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勝勇
去龍頭村“小甑酒坊”喝酒,酒是免費管夠的。書,也盡你隨意翻看,還可登記名姓借閱,抑或在此暫住下來細讀。有著酒香來伴書香,三日兩日的盤桓于茲,那叫一個夠味兒。
平利龍頭村,近年來以茶旅為主,徹底轉變了傳統生產方式,成了遠遠近近都聞了名的旅游村。村里,有個民俗風情恰到好處的小景點——土法釀酒的家庭作坊。環境得體,意蘊不淺,小院子打理得不乏味道,其中的酒味兒,更是地道。小酒館所提供的,是地方風味的菜肴,兼有幾間客房,可小住。當然,這里也是一個掛了好幾塊星級牌子的“農家樂”。
酒好不怕巷子深。這酒館的位置,真不在路邊。但遠遠的,叫人能看明白,一高木桿上,挑著一方酒旗:杏黃的底色,紅流蘇鑲邊,上書四個八分書體的黑字“小甑酒坊”。
院子外面有停車場,只是位置所限,嫌小了點兒。路西邊的石坎里,是一叢細桿搖曳的紫竹。路東邊圍墻里,一籠高稈筆挺的修竹。圍墻,逶迤成個半環狀。墻體的兩面,皆貼著一分為二的斑竹片,飾之為假性的竹籬笆。
槽門兩邊,掛著一幅木板對聯。原木底色,陰刻聯文,石綠色的字,顏體手書。道是:“我家八代皆釀泉,茅廬四季都逢春”。匾額“杜康永佑”。書風藏著些古拙,筆力也還算得上遒勁。看雕刻款識,乃是出自古城西安百年牌匾老店“秦華館”之手。
院子扁圓形,不大,石板鋪地。院內,是一排白墻灰瓦人字屋面的平房,一綹四間。一端,另有徽式四層樓房一棟。房前,木質的花架,上纏稀疏的紫藤。院東角里,是間低矮的茅屋。乃是小院看點——土法釀酒的作坊。作坊敞開的門口,又掛有一幅窄窄彎木板的對聯。見是隨手烙制的字:“開軒面場圃,暢快;把酒話桑麻,舒服”。文字如爬蟲一般,蠻有意趣,實則是在孟襄陽的兩句詩之后,各續了等于是解說詩意的兩個字。再看橫額,是:“酒喝人情”。
作坊里面,酒灶、酒甑、酒缸,正熱氣騰騰。泥墻上掛著“一冊”木板烙字的釀酒作法,是用了原始人陶器戳記數字為序,烙著:“配糟、攤晾、發酵、蒸餾”幾道釀酒程序。
后墻抵近巖體。西邊,掘有清泉水井一眼;東邊,鑿得酒窖一孔,排列數只人高的漆黑老大的鼓腹酒海。
這家人姓劉。小伙子是老板,微胖,面相和善熱情。攀談起來,說是家里從事經營的,是老少兩代夫妻,四人一家班兒。忙時,也請來鄰居幫手一二。釀酒手藝,是祖傳下的。如今,是父子都可操作,兩代間已經完成了傳承。廚藝,乃是正式拜過名廚,是國家一級廚師所賜。師傅耳提面命,手把手數年教成。小菜,則是用周邊鄰居種的。
這家二樓上的會客間,是個不錯的書房。藏品雖不算多,但古今中外的經典略備,是老少皆宜的。比較能夠出彩的,是書架上一套齊全的“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這個配置,在鄉村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看點。
問老板的緣起,他說把自家書屋充實一下,有照顧客人閱讀的意思,也是給自己孩子置辦一批經典讀物。內容有文學方面的、有青少年勵志方面的、有百科知識方面的。主要是關注成人、學生寫作的讀物。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集,共95本,顯得比較氣派!問其初衷,他靦腆地說:“領導們看得起我們,把市縣幾個創作基地的牌子,都掛在了我們家。如今,又是縣文化館在幫扶我們。作家藝術家經常來玩,愛好文藝的客人來了,光吃飯喝酒怎么行?還有,城里的客人來了,你總得有幾本讓他們能看的,讓他們看得上眼的書。再者說,老爸從山上搬下來,沒有了土地。我們這代,靠政府扶持,創了這份家業,自己有三個娃子,下一代,要讓他們從小好好讀點書。我妹妹就是靠希望工程救助讀書立的業,現在,一年比我掙得多。書中自有黃金屋,一點也不假。”
這小劉老板,不乏遠見卓識。我給他豎了個大拇指,他這就是實實在在地在做人、做品質、做品牌,是塑造良好經營形象的明智之舉。
一般看人的修養,喜歡看人家里的藏書。在一些個營業性的民宿場所里,在一些餐飲店里,我見有裝飾了假的經典在書架上。那種明擺著騙人、有辱斯文的把戲,很是叫人撓心,也是和自塑形象格格不入的裝修設計上的敗筆。
這家人,勤勞和睦,堂上供奉著酒神,客廳氤氳著書香,酒香伴以書香,這樣的勢頭,自然是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