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颯
75年櫛風沐雨,75載春華秋實。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春風拂面,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推進,教育事業走過漫漫長路,每一步都堅定而從容。
“兩基”攻堅、“雙高雙普”、“教育強縣”,加強規劃建設、有序擴充學位、優化學校布局、科學配置資源……群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項項成就,印證著新中國教育事業由弱變強。
這幾年,我多次深入城鄉各個學校,采訪中,也見證了安康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堅實的足跡。寬敞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互動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資源等如今成為學校標配。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引路人。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進入新時代,“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德潤安康”“協同育人”……一個個關鍵詞繪就砥礪前行、人人出彩的安康教育新畫卷。思政課推陳出新,賦予新時代少年更多的責任與擔當;校園里有了“菜園子”,勞動實踐成為學生的日常功課;研學旅行提上日程,“學習在路上”讓學生擁有擁抱自然、認識社會的機會……“小眼鏡”“小胖墩”少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成為安康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與方向。
“孩子校外培訓班少了、作業負擔輕了,睡眠、運動、實踐的時間增多了”“學校課堂教學更高效,作業設計更科學,課后服務水平質量更高”……這是“雙減”政策之下,學生和家長的切身感受。讓教育回歸良好生態,也從人民群眾的深切期待變為現實。
讓孩子們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期待。在偏遠地區的學校,我看到了通過遠程教育實現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集團化辦學、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一系列改革政策組合拳,正在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教育差距。
教育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不僅改變了教育的面貌,也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未來。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政府、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看到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話題。
光影交織、畫面流動,回望采訪歷程,最難忘的便是每每走進校園,無論是山村,還是城區,都能從孩子和老師的眼里看到希望之光,這束光通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