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海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安康誕生了一座宏大的水利工程,堪稱“安康的紅旗渠”。
今天的故事我們就從這首歌謠說起。
天上沒有玉皇,地下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嶺開道,我來了!段襾砹恕愤@首歌謠出自八一水庫建設工地上的賽詩會,反映出老一輩建設者在修建八一水庫過程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英雄氣概。
1958年,為解決原安康縣五里關廟兩區農業灌溉問題,省地領導作出在傅家河上游修建八一水庫的重大決策。由此,3200名民兵和退伍軍人組成“安康農業八一基建團”,歷時18年,書寫了當代愚公移山的神話。
貧苦的年代,修建這樣浩大的工程十分不易!鑿開十幾座大山筑壩修渠,靠的僅是無數個血肉之軀,手握鋼釬鑿山巖、肩挑背扛運土石,施工過程極為艱苦。
吃的是紅薯、稀飯、酸菜。穿草鞋,住在用牛毛氈搭建的屋棚,鋪上干草,席地而睡。小小一間要擠三四十人,翻個身就會壓到旁邊的人。而這些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威脅來自隨時相伴的危險甚至犧牲。
張修蒼是一位炮兵。負責放炮開山。這天,他要執行一項重大爆破任務,需要一次連續爆破50多個點位,像往常一樣完成勘查挖炮眼、埋管、布線后,開始引爆、計數......一連串炮聲后,還有一個啞炮沒響,后面的同志不敢貿然上前清除石渣。這時,張修蒼背上保險繩一個箭步沖上去查看。終于,在浮土沙石中,發現那個“啞炮”了,他正準備靠近檢查,忽然“轟隆”一聲巨響 ,雷管炸了!張修蒼瞬間倒在了血泊中。
連長背起他向醫務所狂奔的途中,人就斷了氣。張修蒼同志壯烈犧牲了,家中父母妻兒的天塌了。淚流滿面的父母、呼喊父親的孩兒、數次昏厥的妻子。悲慘的場景令現場的戰友和鄉親無不動情。戰友們用沙啞的嗓子哭喊道:修蒼,你的心愿我們一定替你完成,等到水庫建成,老百姓不再挨餓,你一定回來看看啊!
水庫建設期間,像張修蒼一樣犧牲的英雄有一百多人,傷殘更是不計其數。但危險和犧牲并沒有嚇退一人,涌現出更多不怕死的英雄,留下更多動人的故事。
一九六九年的冬天,33名年輕的女孩兒來到水利工地。她們正是八一水庫有名的“鐵姑娘排”。挑戰的第一個任務是:在“老虎嘴”的陡坡上開挖渠道。
女孩兒們謹記毛主席的教導:“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能辦到。”輪鐵鎬的手掌磨出一個又一個大血泡,不喊痛、不休息。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堅持,終于在“老虎嘴”里拔出來獠牙,圓滿完成了任務。
三八婦女節這天,姑娘們放棄休假,在倒虹橋工地擔石子兒。初春時節,河水冰冷刺骨。在一無橋二無列石的情況下,姑娘們毫不猶豫跳下水 。腳凍紅了跑得更快,手凍僵了,呵口熱氣兒。用熱火朝天的干勁兒打敗了刺骨的寒冷。
像這樣的故事在修建八一水庫的過程中數不勝數:工程師董敬英、土專家侯文進、好領班胡正友…… 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也同水庫一同永載史冊。1976年,八一水庫在萬眾矚目中建成通水,一舉解決了當地的人畜飲水、農業灌溉、防洪保安問題,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老百姓終于填飽了肚子!蛾兾魅請蟆贰栋部等請蟆返让襟w向全國展示了這座不朽的豐碑,八一水庫建設的每一個瞬間,都是延安精神的生動體現。
二零零零年,為解決庫區淤積,瀕臨報廢問題,在八一水庫下游五公里處修建了如今的黃石灘水庫。黃石灘水庫利用原八一水庫渠道,繼續發揮著農業灌溉、城市供水、防洪保安等功能,成為安康水利工程一張全新的名片。安康水利人將繼承和發揚八一水庫建設精神,讓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在安康大地永放光芒!
作者單位:黃石灘水庫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