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成仁
師德,這個自有教師起始的課題,是個永恒的課題,其蘊含無比豐富,即使是論家的巨著,容量也未必能裝下它的全部內涵。
《教育學》有云:“師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和履行教育職責時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是職業道德的一種形式。師德不僅具有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作用,還有示范作用。因為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工廠,學校的產品是人才。青少年模仿性、可塑性強,教師的道德標準直接影響著一代人的道德水準,關系到一個國家的道德水平。師德是更為高層次的道德規范。教師的道德要高于學生,要高于社會的一般水平,教師必須有與崇高事業相匹配的崇高的道德品質。”
這是一段十分精辟的論述。我以為要點有三:什么是師德、師德的作用、師德的高層次化。
“先生”必須是“敬業、樂業、專業、創業”者。所謂敬業,崇尚和尊重教師職業;所謂樂業,則是培養自己樂于獻身教育事業、樂于從事教育工作、熱愛學生的感情;所謂專業,是指專心研究專業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勤于進取、精于業務,專心致力于教育事業;“創業”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艱苦奮斗精神,創造性地從事教育工作,不斷開拓前進。
“先生”必須是道德的典范,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公民公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性品德皆皆要緊;切記師德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力,因為我們的勞動對象是學生。造就四有新人、先生首要為范身正。既為師,必自從嚴。
“先生”要加強自身教育。如果想引導學生走正確的道路,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信念,那么教師本人首先要具備這些優秀品質。“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別人一樣,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教師的影子是學生。
“先生”必須熱愛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沒有師愛,就沒有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通才能理達,理達才能導行。
我以為,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先生”。
(作者系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