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 李春平
我是多次尋訪蒿坪了,且有常去常新之感。
蒿坪鎮是紫陽縣第一大鎮。一條小河穿鎮而過,形成了類似沖洪成扇的地形。早些時候,這里荒草遍野,瘋狂生長的艾蒿獨霸一方,蒿坪因此而得名。艾蒿種類繁多,青蒿入藥,白蒿則是饑荒年代重要的食源之一,蒿枝饃饃至今依然是農家小舍的一道最具鄉愁意味的菜肴,粗糧與野菜的巧妙搭配,融合成樸素而簡陋的懷舊素餐。無論是創業歸來的游子還是遠道而來的游客,蒿枝饃饃便是喚起貧困年代味覺記憶的食物引擎,鄉愁即刻化為一絲淡淡的云煙,伴著山野的輕風翩然繚繞。
在人們慣常的意識里,城鄉之間是有著清晰的邊界的?墒,走進蒿坪鎮,便有進城的感覺。看那些街鎮上的人,他們的居所,衣著,笑談,精神風貌,你分不清他們是農民還是市民,分不清這里是城鎮還是農村。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正在被這種新型農村悄然打破,城鄉協調發展成為一種現實的可能。沿著鎮子往上走,便是千畝茶園,百畝荷塘。在“兩山夾一川”的地形中,鎮子被兩邊的山村風景左右夾擊,幢幢高樓像是從夾縫中生長出來的大樹。群山并不陡峻,舒緩地隆起座座山峰,溫情款款地將鎮子像寶貝一樣地擁入懷中。茶園是在坡地上種植的,千畝的規模自帶氣勢,嵌入式的鄉村公路穿越大片綠植,直通各個農家院落。
最具觀賞價值的要數千畝茶園了。茶園的入口處寫著林語堂品茶的體悟:“茶有一種本性,能夠帶我們到人生的沉思默想的境界里去。”站在高處凝視,蘢蘢茶樹矮小而敦實,仿佛整個身子都緊貼地面,形態穩重,一副與世無爭的低調模樣。不知是為了方便人們采摘故意長得矮小,還是因為它自身的生物特性所致。茶園頗有園林氣象,田間步道蜿蜒通向幽深處,有九曲回廊之妙。步道由木板鋪成,兩側有護欄,可以駐足觀景,憑欄遠眺。困乏時,轉身走進路邊的茶室和涼亭,或品茶,或暫坐,或小飲,這些都為鄉村浪漫情懷提供了多項選擇。陪同我們的當地歌手哼出一曲紫陽民歌《送飯調》,韻味十足,倒也與此情此景相合拍。從步道行至河邊,只見一條微型馬路沿河而上,寬不足三米,長約一公里余,是村民的健身步道。健身步道劃著三根彩條,逶迤婉轉,畫面感十足。有人在這里跑步,又跑出許多動感來。順著彩道前行,可聞淙淙流水,可見座座小橋。過了橋,來到小河的另一邊,便是洋溢著“紫陽味道”的農家樂集群,“紫陽味道”是蒿坪近年來的主打品牌,聲名遠播。小莊園,小洋樓,民宿館,依次排開,空氣中彌漫著鄉村美味的濃香,從天而降的誘惑力將我們團團包圍,讓人無法逃避。即使馬上走開,無非是走進另一種紫陽味道里。忽然聽見操著外地口音的人說,不嘗紫陽味道,不賞田園風光,何必來蒿坪?前面的幾個游客突然止步,顧盼片刻,便聞香而去,那架勢是要小酌兩杯了。
遠遠看見百畝荷塘的金枝玉葉,便怦然心動起來。正要興致勃勃地去賞荷,只見一輛小火車緩緩駛來,火車很火,坐滿了游客。在我們面前停住,跳下幾個人來。見騰出空位,我們也上了小火車。盲無目的地隨車而行,車開到哪里,哪里就是觀光點,就是目的地。看著莊稼,良田,民居,風景,就連路邊的茅草都變得親切可愛起來,由此泛起了對大地的敬畏之心。正是大地的無私饋贈和人民的勞動創造,才使這片艾蒿王國下的古老土地如此豐饒,如此風情萬種。
率性的游覽中,我腦海里突然浮現出鄉村美學的話題。作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蒿坪鎮不正是鄉村美學的示范么?這個極富生態美感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既是村民的公園,也是村民的家園。秀美的茶園風光,迷人的荷塘月色,詩意的步道曲徑,幽雅的品茗小屋,豐富的紫陽美味,這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有機融合,也是生存智慧與生命經驗的實踐創造,它們建構了現代秦巴鄉村的審美范式。而那些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處處都是關乎百姓幸福指數的基本元素。所以每次來蒿坪,都會覺得不虛此行,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