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勝勇
早上,太陽在東山頭剛一露臉兒,該是七點多的樣子吧。撲撲通通的,我們一群男孩子,爭先恐后脫光衣服,跳進小河里去洗澡。這是我們村里端午節一個儀式,是男孩子過端午節固定的節目。
洗澡的潭,就叫兒娃子潭。長有百來米,潭頭有個大大的三角巨石。這石頭,阻攔了河水,造出河道的落差,形成一段急流。急流下面,是個深過頭頂,魚兒穿梭往來的潭。向下游方向,潭尾是鍋底樣越來越淺。幾個膽小怕冷的,蹲在岸上曬太陽,會被從水里爬起來的人冷不丁的從后面往身上抹稀泥漿。這樣子了,不想下水也得下了。這時候的水,真的還冷,剛下去的時候,凍得人上下牙齒直打磕磕,渾身上下也不停地打冷戰。待你狗刨子撲騰一會兒,兩兩對打一會兒水仗,比賽扎幾回合猛子,撿幾回扔到深水里的白火石,人身上也就舒服了。
這扔白火石的節目,是一種潛水能力比賽。據說,是代替扔粽子的。洗過一會兒后,你出水反而覺得冷,在水里泡著,卻不愿意出來。這樣的活動,對現在的小孩子來說,是禁區,也差不多就是神話了!
據大人說,只有端午這天早上在冷水里洗過后,這一年里,皮膚上就不會再生瘡癤了。那時候每年的端陽節,我們男孩子的這個活動,從沒有被哪家的大人阻攔過。這應該是在暗示,洗這樣的冷水澡,對皮膚的防病,對錘煉孩子的意志,真是有好處的。
今天家長的教育,在鍛煉孩子體能和生存能力方面,好像已經沒有了這樣的開明了。
太陽金色的光芒,把小村的壩子照得光鮮亮麗,也同時照亮村西邊的山林、照亮嘩嘩流淌的秋河水,照亮河兩岸業已綠油油的稻田。節令來到夏至,稻田里的早秧,已返青發蔸了。收過油菜籽的田,收過小麥的田,也已經插齊了秧。紫色的、白色的洋芋花還在開著,有的洋芋禾子已經結了小綠果。旱地里,豌豆收了,蠶豆收了,小麥也收了。苞谷的頭遍草也薅過了。趕在夏至節到來之前,夏糧都收完了,全部插上秧。農諺說:夏至不分秧,分秧喝米湯。我們家鄉,把端午叫端陽。“犁上趕到耙上,忙完好過端陽”。端陽節前后,一年中農活最忙。
關于端陽節,有個神秘的疙瘩,我至今也沒能解得開來。端陽節這一天正中午時候。你在田野里,見不到蛇、見不到青蛙,也見不到癩蛤蟆。再就是,這天過后,田里的黃鱔就開始咬人了。在這日的正午,我數次到田野里、在草叢里尋找傳說都躲藏起來的青蛙王子、美女蛇還有丑陋的癩蛤蟆,都沒有。就連黃鱔,也是沒有的。
秧田里多的是黃鱔。黃鱔好吃,但這家伙老給田埂打洞,是很害人的。黃鱔黏滑黏滑的,要捉它,你得有技巧。中指和食指、無名指分開,用三個指頭,從兩邊由慢到緊的夾住它的脖子部位。黃鱔、泥鰍,是現在菜市上的金貴東西。我小時候,家家油水還少,一般都不怎么吃這兩樣。秧田在栽秧前,撒上白石灰。黃鱔、泥鰍都給戧得翻到水面上了,隨手一撿就是一竹簍。
我們在河里洗澡的這個時段里,家里的人,已經踏著露水,割回來一捆藥香飄飄的艾蒿等物。端陽的艾蒿是個寶。藥用,大人艾灸治勞傷、風濕,煮水治小孩積食,腹疼,還可辟邪薰屋子。家家大門的兩邊,按照古老傳說,必插上傳說讓家人免遭涂炭的平安符:垂直門檻插兩根艾蒿,又靠墻在這兩根艾蒿上,豎向掛一蔸菖蒲。這翎毛般長葉飄飄青香的菖蒲,白色的根須,其上一段粉紅色的莖,樣子挺漂亮。割回的草藥,那是預備著熬水,添加到晚上人人都得洗澡的水里的。一鍋黑黃色的端午洗澡藥水里,熬有金銀花藤、車前草、夏枯草、葉下珠、鷹爪楓、桑葉諸類,藥性全是祛火敗毒的。
早在前一日的傍晚,母親、父親、姐姐們,一家人齊動手包粽子。酒米是早浸泡好的,加了白色的堿面的酒米,被染成淡黃色。箬葉是深綠的、筍殼葉是卡其色的,其上飾褐色的斑點,像鳥羽毛。捆扎用的是棕葉絲,是淺綠的。也許是大人嫌我力氣小,不讓我包粽子。這捆扎的棕葉,是我早些時候砍回來的。棕葉經太陽曬蔫兒了,色變淡,再去掉硬的筋骨,撕成一條條的,扎成一捆備用。一家人包粽子,無形中是在比賽手藝。比的是誰包得漂亮,捆扎得緊致。有棱有角、個頭大小合適的粽子,是最好的。這樣的粽子又好看,吃起來,一碗裝三四個,尖尖朝上,也不覺得蠻實。
我父親包得一手好漂亮粽子,他包的粽子,小巧,緊扎,嚼著瓷實。粽子包好后,先大火后文火,在一口大扇邊鍋里,木鍋蓋壓實,經夜的煮著。
我們在河里洗澡,體力消耗快,肚子餓得快。其實,人在河里,心里是裝滿粽子的香味的。回家進門的第一件事,就自己動手剝粽子吃。吃粽子,白砂糖、暗紅黃色的糖都可以,我們家吃粽子,用四姑送的蜂蜜!
端陽節這天,豐盛的是晚飯。餐桌上,必有臘肉、有泡蒜薹炒鱔段、有酸辣小河魚、有燜雞、有煮雞蛋、煮鴨蛋、變蛋。我們把松花蛋叫變蛋。有煮熟的帶皮的新大蒜。父親準備好一壺橙紅色的雄黃酒。這酒,人人都可以喝下一點的,但主要是灑向床里邊、墻角,防蛇、防蚊蟲,或涂抹在暴露的皮膚上,也是防蚊蟲叮咬。母親,則發給每人一個辟邪的香荷包,那是她熬夜親手縫制的。
吃完端陽粽子,就是大熱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