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調娥
站在竹山最陡的懸崖下順著來路往前看,就會想,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會到達天堂嗎?
金竹山地處深山,高海拔,被天塹阻隔,由于山區森林茂密,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有著生命最基本的供養。一代又一代的竹山村人在這里安居樂業休養生息,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從前,走出這里只靠一條異常艱險的羊腸小道,翻山越嶺,很多人一輩子都沒下過山。下過山的也是走得星月黯淡,精疲力竭。
在這里,人不能主宰自己。
竹山最喧囂的一次改變是在2006年,八百村民組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向天塹挺進,那些堅硬的頑石被一點點鑿空,成為連接竹山和外界的通道。那條通道使初抵這里的人沒來由地憋住一口氣,仿佛一張嘴會驚擾了沉默萬年的石壁,現代文明的交通工具,在它的俯視下顯得微不足道。我第一次來到這里驚嘆得出了一腦門汗珠子。當你面對那么闊大的一面巖石絕壁,你會為這片刻的駐足感動,因為你發現,世間最繁華的不是車水馬龍、不是瓊樓玉宇、更不是燈紅酒綠,而是這千古沉寂中的偉大等待。懸崖下的通道如血管般游走在肌膚里,你能感受到它的那份溫熱,每一次律動都使人心懷夢想。巖石崖壁的頂端生長著茂密的樹叢,斜斜地舒展著身子,有如光禿禿的額頭上一圈兒整齊濃密的劉海,嫵媚極了!
其實,這條路早已平淡無奇,如果不是鋼釬留下那些跟蜂窩似密集的印痕,很容易讓人誤會這只是垂直懸崖的一條裂縫而已,很難讓人相信它誕生的艱苦過程。
大紅崖的旁邊前幾天遭遇過一場浩劫,暴雨下得撕心裂肺,泥石流無情地淹沒了這段路。一位婦人悲切地愴呼:“大紅崖垮了,這怎么辦?以后我們怎么生活!”她的擔心是多余的,兩天后那條路恢復如初。
無論如何,燃燒的夏天來了。一人高的苞谷桿顯得有氣無力,葉尖已開始打卷,南瓜藤澎湃攀援在路邊,東倒西歪開始泛白,狗尾巴草更不像話萎靡得一塌糊涂。三棟兩層的小樓都被它們連累得沒精打采起來。炎熱的空氣粘連起往日的轟鳴歲月,錚錚作響的鋼釬聲,嘹亮的號子聲響徹天際,是一群桀驁不馴的人改變了這里的樣貌。
當我到達小樓門前時,身穿綿綢碎花短袖上衣的女主人正在與一個騎摩托車的小伙子話別,女主人瘦削的臉上掛滿燦爛的笑容,要小伙子有空了再來家里耍,小伙子靦腆地答應著。當他絕塵而去后,女主人回頭發現正在近處訕笑的我,哈哈一笑:“哎呀,這么大的太陽你是從哪來的?快,到屋,到屋歇涼。”主人姓候,我就喊她候嫂子,候嫂子女兒出嫁,兒子在外打工,兒媳婦在鎮上送小孩上學。她和丈夫在家養了一大群羊,種地喂豬。她給我算了一筆賬,春天茶園收入一萬多,冬天賣羊兩萬多,不算其他零星收入,他們兩個人的家用開支都不用兒女們操心。
說起修路,候嫂子笑得更歡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時好像不曉得累一樣,天不亮就吃飯,走時還要帶一碗,大家都是劃分了任務的,做活時各干各的,吃飯都湊在一塊兒,冬天撿柴的撿柴,熱飯的熱飯,熱鬧得很!哈哈哈......”不知想到什么有趣的事,候嫂子笑得前仰后合,看樣子她是要把修筑天路的快樂永遠享受下去。我仿佛看見濕涼的空氣里有一大堆人圍坐在荒野的亂石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言不由衷的話,一大團白云筆直地浮在高空;突然,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天路沸騰起來。然而,快樂的時光很快被勞動的喧囂代替,大家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汗流浹背地揮鋤揚鏟。
“你還沒吃飯吧!我做飯給你吃?”候嫂子再三問。
“吃啦!剛吃完飯就走的。”
“你耍一會兒我再給你做。”
“不了,我還要往上面走,去看看。”
“那我做好等你回來吃。”
她帶我穿過堂屋去屋后的陽臺上看房子的布局,整座房子面向大路背臨山坡完全建在陡坡上。候嫂子說這里當時真不能看,太陡了,結果房子修起來就有些出人意料的好,從這到大紅崖都沒人家,他們就選擇了養羊,結果被碰上了。她雙手一攤,又是哈哈大笑。當時找不到適合的地基,從山上搬來時頗費了些周折,還沒有錢。手里一萬塊是準備還別人的,看我們實在難就寬限了時間,讓我們先修房。候嫂子很知足,她慶幸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正午的陽光注滿旮旮旯旯,在它的推進下,熱浪深暗而沉重,像燃燒的火苗緩緩上升,直到空中凝結成一團,那熱氣驟然落下又深深地滲入大地,被徹底吸收、融解。堅硬的地面上身子遮住的陰影里,涼氣在腳踝處開始萌動,與明亮里的熱對峙。此時,周大娘歪著身子坐在大門口,沖白色的道路張望,路邊是她家茂密的苞谷地,美麗的淺紫色繡球花熱烈地開放著。
周大娘今年87歲,他和老伴兒共同養育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她跟小兒子生活。修路那會兒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家子就兩個勞動力,修路是按勞力分配的。兩位老人就在家照看孩子,種地喂豬,直到現在后生們要么打工要么上學,老人家仍然樂呵呵地做著這些事。她說:“你看地都在團轉,出種得很,莊稼年年都好,豬是喂不動了,喂雞子啊!幾十個呢!想吃就殺。”周大娘看上去與她的實際年齡不符,硬朗的程度也就七十左右的樣子,花白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笑起來喜歡嘬著嘴,調皮地眨眼,難怪嘴唇周圍布滿密密麻麻的表情紋,像一條條纖細的小溪,歡快地向嘴流淌。周大娘非要讓我嘗她家的茶,我不想麻煩老人家,自己也帶著水就婉拒了她的好意。老人說著說著還是起身,“你好歹嘗嘗,我這茶與別處的不一樣。”果然,茶葉的清香縈繞在口腔經久不散。生存在這里的人都有著寬廣的胸懷和善良的心。
四面群山浩蕩,綿連起伏。一叢一叢的茶樹點綴在對面斜坡上,綠意蒼茫。與其他地方相比,這里的風光要柔順得多,也嫵媚得多。依我的心性恨不得把人家的家事都挖出來捋一捋,但開朗的大娘在談到自己兒子意外身故時情緒明顯低落下來,我不忍去撕老人的傷疤,急切間又找不到安慰的話,只好拼命夸大娘:“這地方好!您這身體真好呀,苞谷好好好......”覺得自己跟個白癡一樣。
抬頭,朗闊的天空一望無際,西南角白花花的云團橫移過來,在它的右前方大約十公尺的地方有一小團靜止著,跟個獅子頭似的回頭張望,等待它們走近迅速融合,消散。
袁姐姐神情恬淡,身著整潔的休閑裝,遇見袁姐姐的時候,她正在清澈的陽光中,坐在路邊的樹蔭下與一堆拳頭粗的樹根“搏斗”,她說那是藥材,趁清早涼快去挖的。樹根被她泡在一個大盆里讓清涼的泉水沖刷著,只見她一手抓住樹根,一手用刀狠刮上面黑乎乎的表皮,直到白白凈凈的,并列放在水泥路上晾曬。袁姐姐告訴我:“山上藥材多得很,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只要挖回來了,很快就有人來收,方便得很。”“要是放在從前不是要背下山,到毛壩去賣?”我充滿好奇地問。“毛壩太遠了,我們一般是去四川。”說著袁姐姐起身到公路邊抬手指向遠處,“你看那里的水電站,就是四川,我們從這邊下山,那溝里有船。”目光穿過重重疊疊的山峰有一汪綠水在厚重的堤壩里沉寂著,而山峰深處隱約的小徑有人走過的痕跡。目測到達那里也是好幾十里。
“去的時候還好,回來全是上坡路啊!”
“是啊!跟上天一樣。”袁姐姐嫣然一笑。
“修路那么長時間,莊稼怎么辦?”
“抽空做,家里還養了四五頭豬呢!”袁姐姐驕傲地說。
當她和鄉鄰們高一腳低一腳走在黑暗之中,去向遠處的工地時,好像結伴去赴一場盛大的宴會。我發現這里的人最樂意談論的就是修路,對她們來說那不是辛苦的勞動,而是在玩世間最快樂的“游戲”?此迫崛醯慕韼絺,在料理完家務后,在深深的黑夜里高舉著火把趕向目的地,任何時候都不曾掉隊,因為她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從鐵索大橋到金竹山,再到四河頭,道路由低到高,蜿蜒盤旋在深山里。自從有了這條路,深藏在高山曠野之中的每一戶農舍才被穩穩地系在現實世界之中,他們建立了自己的茶廠、養殖場、引進種植技術,文明洪流般涌入這里。
金竹山是高遠的,它的豁達、寬厚、熱情深深溫暖著從繁華冷漠之地跋涉而來的每一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