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松
“茶潤廉心,貪念嗜欲而一壺蕩盡。”這是筆者在平利縣一個茶苑內看到的《茶廉賦》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茶能滋養清廉之心,勸人們在喝茶、品茶、悟茶中,除污去垢、凈化心靈,蕩滌貪念欲望、升華思想境界。
“茶”,有“廉”之韻;“廉”,有“茶”之魂。茶與廉,自古緊密相連。早在西周時期,周武王就用茶設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諸侯、部落酋長,以示節儉、以茶養廉。唐代茶圣陸羽提出“精行儉德”的茶德觀。清代鄭板橋作“茶”聯“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茶是鄭板橋創作的伴侶,他一生為官清正廉潔。時至今日,茶已成為不少國人的必飲品。品茶如悟道為人,在慢飲細品中,享芳醇幽香之味、悟恬淡高潔之韻、做清靜廉勤之人,便是得茶之精華和真諦了。
茶性靜。茶葉入溫開水中,不聲不響、不疾不徐,緩緩沉入杯底,幽香靜靜溢出。賞其色,正而不濁、亮而能清。品其味,澀中有鮮,苦中回甘,滌塵埃、沁心脾。品茶,解渴提神,使人清醒;悟茶,不驕不躁,可得心靜。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講:“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間潔,韻高致靜。”茶的至高境界,大概就在于讓飲茶人在沖泡、品悟中,去除浮躁、涵養品格、安定心性,守一份清醒和寧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行。”對黨員干部而言,清醒和安靜,是為人為政的基石。頭腦清醒、心靈靜謐,方能意志堅定、深思熟慮、明辨是非,從而知足少欲、篤行致遠。
茶致廉。淡雅澄澈是茶的底色,清正廉潔是做人本色。一杯茶,彰顯的是高潔清正的君子風范,寄予的是廉潔自律的品格追求。人們常說的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正是茶之節約、儉樸、廉潔的彰顯。東晉桓溫就是以茶養廉的典范。《晉書》載:“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宴飲,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茶廉思想延綿千年,茶廉表達方式,也由茶宴、茶會、茶話演化成今日的茶話會,廣受歡迎,用于社交活動的方方面面。“茗溢芳醇滿天地,人修廉潔和乾坤。”以茶明廉、尚儉戒奢,自覺抵制貪圖享樂、鋪張浪費之風,干干凈凈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也應是黨員干部一以貫之的追求。
茶尚勤。北宋蔡襄所著《茶錄》中有言:“茶生石縫間,蓋精品也。”越是生長在石縫中、巖壁旁的茶樹,制作出來的茶葉,品質越好?梢,好茶的產生,離不開辛勤付出和汗水澆灌。唯有久經風雨折磨、艱苦環境歷練、外力揉捻焙烤和數次沉浮升騰,才能成上品,散清香。人生亦然,天道酬勤,勤則不潰,勤可成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桂海潮多年如一日堅持勤奮讀書、刻苦訓練、攻堅克難,練就一身過硬本領,36歲成為神舟十六號航天員;重慶市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一生勤勉,帶領村民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天路”,后又用時13年培育出“三色”經濟,引領村民脫貧致富,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黨員干部勤到艱苦地區、吃勁崗位中摔打磨礪,涵養務實篤行的作風,砥礪事不避難的意志,練就勤政為民的本領,方能力量滿滿、底氣十足,成就事業、造福百姓。
“人生當如茶,清廉勝浮華。”茶之靜、廉、勤相輔相成。勤奮勁足不足、精神狀態好不好,會受作風正不正、自身廉不廉的影響。越靜和廉,就越有勤于奉獻的勁頭。悟茶養廉,養的就是寧靜淡泊、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崇高情懷和奉獻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面對各種“圍獵”與誘惑,經受孤寂和煎熬,當自覺以茶明廉,如茶般清正、無私,把干凈和干勁、廉政和勤政統一起來,去貪念、守公心、重實干,盡己所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