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
如果一段路走得很艱難,那一定是一條向上的翻山越嶺的路。走過這條路,一定會留下深深的足跡,一定會有終生難忘的記憶和永不磨滅的故事。長篇小說《高高山上一樹槐》就是安康知名作家劉培英老師嘔心瀝血數十年,精心完成地一部念茲在茲的人生大書。
作者巧妙地將一首陜南民歌《高高山上一樹槐》作為一條明線也作為貫穿通篇的主線,描寫山區人民幾代人崇尚唯美的愛情。作者巧妙地將愛情故事,融入計生工作火熱的生活當中去鋪展。我以為本書最成功之處,四十多年的計劃生育工程已完成歷史使命,將要淡出歷史舞臺時,我們應當真實面對,以如此的真實景況面世確實是難能可貴,值得珍惜?梢载撠熑蔚卣f,劉培英是一位具有極強社會責任感、有良知良心的守志作家。作為一位基層醫務工作者,她是那場運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真實呈現,逼真再現,真情實錄是讓讀者興趣盎然讀下去的主要原因。小說從一個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秦巴山區鄉村起筆,小說寫風景最獨到最迷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千百年來,山民過著自給自足“悠然見南山”的日子,人們純樸、善良、厚道,干群關系和諧。三個典型故事驚心動魄,引人入勝。書中的唯一的“反派”人物馬大嘴帶領計生小分隊圍困曾在山村土地建設中,因修堤壩炸石頭傷過兩根手指頭的貧協主席王滿堂,三天三夜守候計生對象,都令人唏噓不已。
善良真誠,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為鄉民服務的基層醫生令人肅然起敬。以書中的主人公云丹凝為代表的基層衛生院醫護人員甘愿扎根基層,吃苦受累,毫無怨言,幾十年如一日的群體形象讓人心生敬佩。主人公云丹凝形象豐滿,逼真生動,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正能量的載體,在干群關系一度對立的時候,仍然堅持鉆研醫術,為鄉民服務,治病救人,精湛的醫術得到方圓幾十里山民的愛戴。我以為書中主人公云丹凝有作家的影子,或者說就是作家的化身。因為作家在自序中坦言:我一生很努力很勤奮,在基層衛生院干了七八年,干的是婦產科工作,其實主要還是搞計劃生育。最早時候,我們衛生院的醫生和鎮村婦聯干部一起,背著瓶瓶罐罐及消毒液,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給婦女們看病、治病,每天要走五六十里,早出晚歸,非常辛苦。
書中大量描寫云丹凝敬業愛崗,風雨無阻無條件無報酬為村婦看病接生,為村民采藥免費治病,寫她刻苦鉆研醫術,醫術精湛,為病人著想,這是醫者仁心的難能可貴品德。正如作者說“經常自己上山采集中草藥,這樣藥費可以便宜很多,給病人減輕負擔。”之所以這樣做,“她堅信的是良心,是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別人是說了再做,她是做了再說;別人是說了不一定做好,她是做好了也很少說。”如此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鄉鎮醫者,令人肅然起敬,給人印象深刻。后來,她同北京知青夏蕭辰一起,一個捐錢,一起捐出自家庭院,建設地方最大的敬老院,收養農村鰥寡孤獨老人,盡可能彌補當年工作簡單粗暴給山民帶來的巨大傷害,讓人感受到了基層醫務工作人員的真誠和善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本色。
整部小說恰當地運用陜南民歌和地方言土語以及歇后語為小說增色不少,給人地方特色濃郁的唯美享受。書中信手拈來故事發生地的陜南民歌和民謠諺語,為小說的地域特色增添光彩。書中多次出現的“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把欄桿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么子,奴望槐花幾時開。”在鄉下,“得罪了隊長派重活,得罪了會計筆桿戳,得罪了保管抹秤砣,得罪了書記沒法活。”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基層干部的眾生相和人性學。書中還時不時提煉出充滿生活哲理的警句,如:“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陰影,但更重要的事,我們還擁有陽光。”或者通過書中人物之口勸告:“生活,生活,生下來就要活下去。天下沒有過不去的坎。”“無論生活多么難受,門總會打開,總會有出路,總會有改善,有信念,有未來。”這些金句對讀者起到良好的教育與教化作用,可謂金玉良言,振聾發聵,充滿真知灼見,富于濃厚的鄉土氣息。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故事,每一個時代人民都在創造歷史,而時代的有心人總在認真思考并記錄歷史,書寫歷史,是每一位有良知作家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劉培英用一位作家的良知和操守,記錄書寫歷史的真實風貌,她用手中的筆鐫刻著那段歷史的不安與陣痛,書寫屬于那個時代那一代人的青春與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