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雪姣
讀罷安康著名作家李煥龍先生的紀實散文集《行善者》,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些生動鮮活的慈善人物形象依舊在我眼前跳躍,那些感人至深的慈善故事如一首首澄凈的贊美詩洗滌著心靈。德高望重的官員,扶弱濟貧的商人,古道熱腸的小販,無私奉獻的黨員都展示出非凡的人格魅力。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出了平凡中的偉大,逆境中的善良,困難時的堅守,細微處的溫情,更告訴我們,人應該怎樣活著!
人應該怎樣活著?以民為念、撫孤恤弱的老省長徐山林這樣做。
家住安康市大同鎮雙興村的張林三兄妹因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年幼的他們生活困難、身患肝炎、面臨失學。時任陜西省常務副省長的徐山林從報紙中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委托安康廣電協會為三個孩子捐錢捐物,解決就醫就學的實際困難;在他到安康視察工作期間,于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請孩子們吃飯,面對面交流,并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為讓孩子們開闊眼界,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徐省長將孩子接到身邊,并要求四個女兒帶孩子們參觀景點、看電影、與家里的孫子孫女玩耍做游戲,讓孩子們體驗到了久違的家的關愛和溫情;退休后,他一直牽掛著三兄妹,親自到大同鎮看望,在看到逐漸長大的兩兄妹同擠一張床的現狀后,再次慷慨解囊,改造居室環境,解決了這一問題。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善舉,不僅解決了孩子們的實際需求,在他們如履嚴寒的人生至暗時刻送去了溫暖和希望,也給予他們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力量和決心。在徐山林和眾多善心人士的鼎力幫助之下,三兄妹在愛的環境中很好地成長、長大。徐山林俯下身軀,不以高位為牽絆,始終秉持著慈善信念與為民情懷,做實事、做善事、做好事、做對的事,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充分體現出共產黨人的不變初心和使命擔當,彰顯了人民公仆的崇德向善精神。
人應該怎樣活著?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基層黨員干部陳會元這樣做。
聞名三秦的陳會元是陜西省“學雷鋒標兵”“優秀共產黨員標兵”,而在這樣榮譽光環籠罩下,他還是漢濱區馬坪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大雨天接送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員”,致力于樹立鄉村新民風建設的“禁賭員”,發展優秀黨員的“組織員”,記錄鄉村實事的“檔案員”等“十大員”的特殊身份。
多年來,他堅持做演講、辦板報,宣傳黨的政策;上書匯報修橋事宜,解決民生實事;義務擔當鄉村“禁賭員”,助力健康新民風建設;積極發動、推薦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落實黨員干部職責;幾十年如一日,濟困幫貧,彰顯黨員本色。他把黨員的信念牢記在腦海中,融入思想中,做在行動中,把黨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身邊的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看到了一個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優秀黨員只言付出、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精神。
人應該怎樣活著?醉心公益、樂善好施的上海企業家于登玉這樣做。
在旬陽,他關愛留守兒童。先后發動愛心人士為旬陽市小河鎮留守兒童管護中心捐款16萬元和大批物資,幫助該中心改造設施、更新設備、改善條件,并實施定點幫扶,傳播愛心;在嵐皋,他助力鄉村振興。與其他三家安康本土公司一起,推動設立了“情系團興 鄉村振興基金”,旨在支持團興村產業發展和愛心助學;在漢濱,他幫扶特困家庭。與兩家特困家庭結對,愛心捐助,解決房租,并每年支持孩子上學費用2000元,善行善舉受到齊聲夸贊。
在大眾的眼中,企業家都以利益至上,而于登玉卻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投身慈善公益事業,以善行彰顯大愛,以切實行動向我們證明:善念、善行,不分職業,不分年齡,不分種族,它是愛的傳遞,是人性的升華,是正面的能量,無論是給予者還是接受者都能從中收獲激勵和感動。它讓行善者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喜悅,也讓被幫助的人樹立信心,看到尊重和希望。善念,善行、善舉,始終是人性中最光輝的部分,也是這個社會需要大力弘揚和贊美的精神內核。
《行善者》中這樣的慈善故事很多,沉浸于這些曉暢溫婉的文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我的心靈承受著一波又一波的沖擊。慈善不是施舍,更不是簡單的捐款捐物,它是一種博愛的信念,一種慈悲的品格,一種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共情,一種主動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行動,它能給迷茫的人啟發和思考,給困惑的人靈感和思路,給消極的一些正能量,也給正在跋涉中人激勵和方向。
人應當怎樣活著?《行善者》回答我們:人應當有信仰、有堅守、有追求、有奉獻、有價值地活著!以愛心、善心、熱心、公德心、同理心,幫貧濟困、堅守良知、堅定信仰、追求真理;應當勿以善小而不為,“起善心、存善意、留善念、行善事”,用一點一滴的善行積沙成塔、積水成淵,讓慈善的細流匯集成浩瀚的大海,以建設真善美的社會為責任,最終匯聚起建設美好家園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