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關棣
戰疫趨向勝利之際,相信每個人的精神慢慢伸展向初夏的綠野和田疇上嬉戲的風,“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對自由的向往”。然而自由是相對的,有約束的自由才是自由的真諦。抗疫期間的“宅”讓我們渴望“清澈高遠”和“永不凋謝的藍蓮花”,也同時渴望著一種指歸價值的約束,譬如工作的愿望。
2020年4到5月之間,我獲得了一種自由的“約束”——接到群藝館的任務,為我市人社局創作一批有關毛絨玩具的漫畫(實際上也有插畫的性質)。
創作前夕,人社局給了我安康市毛絨玩具的政策性材料匯編,通讀后有點“稀里糊涂”,主要是對“政策”與“圖像”如何關聯莫名所以。所好的是局領導及時派人陪同我考察了安康毛絨玩具幾家代表性生產企業。
兩天的考察是深入而高效的。我的考察方式主要是看、聽、問、思,迅速地認識到政府為什么在我市大力培育支持毛絨玩具產業的深遠意義和毛絨玩具作為玩具的“奧義”。
看。毛絨玩具在過去有所耳聞,初始印象是移民搬遷一幫閑散婦女勞動力,做一些“針芥之事”“女紅(工)”,無非是利用了移民搬遷賣不出去的房子變作工廠“作坊”,而坊間傳說,老板不過是利用政策套取政府的資金而已,總之,印象不佳。而通過考察,我看見了成規模的巨大廠房、寬闊的車間,看見了成排的現代化設備和條分縷析的流水線,看見了專心致志的工人和設計員,看見了可愛的玩具產品和整潔豐盈的樣品陳列室,也看見了有事業意識的老板和敬業的班組長,更看見了政府發展這個產業的雄心和深謀遠慮、對企業的實際支持……
聽。在考察過程,人社局的謝莉女士給我介紹了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政府如何決策與招商培育措施,毛絨玩具產業的性質與我市發展這個產業的意義,毛絨玩涉及的產業鏈條和在國際貿易中的前景,毛絨玩具在百姓生活中的角色和百姓消費行為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從宏觀到微觀,頗有“遠觀氣勢近看筆墨”的感覺,使我對該產業的認識明晰飽滿起來。
問。考察期間,我除了問陪同的工作人員,也經常就一些問題問企業老板和一線工人。譬如企業是如何招收培訓管理員工,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與創新,一線工人的工作技能與收入,她們的工作便利性與家庭的關系,我知道了社區工廠對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甚至關聯著社會的穩定與民風。我知道在許多移民搬遷小區居民脫離了農業勞動而賭博成風,閑散人員的惹事生非。作為人物畫家,對這類人的形象與精神面貌是不屑關注的。而今的所看所問,竟然發覺了他們也是具有價值的,這個價值的是在企業“用”中產生的。
關于思。
藝術創作是在“融”入生活后、對生活的有深入體認,產生情思感觸之后產生的。我是帶著任務去考察,需要在考察中產生情思,并盡可能發現生活(生產)中的美。在接到任務的最初幾天,我嘗試創作,一直沒有情感,沒有畫面,沒有審美,處于機械狀態。而隨著考察的深入,我徘徊在企業的生產車間,機器的轟響、忙碌專注的工人、流水線上從最初的一塊塊布頭——它們接受了若干雙靈巧的手的塑造,最后成為一件頗具藝術感的毛絨玩具。而埋頭在機器后的女工(原本在我心里是那種村婦形象),她們的工作裝——寬松的帽子下流瀉的烏發,烏發掩映著神情專注的眉目,而口罩的藍,襯托著面部色彩的溫暖,她們的簡約工裝的意義,一方面防護著身體,另一方面,卻是襯托著她們眼眉神情的美。在她們的工位前駐足,心里的一個“美”字,差點破口而出!
我感覺到,一個人專注做一件事,周身就彌漫著一種美——神圣之美,這種美讓你會忘掉事情本身的各種現實和邏輯關系,只有美感本身。
某個車間的許多機器(叫繡花機),我覺得就是縫紉機的原理吧,一整排的機頭同時工作,頗具震撼力,它們“動作”整齊劃一,“吶喊”整齊劃一,就像閱兵式上的軍隊陣列,它們具有工業的肅整之美,而伺服機器的工人,在密切的關注著機器們的運行,遇到故障,匍匐在寬大的案子上,把五色線穿進針尖的光芒,再啟動機器,無數的光點像浩瀚的銀河,映照著她們神情的圣潔。
在車間,除了那些可敬可愛的工人們,實際上更“活躍”著眾多的毛絨玩具,它們調皮,萌寵,可愛,具有人的情感表象。我凝視它們,觸摸它們,感知它們,我和它們情感交融著,感受著它們的“溫度”。毛絨玩具,實際上是一種以物質為載體的精神產品,在生活中,可以是人的精神寄托,而玩具本身也彌散著類似人的神情態度。女工們生產著毛絨玩具,那些萌寵們好比是女工們的“兒女”。我后來創作了一幅畫:一群毛絨玩具在女工的工作臺上叫女工“媽媽”,這是我深情地心聲:既指向事件的本身,也是對創造的贊美。
毛絨玩具作為一種“文玩”產品,文在精神(主客)的發生,玩在精神的寄寓。它和美術作品一樣(特別是人物畫),有造型(動態、姿態),有色彩(色彩柔和愉悅),有神態(萌寵可愛),另外和一般的美術作品不同——還需要觸感(舒適)。在考察中,我們還參觀了一家電子毛絨玩具,以電動機身做構架,再穿上“衣服”,讓玩具產生各種滑稽的動作,或者類似寵物(本質上是人)的表情。
從產業鏈上看,它延伸到了電子產品的研發,模具制造。從作為玩具的功能上看,它延伸了對人的觸感,如聲音,動作,甚至光感。毛絨玩具在設計(藝術)上與動畫、卡通都有關聯,在材料上與各類毛(布)匹生產,另外還有裝備、包裝等,可見這個產業鏈條的長度。鏈條的長度,也拓展了表現的廣度。
創作這個題材,我思考的內容是豐富的,表達方式是明晰的,創作沖動是豐沛的。在初期,當沒有門徑的時候,曾經請人社局根據文字資料“劃重點”,而人社局領導給了很寬泛的態度:沒有重點,只要和毛絨玩具相關。這一態度實際上解放了我的思想,放開了我的手腳:尋求有約束的自由——給以充分自由——自我追尋“有約束”的自由。好吧,自己給自己尋找方向!考察結束,創作方向已經確定:以人和毛絨玩具作為主要表現內容,以中國水(彩)墨畫為形式。在那幾天(直至今日)我頭腦里充斥著毛絨玩具和女工的形象,兩者形異神同,就像《西游記》中人神共處。因此,創作中我將人和物都以“人”的精神面貌進行刻畫,為了藝術語言的統一,將人略作夸張,并力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并設定一定情節性、趣味性。實際上毛絨玩具在設計過程中,應該是運用了文學領域的比喻、比擬、夸張、類比、通感等修辭手法,這也是我在創作中經常用到的手法。我是一個中國畫家,因此作品強調中國畫的意蘊,任何時候,不忽略筆墨的表現。為了符合這個產品的特性(裝飾性、時尚性),我有意識吸取了一些水彩畫的表現語言。無論從思想上、技法上,不脫節傳統、不疏離當代。這種表現,(也許)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性。
對于政策性的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這批作品中也有一定的表現。表現這種內容是有難度的。創作中,我設定了毛絨玩具與政策的“互動”:譬如,我在一幅畫中,一群玩具的背影在觀看“安康六條”,而“安康六條”的縫隙,畫了許多活潑淘氣的玩具,透露出毛絨玩具產業的興旺發達。另一幅是一些毛絨玩具在好奇地觀看“看板”上的各種支持政策,一個調皮的猴子趴在看板頂頭給大家講解政策,擬人化、趣味性、含蓄、有情境,應該解決了這類“難題”。
這一批作品日漸豐富地充盈了我的畫案,每當我巡視她們就有一種成就感。某一天,大約是5月中旬,人社局要對其進行拍照。送別,有點不舍?墒牵幌肫鹚齻儗⒘嘘犨M入那個產業的啦啦隊,鼓呼政策,展示產業魅力,也傳遞我的貢獻,心里十分釋然、高興。也有瑕疵,期待檢閱!
作者簡介 王關棣,陜西安康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民盟中央美術院陜西分院理事,西安中國畫院畫家,安康群藝館創作研究員,安康學院藝術學院雙師專家(主持寫意人物畫教學)。作品10余次參加國家級重要展覽,部分獲獎作品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周恩來紀念館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