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端午節賽龍舟,原本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因憂國憂民憤而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隨著時間的推移,賽龍舟逐漸演變成為兼具多重含義的群眾性體育競技活動。每年端午,除湖北汨羅江一帶外,全國眾多有條件的地方也舉辦龍舟賽。
安康龍舟賽,是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的產物。由于安康地處秦巴山區,古時湖廣移民眾多,加之緊臨湖北,受楚文化的影響,安康自古就有賽龍舟的習俗。安康龍舟賽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每臨賽事,都要請出清道光年間的老紅龍頭,點龍睛、龍頭游行、下水祭祀、吃漢水排子席等是龍舟賽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比賽中還有搶鴨子、摸鯉魚等獨具特色的競技展示,讓觀眾一飽眼福。
安康賽龍舟,是當地人民群眾心中的夢。安康處于漢江中下游地區,舉辦龍舟賽不僅僅是紀念屈原和競技,它還承載著人民群眾期盼國泰民安,漢江安瀾,期盼風調雨順,來年豐收的愿景,承載著老百姓對水神的崇拜和征服水患的期望。
安康龍舟賽,是安康地域文化的符號。安康龍舟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安康龍舟賽起源于東漢,唐代形成風格,明清興盛,經久不衰。清康熙三十四年(1605年),首次以官方名義組織了盛大賽事,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組織群眾性的龍舟賽,1958年端午節,舉辦了規模宏大的賽事。為此,西影廠專門拍攝專題片并推介全國。自2000年起,以政府為主導舉辦第一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至今已舉辦二十多屆。目前,安康漢江龍舟節已先后獲得“中國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中華體育文化優秀節慶項目”等多項榮譽。
安康龍舟賽,是一部磅礴的歷史與現代相融合的交響曲。史上的賽事盛況,我們不難想見,新中國成立后民間與政府舉辦的龍舟賽交相輝映,高潮迭起。特別是2000年起,歷屆龍舟節更是盛況空前。每逢慶典,漢江兩岸紅旗招展,旌旗飄揚,人山人海,一派盛世景象。來自海內外的游客如潮,商賈云集。旅游觀光,文化交流,商貿洽談,學術論壇以及當地美食、特產展銷等等,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為龍舟節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然成為弘揚漢水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平臺。
安康龍舟賽在新時代有更加廣博的精神內涵。當你看到水手們群情激昂,精神抖擻地劃槳驅舟、勇往直前、頑強拼搏、奮力爭先、勇奪第一的英雄氣概時;當你為隊員們搖旗吶喊、鼓氣助威,與他們融為一體時;當你沉浸在那個高光時刻與眾人共享幸福與歡樂時,是否思考過安康龍舟賽的真諦是什么?這種精神,不正是實現安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嗎?這種精神,必將激發起凝聚人心、激發斗志、不屈不撓、爭創一流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