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德勇
2008年底,拙作《人生的冬季》搭上了“陜西新好散文聯展”的末班車,在《西安晚報》上刊登。這可能算是我真正意義上文學寫作的開始。到現在,業余寫作之路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
這些年,筆者先后獲得過中省市有獎征文獎若干項。有小說、散文發表于《延河》《西安晚報》《教師報》《安康日報》等報刊,并于2015年出版散文集《爐火時光》。
相對于身邊那些更為勤奮和優秀的作者來說,我的這點創作成績微不足道,但它見證了我在文學寫作上走過的路、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雖然是一個語文老師,而且對文學情有獨鐘,但我在寫作上沒有什么天賦。上中學的時候,語文是所有學科里學得最不好的。其他學科都接近滿分,唯獨語文每次考試在七八十分左右。語文只考這么一點點分,作文寫得不好是一個重要原因。后來上了師范,在當時人看來就等于端上了“鐵飯碗”。雖然走了一條就業的捷徑,但人生的前景同時也就一眼望到了盡頭。以至于臨近畢業才覺得荒廢了學業,開始發奮讀書。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讀書的。小學的時候,我就已經讀過了四大名著。我高小學段就讀金河口小學。金河口有一條街,整個街道的人家幾乎都以搟炮為業。因為搟炮需要紙張,他們就到處收廢書,這里除了學生的書本,還有不少的古典名著。那時,如果聽說哪個同學家里收到什么故事書了,就趕緊用廢舊的課本去換,人家用一本換好多本,我反而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因為這,我不僅讀完了四大名著,還讀了《說岳全傳》《七俠五義》等書。
上中學時,幾乎與課外書絕緣。上師范以后,流行武俠小說,我們整天不是打籃球就是看武俠書。臨近畢業,借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書。在極其自卑又極其自尊的孫少平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開始為自己羞愧,開始廢寢忘食地讀書。畢業后,我最終選擇了去另一個城市繼續深造。因為師范時把其他學科都荒廢了,只能選擇讀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深造的這幾年里,我上課認真聽課,課后瘋狂閱讀。古今中外經典作品滋養著我的精神,豐富著我的思想,也激發了寫作的熱情。
多年來,拙作發表,得益于遇到了諸多好編輯。所有編輯的回復都讓我像聆聽慈祥長者的諄諄教誨,讓人受益匪淺。多年來,編輯老師一次次為我修改潤色文字。“偶有發表,時獲小獎”,是我對自己這么多年寫作狀況的描述。每有文字見報,總會高興好一陣子;稿費來了,又高興一陣子;作品獲獎或收錄叢書里,又高興一陣子。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經常給學生們講寫作。經歷了多年的寫作實踐后,才明白,大巧若拙,那些看似老生常談的話,就是寫作的路徑。首先要多寫。自然就會越寫越好;其次要反復修改,有時候寫一篇文章,每一句、每一段成三四遍地看,反復推敲;閱讀是最為重要的。我前邊談了那么多,其實想要表達的就是:能愛上寫作,閱讀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教師,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充足的時間來閱讀。是閱讀讓我愛上寫作,閱讀讓我的寫作脫離幼稚膚淺,漸漸成熟,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