與災民同吃同住。鄉親們面對一片廢墟,沒有絕望,反而災后更堅毅、頑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期盼,重建家園的信心令人感動,在言談話語和具體行為中表現得真實感人。“杯子都砸碎了,別見怪。”“莫客氣,莫客氣,住處已經安排了。”“飯鍋和鍋蓋都砸扁了,捏一捏,又圓了,還能用。”“因了味精和花椒的多情襄贊……”
這些家長里短的話,李春雷覺得就是鮮亮、生動的中華民族精神,就是震不倒、壓不垮的筋骨和脊梁。于是,以在棚花村村委會主任家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為主要素材,寫出短篇報告文學《夜宿棚花村》。這篇作品沒有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的慘烈場景,沒有生離死別、肢斷血流的悲傷情景,而是書寫了大地震之后的那份平靜,從廢墟上站立起來的倔強身影,擦干淚水之后的第一絲微笑,斷壁殘垣壓不滅的那一縷生命煙火,清晨迎著朝陽向田間走去的腳步……作家直奔生活最底層,用獨特的視角、精細的筆調,從人性底處和各個側面寫出主人公的瑣碎生活,并融進自己的情感和感同身受的生命體驗。這篇反映抗震救災、重建家園重大主題的短篇佳作,2008年6月28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后,榮獲首屆全國短篇報告文學獎第一名,被選入大學語文課本。用人性去講故事,人性是永遠不變的創新。人性是相通的,把人性清晰地、有溫度地講出來,這個故事就會感人。
大變革,小典型。改革開放后,安康和全國一樣在發生重大的社會變革。譬如,脫貧攻堅就是鄉村的一場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作家在這場變革中不應缺席。安康寫作者受時間、地域、熟悉程度和創作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寫出全國脫貧攻堅的作品。但是可以寫一個點,寫一個“小典型”,來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毒拮——紫陽縣脫貧攻堅紀事》所反映的紫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深度貧困縣,也是陜西省自然條件最差、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縣。五年中,全縣上下在2204平方公里土地上打響了一場彪炳史冊的人民戰爭,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強前所未有,投入之多前所未有,進展之快前所未有,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因而多項工作受到國家獎勵,《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讓貧困勞動者擺脫貧困》被評為“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等7個機構的表彰和推廣。紫陽縣脫貧攻堅只是全國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的一個“小典型”,對“麻雀”的解剖及非虛構呈現,卻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典型樣本和縮影,對世界減貧事業也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就“大”了,“小典型”也能折射和說明大變革。雖然這個“急就章”還有不少不盡人意之處,但是西安出版社卻看中此書,將其推薦參加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評選。
大群體,小代表。一種普遍現象,一個很大的群體,怎么寫這些人物?怎么選擇創作對象?創作中怎么出新?選擇代表性人物,聚焦寫好“這一個”是最佳辦法。安康是欠發達地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多數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外出務工收入,大約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壯勞力都到東南沿海企業或外地礦山、建筑公司打工創業了。文學怎么反映外出務工的時代大潮?怎么刻畫這個龐大群體的形象?應該選擇代表性人物。“紫陽修腳師,走向全中國”的現象,最適宜用報告文學形式來記錄和表現。我選擇14歲就外出闖蕩、從擺地攤修腳起步的鄭遠元作為這個群體的代表。首先創作出中篇報告文學《一位修腳工的創業夢》,參加“感悟變遷 書寫夢想——安康市重大現實題材文藝創作大賽”,榮獲一等獎;繼而應作品主人公之邀寫成一部長篇《路在腳上》,由西安出版社出版;隨即壓縮到近8萬字,自由投稿“碰運氣”,被《中國作家》紀實版2015年第3期頭條以《腳上有路——一個修腳工的中國夢》為題發表,文藝報社、中國作家雜志社聯合在京舉行作品研討會。作品觸及諸多社會問題:農村青年的成才之路在哪里?創業成功者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人進城后怎樣實現精神升華?怎樣打造勞務品牌……這些問題都能從字里行間找到答案。作品生動地反映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對中國社會進步產生的深刻影響。對人們讀懂當代青年、當今社會及中國當下農村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具有啟迪和導向作用。不僅勵志,而且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和豐富的精神內涵,給人們以廣闊的思考空間和巨大的思想穿透力。“小人物”的故事就是“中國故事”,“小人物”身上揭示出了宏大主題。
重大現實題材創作,要牢牢把握作品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弘揚主旋律、倡導正能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守正創新,打造和聚焦新時代亮點,推出史詩性的作品,努力留下真實鮮活、振奮人心的歷史備忘錄和時代影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