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爺爺,今天是您140周年的誕辰紀念日,您的家鄉漢陰為您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活動。我因故沒有前往,感覺愧對漢陰的鄉親和您。
敬愛的爺爺,這一天讓我想起了很久遠的歲月。我記起了20世紀的60年代,和您的每一次相見,讓我看到了您人格魅力最燦爛的星光。我記起了70年代和您在一起度過生命最后的20多天,讓我體會到了圍繞在您身邊喜怒哀樂的親情。遵循您的遺愿,是我親手把您的骨灰灑向了大海,也記住了您說的:“大海多好啊,大海多自由”這句話。和您相處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收獲恩澤最多的日子。隨著海水拍打回岸,感受著您的不舍,也與您告別,漸行漸遠……
2003年初春,讓我走進了您。我讀您、寫您、深深地沉浸于中。我幾次走進孔德學校后面箭桿胡同的《新青年》雜志編輯部舊址,沉浸式地感受您走過的歲月,回眸中思索著您的一生。
您參與編輯的《新青年》雜志,勇敢地站在思想解放的前沿,解放了人們禁錮的思維,第一次讓人的個性得到張揚;您在雜志上發表的白話詩第一次把最底層的勞動者寫進藝術的篇章……無數個第一次的嘗試,讓我看到您與同伴從心底里燃起的民族情、擔當的國家義。感嘆您與同伴始終讓歲月為理想而前行。
在那一首首白話詩的字里行間,我也讀出了您傳遞的那份親情。我看到也體會到了,您是一位好兒子、好兄長、好父親,愛著我的好爺爺。
2006年,您知道嗎?在那一年,漢陰的人民請我們回去尋根,那時我才知道,您是喝著那里的甜井水,嚼著那里香噴噴的饃長大,那是養育過您的土地啊!有著千百年中國文化厚重沉積的土地,給予了您與同伴從出生到成年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做人的德行。
我踏上了尋根的家鄉小路,尋找著自己智慧與靈感的根。鄉親們是多么的熱情,他們用并不富綽的食品招待我們,還在那里為您建造紀念館。于是我覺得自己有了根,也多了一份責任。我和哥哥們在漢陰的街巷中穿梭流連,忽然想到如果說在北京,您度過了燃情的歲月,那么在漢陰鄉下的日子,必定留下了您與同伴一步步成長成才的堅實足跡……我甚至于在城門樓底,城墻內外,文峰塔下找尋過您的足跡。
2010年漢陰油菜花節,你們三人的塑像在鳳凰廣場揭幕。哦,您這是在漢陰的家鄉永遠定居了嗎?我對熱情的鄉親們說:“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祖輩們有一個讓他們才思泉涌魂牽夢繞的家鄉,六年前我知道這家鄉就是這里漢陰。當年我的祖輩們隨左宗棠西部征戰的步伐,從秀美的江南水鄉來到這秦嶺腳下,漢水河邊移居陜南。這廣袤的土地養育了他們,給予了他們厚重的文化積淀,使他們得以為民族、尋理念、逐夢想、去追尋。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從漢陰走向遠方的足跡。”
敬愛的爺爺,是漢陰的父老鄉親接你們回家,讓您瞧瞧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的漢陰,盛世繁華。我想你們也一定愿意在這里激勵后人,讓他們承擔責任,繼往開來吧。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當您的身影出現時,我看到彈幕上寫著:“這是我們漢陰人。”忽然就好感動、好驕傲!
日子過得真快,二十世紀都已過去了二十多年,我也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對您說,從一點一滴的生活,到一個時代的變遷……
我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和周圍的朋友,您們當年是如何能有走出大山的勇氣和踏破山巒的體能?如果是現在就不那么辛苦了。今天隧道穿越崇山峻嶺,公路更是星羅棋布處處連通,漢陰人走出去方便順當,人才也是遍及四面八方。真要感謝漢陰人民把你們接回家,來看這個輝煌的時代,和這個十里八鄉人們一起感受富足的美好時光。
我愛您,我會不斷的打理您留下的寶貴財富,從而完善著自我的修養。讓基因延續人性的光芒,讓生命更豁達,讓思維更凝靜,讓意志力有如您般堅強,活出快樂和本真,繼續播撒您留給人間的智慧和大愛。
還想說,還想說……哦,有點長了,您一定聽累了。今天是您140周年誕辰紀念日。感謝家鄉的人們和各界的朋友還記得您。
懷念您的孫女:長樂
2023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