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中
咸豐九年,白河厘金局下設稅卡于厚子河上游湖北竹山與陜西白河交界處,始有卡子地名?ㄗ隅婌`毓秀、人杰地靈,尤以東壩黃氏人才輩出。清、民國時期白河地方文化名人、書法家黃光燮,就是東壩黃氏的佼佼者。
黃光燮(1838—1927),又名弼臣,字理堂,黃庭堅第三十四世孫。清光緒元年中舉,清光緒十五年由吏部大挑一等代理河南鄧州知州,后歷任長葛、商水、西平等縣知縣。為官期間,黃光燮恪守黃氏祖訓家規,勤政愛民、清廉為官,深受百姓愛戴;剜l后,黃光燮為卡子黃氏義學題“學仰從心”匾,撰寫《東壩黃氏敦本堂記》碑刻,編纂白河民間地方志書《東壩風土人情記》等,為研究漢水流域移民文化和地理人文留存了許多珍貴文獻史料。同時,黃光燮用言傳身教和《黃氏宗譜》記載的祖訓家規,養育和教導出陜西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統、早期白河籍中共黨員黃正甫這樣的子孫。
溯東壩黃氏系建坪(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肇陳鎮建坪村)黃氏后裔,源出江西分寧雙井(今九江市修水縣杭口鎮雙井村)黃氏。南唐升元三年,黃贍接父黃玘從婺州金華遷居雙井,始有雙井黃氏。雙井黃氏第二十九世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蘇軾并稱“蘇黃”。南宋時,黃庭堅五世孫黃滿遷居瑞昌水陸畈(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高峰鎮鋪頭村),始有瑞昌黃氏,以黃庭堅為始祖。南宋淳祐四年,瑞昌黃氏第九世黃實萬再析居建坪石梯嶺,分支出建坪黃氏,仍尊黃庭堅為始祖。
建坪黃氏也稱“柘椿黃”。南宋淳祐三年春,黃實萬路過建坪。因喜愛石梯嶺明凈秀美的山水和質樸的民風,錯過了二月初一的春社日。于是,黃實萬就拾起地上燒殘的柘枝插在石梯嶺下許愿說:“是柘復生,吾即來茲卜筑!”第二年,黃實萬到石梯嶺,見燒殘的柘枝青枝綠葉。遂同三弟黃元萬舉家析居石梯嶺,并賦《焦枝更生詩》:石梯嶺下柘枝椿,枯木還生夾葉芳。山谷子孫家在此,古今人號“柘椿黃”。清乾隆十五年,建坪黃氏第三十世黃存仁、黃存謨和同莊門人黃澤本等,從湖北英山、大冶舉家遷往白河卡子東壩等地定居,歷十幾代繁衍生息而形成近萬人的白河黃氏。
不管遷居何處,黃氏族人都傳承了修宗譜、延血脈的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從北宋歐陽修、蘇軾肇創《黃氏宗譜》起,先后有南宋雙井《黃氏宗譜》、建坪《黃氏宗譜》、建坪《黃氏大成宗譜》等譜牒,既完整記錄了黃氏的家族血緣關系,也留存了許多歷史人文、風俗地理、名人軼事和藝文著述等珍貴歷史文獻資料。其中,清建坪《黃氏宗譜》與1919年黃光燮撰寫的《東壩黃氏敦本堂記》《督率聯族引碑》等互為補充,完整記錄了建坪黃氏徙英山、大冶再遷白河東壩的歷史演變過程,既是黃氏后人尋根問祖、延續血脈的根譜,更是黃氏族人修身齊家、傳承優良家風的載體。
清乾隆二十七年秋,為“敬祖收族、聯宗共昌”,白河黃氏設敦本堂祭會。并到建坪祠堂請回《黃氏大成宗譜》一乘,塑回瑞昌黃氏一世祖黃庭堅、遷水陸畈始祖黃鑒、白河黃氏始祖黃圖南(黃實萬子)三人遺像供祭祀。由此,白河黃氏敦本堂也成為收藏建坪《黃氏宗譜》的分莊之一。清乾隆三十三年,敦本堂定于每年八月中秋為祭祀期,“分為三莊,依次遞祭”。清嘉慶元年,敦本堂以《黃氏宗譜》記載的治家規范為基礎,制定家規24條。清咸豐十一年,敦本堂立“禁賭博、息爭訟、釋嫌疑、尚勤儉、明尊卑、敦和睦、嚴教誨、立志氣”等家規8條。清同治二年,白河黃氏設敦本祠堂于卡子桂花灣兩河口,有一進兩重房屋18間400多平方米。清光緒八年,建坪《黃氏宗譜》將黃氏家規修訂為“展祠墓、敦孝悌、謹夫婦、和兄弟、擇交游、肅閨門、睦宗族、厚姻里、正名分、行大禮、豫蒙養、務職業、崇勤儉、供賦役、慎安厝、蓄樹木、嚴守望、息爭訟、禁邪巫、戒溺女”等20條。
2009年,白河縣檔案館在構朳鎮紙坊村白果樹坪黃開成家,發現并復制收藏清光緒八年建坪蘇柘堂《黃氏宗譜》卷一至卷三3冊。白河黃氏在續譜時新增“戒忤逆、戒凌長、戒欺弱、戒斗毆、戒健訟、戒酗酒、戒賭博、戒淫亂、戒非為、戒輕譜”等家戒10條。由此,形成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白河黃氏優秀家規家訓。2016年3月,中央紀委在全國宣傳推廣以清建坪《黃氏宗譜》記載的20條家規為基礎的陜西白河黃氏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