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龍
從沒見過這樣的組賽方式。
上船的和下船的在青套灣碼頭相遇,老遠就高聲大嗓地打著招呼。但他們的問候禮,既不是城里人的“你好”,也不是鄉下人的“吃了嗎”,而是“你咋呢”。頭一人的頭一聲,我沒聽清,當第二人第二次發聲時,我才明白這是“你干啥呢”的縮略語。跨過這一方言障礙,便聽明白:下船的人是在安康城里打工的,回來過端陽節哩;上船的人是進城去的,買過端陽節的物品哩。
船走七八米了,艙口的牛娃子站起身,沖著岸坡大喊一聲:“二表哥,聽說你進城是給人家劃龍舟去了?”岸坡上一個穿背心,光膀子,面色黑紅的中年人轉過頭來,手一揚:“是的呢,今兒個上午剛賽完!”
船上猛然安靜下來。正當晌午的陽光曬在頭皮上,能聽出噌噌噌的冒汗聲。船又過了七八米,牛娃子再次站起來,沖著岸坡吼:“光給人家整,咋不自己整!自己的賽龍船停了上十年啦,咱們卻一個個地去給別人當劃手。咱們的端陽節耍龍船,還耍不耍?”
“耍!”
先是一人回應,繼而三人響應,很快九人呼應。
船調頭了,返回來了。
聚在碼頭上,他們才看清:光這兩條船上的老少爺們,就能湊出十一個劃手!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你憶自明清以來青套灣“端陽節耍龍船”的輝煌歷史,他講十年前那次中省電視臺來拍《青套灣龍舟習俗》的紅火場景,劉二哥說起這些年在安康城給龍舟節當水手隊長的高薪待遇,楊家表叔說開了在咸陽湖做職業龍舟劃手的風光與安逸……聊著議著,牛娃子竟發出了哭腔:“明兒個要過端陽節了,江里還是靜悄悄的,我爺清早又罵我呢,說是一代不如一代,小伙子成了慫人,連個耍龍船的老傳統都傳不下去!我給他解釋,好多中青年外出打工,耍不起來了?伤还埽蝗轮献孀诘倪^節玩法不能失傳啊,唉……”
“耍得起來,咱們耍!”
二表哥一巴掌拍下去,把自己的胸膛拍得血紅。那片汗星相伴的紅光,在午陽的照射下格外性感。
信息時代,速度好快。過去光開會、宴請、組隊、邀戰、放信就得三五天,現在憑一條短信就妥當了,連同給鎮村干部的匯報,給四鄰八村的聯絡,一并了之。
從沒見過這樣的比賽陣容。
九條日常在漢江上跑渡的小劃子如約而來,準準的清早七點半。有青套灣的六條,上游石梯鋪的兩條,還有一條來自斜對岸的旬陽市段家河鎮。這些船,全然不是城里玩的專用龍舟,就是漢江兩岸民眾日常行水的木劃子小船。因而,流傳了三百多年,享譽漢江流域、秦巴二山的青套灣傳統龍舟賽,當地人稱“端陽節耍龍船”。
龍頭抬來了,龍尾扛來了。你看,楊家的龍頭,是十年前奪冠的紅龍頭,平日放在樓上沒用處,昨天下午楊老大刷上桐油,曬個太陽,又是明光閃亮的。緊隨其后的楊大嫂,扛的那龍尾,不僅刷了油,而且綁上了彩條布,個性十足的奪彩勢子。
劉家二爺站在碼頭前的白火石包上,看著拿劃槳的,扛棹子的,提橈子的陸續到齊了,就讓背響器的福娃子遞上大鑼,他揮舞鑼槌,猛敲三響,這嘹亮的響聲頓時讓喧鬧的漢江肅靜下來。
鑼聲就是號令,響一聲,一號龍船人員到位;響兩聲,二號龍船人員到位……當九條龍船的人員都到齊了,人們便看清了這雄壯威武的場面:
九條龍船,停在岸邊,每條船尾都系著一根粗長的纜繩,拴在扎有紅綢巾的柳木柱上;
每船八個劃手、兩個棹手、一個橈手、兩個鑼鼓手,都列隊站在各自船頭的岸上,穿著或白或藍、或長或短的衣服,頭上戴著剛才用菖蒲、艾蒿編好的帽卷,寓示著健康長壽、吉祥如意。
每一支龍船隊所對應的啦啦隊,有老婆娃子,有父母親人,每人都提著各種手工吃食,地上還有整件的面包、飲料。
從沒見過這樣的開賽儀式。
司儀劉大爺哐哐哐地狂擊一陣猛鑼,擊得人人噤聲肅立,擊得平日里人稱“干皮”的瘦老頭此時威風凜凜。
他喊一聲“祭龍”,九條龍頭便被九支隊伍的前排兩名劃手高高舉過頭頂。立時,嗩吶聲起,鼓樂齊鳴,只見人群中走出滿頭華發的老村長,一手端碗,一手執筆,走向首船。他先向龍頭行了個注目禮,再將毛筆伸向碗里,點上和著朱砂、雞血的雄黃酒,為龍頭點睛。
當他點到第二只龍頭時,便有兩個老人提著粽子,來給劃手們送“壯力飯”。老人剝一只,水手吃一只,千叮嚀、萬囑咐,都在這不言的粽子中。
點睛完畢,喝“壯膽酒”。一壺壺自釀的米酒,兌上含有消毒滅菌功能的雄黃酒,滲入象征富貴祥和愿景的桂花酒,滿滿的倒上一碗碗,獻給一個個水手。他們一口氣喝下去,一個個頭頂冒汗,滿臉泛紅,精神抖擻。
緊接著,一人一碗,舉至齊眉。老村長手執酒碗,站于陣前,他用食指沾酒,先點眉心,再彈指灑出,口中高聲領頌祭詞:
領:一敬天地——
應:人行天地,頭頂道義!
領:二敬屈原——
應:精忠報國,薪火萬年!
領:三敬龍船——
應:龍馬精神,世代相傳!
……當龍船被灑上酒星,這寬闊的青套灣、奔騰的漢江水立馬充滿了迷人的酒香。
三聲鑼響,龍頭上船。劃手們轉身對江,舉起龍頭,你傳我,我轉你,相跟上船。龍頭安好了,龍尾扎實了,人馬就位了。
司儀鳴鑼三聲,老村長宣布:青套灣端陽節傳統龍船賽開始!
鞭炮炸響,鼓樂喧天,人聲鼎沸,波浪翻卷。只見九條龍船如同離弦之箭,嗖嗖嗖沖向對岸。
哦,這就是“橫渡漢江”,是拼氣力、搶速度,斗智斗勇的首場賽!
從沒見過這樣的比賽樣子。
他們的賽法,不是表演的,不是花樣的,更沒有一絲絲的形式主義,而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痛痛快快的拼,拼搏,拼命!
第一場,橫渡,要賽三輪。第一輪,九船齊劃,淘汰后三名;第二輪,六船賽,錄取前三名;第三輪,三船賽,決出一二三。一場下來,多數人四肢散架。故而,安康城的龍舟賽只比一輪。青套灣的農人到底是從小在山上勞動干大的,在江里奔波練大的,他們有的是力氣,有的是勇氣!你看冠軍船上的根柱子,上岸時倒在媳婦懷里,像個沒氣的鯉魚,可當媳婦喂他喝了一碗雄黃酒,吃了兩個鹽茶蛋,又貼他耳邊說了兩句悄悄話,他立馬滿血復活,一頭撲進了漢江。
接下來的上水賽與下水賽,均為每場三輪。
最難的,是上水賽。因是山灣的流水,看似速度不快,實則水勁扎實,沒有猛力、耐力是玩不了這個命的。
然而,青套灣的龍船賽,精彩就在這里。
漢江在這里拐了兩個拐,拐出了青山相套的兩個對灣,雖然地名叫青套灣,但地屬安康市轄的兩個縣。江南原為安康縣的,現叫漢濱區石梯鎮;江北是旬陽、安康兩縣的,現旬陽已改縣設市。兩個地方的農民,平時把地界、山界、江界分得一清二楚,但耍起龍船卻親如一家。
你看這兩岸犬牙交錯的山包,東一個西一個,斜一個順一個,如此的山石無序,導致了航道的錯亂,水頭七拐八彎,龍船就得順勢轉向,否則,闖上水頭,逆浪而上,極易導致禍端。
岸上觀眾正看著議著,便見九號船鉆進了一個之字形水頭的“胳膊拐”。眼看拐子將要擠攏,船身左右抖動,橈手猛喝一聲,棹手猛壓一把,鑼鼓猛擊一陣,劃手猛劃一氣,船頭猛迎上去,一下子就躍上了龍脊形的水頭身上。然而,正當橈手鼓足勇氣,要吼第二聲時,只見腳下一閃,身子傾斜。他用橈頭撐住身子,邊撐邊吼,眾人使力,猛地一拱,就沖了過去。
然而,沖過艱險,他才發現:不是自己沖過來的,而是被人頂上來的。
是七號船的橈手,用橈頭猛猛地指著他的船頭;是七號船的左前劃手,用船槳將他們推了上來,讓他們沖出了險境。
然而,當七號船將他們頂過了浪頭,自己卻瞬間失去了沖浪、沖刺、沖鋒、沖決名次的機會。
七號龍船節節后退,浪頭推波助瀾而來。只見橈手大吼一聲“退仗!”劃手們躍身下水,分布龍船左右,他們一手扶著船幫,一手用力劃水,護著龍船直直下行。
碼頭上的人被他們的義舉、壯舉震驚了,先是啊啊呼叫,再是鴉雀無聲,當看到他們擁著龍船退出賽道,有人笑著,有人叫著,有人對著龍船的方向在岸邊奔跑。
正當午時,太陽直射。在波浪翻卷的漢江上,看著那么精壯的漢子擁著龍船退賽返航,我的眼睛瞬間濕潤。真正的戰士,雖敗猶榮!真正的戰場,拼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人性的光芒!
從沒見過這樣的拼命賽手。
淘汰了七號龍船,檢修了其他龍船,夯實了安全措施,比賽鳴鑼重啟。
七號船的牛娃子,在扶船返航時擦傷了手背,媳婦心疼地抱上直哭。但當他擦干血跡,包好傷口,歇了一伙,要去八號龍船接替鼓手時,媳婦卻邊擰他邊夸他:“真是一頭犍牛!”
從八號龍船退下來的鼓手,不是戰敗的,而是要轉戰,去給五號龍船當橈手。他所替的楊大爺,年齡大了,幾個回合下來,腰伸不直了。
年過七旬的楊大爺,年輕時是漢江上的浪里白條,忙時務農,閑時打魚、擺渡,四季喜水?上迨畾q時因扛龍船而扭傷了腰,天一變就生疼。然而,哪怕臥床三天,他一聽賽龍船,就朝江邊跑,渾身立馬精神抖擻?墒牵@些年來,因為外出務工多了,龍船劃不起來,賽事也便停了。近兩年,本地的林果業、養殖業豐富了,旅游業興盛了,不少人返鄉創業了,鄉村的人氣旺起來了,他便盼著“端陽節賽龍船”的老玩法該恢復了!
今天,正當端陽,龍船開賽,楊大爺興沖沖地洗涮了龍頭、龍尾,拿起橈子,抖起了當年龍頭老大的威風,天剛亮就率著兒孫興沖沖地奔到了江邊。雖然,歲月不饒人,三場下來就把他的腰累成了一張弓,但他走下橈手崗位卻沒有退陣。喝一碗酒,鼓一把力,他又來到賽口上,給賽手們敬酒、加力、壯威。
戰鼓響起,戰船出征。剛才還躺在沙灘上吼著這兒疼那兒疼的賽手們,一聽到劉大爺那號令般的鑼聲,就一躍而起,向岸邊的老婆孩子、親戚朋友,或是張家妹子、王家表嫂拋個飛吻,擠個媚眼,抹一把汗水,又牛氣沖天地跳上了戰船。
青套灣的龍船在飛,戰鼓在催,龍的傳人正在這奔騰的漢江上演繹著奮勇拼搏的龍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