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慧慧
“每天清晨,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從溫暖的被窩蘇醒,美味的早餐將味蕾喚醒,準時到單位開始讀書、看報、寫稿子。下午6點結束一天的工作,和家人一起共進晚餐、看電影、散步,最后安然睡下。”這是我想象中的完美場景。
“在一遍又一遍的鬧鈴聲中艱難起床,胡亂地啃了幾口面包,著急地哄了哄鬧情緒的孩子,簡單洗漱匆忙出門,進入各個采訪場地,開始一天的燒腦。下班到家,年幼的孩子急切地鉆進你的懷抱,思緒不斷地被待寫的新聞稿件擾亂著,直至夜深人靜,一天的工作才剛剛進入正題……”這是我面對的真實場景。
兩個場景的博弈讓我陷入了自我懷疑,沒有時間陪孩子,沒有精力發展興趣愛好,沒有健康的生活作息……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于是,我開始思考,工作和生活,到底如何平衡?
在無數次掙扎和煎熬中我得出答案:平衡不是取舍,而是對重心進行階段性的調整。這個階段,生存算贏;這個階段,陪伴算贏;這個階段,舒服算贏;這個階段,學習算贏;這個階段,健康算贏。
我開始盯著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作出不同的妥協,拒絕“高標準”平衡,適當“躺平”似乎能讓我重新擁抱幸福。
平衡,就是要高效能。幾年政務記者的工作經歷讓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模式”,那就是“快工作、慢生活”。記者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快速高效,每當接到采訪任務時,我會提前搜索學習相關領域知識,查看上級和往年的新聞報道作為參考。采訪現場保持充分的新聞敏銳度和專注力,為自己之后寫作提供舒適環境,力求盡快完成工作。工作忙完后,把節奏變慢,開始用心享受“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美好光景。
平衡,就是要高質量。相信你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也出現過以下情景:一邊陪孩子一邊做家務、一邊陪孩子一邊刷手機、一邊陪孩子一邊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其實,這基本上不屬于陪伴,頂多稱之為陪著。與其花一整天陪著孩子,倒不如花10分鐘和孩子進行交流談心、花30分鐘認真地講一個睡前故事、花1個小時來一次酣暢淋漓的運動。久而久之,孩子一定能感受到你的關愛和力量,甚至在你出門時,還能主動輕松地說一聲:媽媽,再見!
平衡,就是要高情商。“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早已成為過去式,這種理想化的“完美形象”不該成為女性的枷鎖。每當我感到分身乏術時,孩子爸爸就成了我成長之路的最佳隊友,我主攻時,他輔助;他主攻時,我配合。除此之外,親朋好友也常常為我散去頭頂的陰霾,如此一來,再也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了。而在此之前,我首先需要做的是轉換視角,以感恩之心對待家人和朋友。其次,再親密的關系都是“激勵”而不是“命令”。最后,必須要從正面的角度去認可他們創造的價值。
婦女能頂半邊天,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中,女性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平衡生活與工作就像雜技演員表演走鋼絲,雖然過程中偶爾會失去平衡,但是總能很快調整回來,繼續朝著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