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4月26日,駕車行駛在嵐皋段G541。一路上,不是順山沿河,就是穿山渡水。窗外目之所及,林木蒼翠,景色多變;蛏綕鞠嘁,或河湖相連,或鄉野人家,令人心曠神怡。
全長115.87公里的嵐皋段541、211國道,自安康起,至嵐皋,過八仙,經化龍山,到雞心嶺。串聯著瀛湖、南宮山、雞心嶺等8個A級旅游景區,是名副其實的旅游通道。不僅如此,公路或蜿蜒青山間,或浮于綠水上,或在云霧蒸騰中忽隱忽現,本身又是一道風景。
“交通線”變為“風景線”。這樣的公路,在全市為數不少。這不僅是全市干線公路一次華麗轉身,也是安康旅游業量的拓展。
路是一種產品: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平利縣長安硒茶小鎮。穿境而過的G346,像一條黛色綢緞揮舞在碧水蒼山,鏈接著獨屬于它們的詩與遠方。
小鎮因茶聞名,享有“全國特色小鎮”名頭。被譽為“美麗公路”的G346平利段,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每天迎來送往著前來打卡的各方游客。
長安鎮高峰村委會副主任凌受山介紹,依托暢通公路,村民發展茶葉等特色產業,過上了好日子。這幾年,G346將鎮上秦楚遺址古長城等50余處星羅棋布的自然、人文景點串珠成鏈,成了一條精品旅游線路,又讓群眾吃上了“旅游飯”。不少村民開了民宿,建了露營基地,人氣很旺。
全長75公里的G346平利段,起于漢濱區大溝口,止于陜鄂交界、秦頭楚尾的關埡子,并非一開始就是旅游路。
“最初叫漢白公路,1937年建設。”市公路局退休干部戴小平說,在各個歷史時期,公路建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初,當“通行”都成問題,群眾溫飽還未解決時,公路承擔的是保障群眾基本出行和經濟發展。后來,隨著社會進步,群眾日子好過了,沙土路就成了水泥路、瀝青路。
沒路時,群眾渴望有路走;有了低等級路,又想走得寬敞平坦。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又希望走得安全、舒適、有體驗感。
群眾需求是“指揮棒”。
經歷了4次巨變的G346平利段,是典型代表。從泥濘漢白公路到瀝青公路,從三級路再到二級路,從省道S308升級為G346旅游路。每次變化,對接的都是社會發展之需,群眾時代之求。
發展至今,全市8條1235公里干線公路,概莫能外。
“路也是一種產品,隨著時代需求迭代升級。”在市公路局局長胡裕成看來,從國家政策、安康發展,以及行業自身建設來看,推進“公路+旅游”,是全市干線公路高質量發展應有之義。
事實上,早在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部門下發《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構建“快進”“慢游”旅游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安康,正在加快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秦巴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等,以及聚力打造文旅康養等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需有堅實公路交通與之配套。而公路行業本身,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又提出了新任務。
這些都需安康公路拿出“姿態”。路旅融合,成了必由之路。
做好“公路+旅游”文章:不局限于路旅融合
在2023年普通干線公路大中修及預防性養護工程國道G541線羅金坪大橋至桂花村項目施工現場,壓路機等機械設備正有條不紊往來作業。
“以‘公路項目+旅游’立標,在實施道路、橋梁、綠化等工程時,做到精細化、人性化、景觀化。” 市公路局大中修項目辦工程部部長劉磊介紹,項目全長23.15公里,3月5日開建,工期3個月。建成后,將實現旅游營運安全、舒適、愉悅性相統一。
G541嵐皋段鏈接著南宮山等多個A級景區,常年車流不斷。在2006年改建時,就融入“安全、舒適”等理念。此次改造,不僅應急避險等功能顯著提升,更精準服務瞄準游客需求,成為極具代表性的景觀大道。
在藺河庫區段臨湖一側,安全等級不夠的景觀式護欄,換成了防護等級達標的攔索式護欄。在提升安全等級的同時,融入沿路景觀,又視野開闊,使旅客能更好欣賞到庫區景色。
“項目+旅游”,不僅落實在施工全過程每個細微環節,還體現在項目支持上。近三年,市公路局每年爭取養建項目資金2億元,均用于旅游線路的提檔升級。
不止“項目+”。近年來,市公路局聚焦主責主業,在養護、安全、保暢、服務工作中,主動融入旅游,加快路旅融合。
在102省道鎮坪縣牛頭店鎮水晶坪村,47歲的養護員李剛正在修剪路邊綠植紅葉石楠。望過去,火紅般的紅葉石楠,似一條紅飄帶蔓延路邊,引得不少人停車拍照。
利用“車窗外風景”,恰如其分將公路元素融入自然景觀,時不時給游客帶來“小驚喜”。這是安康公路人將旅游元素,融入公路養護的成果。
一條路是這樣。一座橋、一座隧道、一個服務區,都會成為一個馳名的旅游單元。
為打破交通瓶頸,安康這些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至今,全市干線公路就有橋梁773座、隧道36座。屬全省橋梁最多的市,幾乎囊括所有橋型,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
“這些都是寶貴資源。利用它們,可以打造網紅橋、網紅隧道,變成以橋隧、服務區為目的地、為文化、為場景的特色旅游景點。”胡裕成稱,推動路旅融合,不應局限于路旅融合。公路是載體,在這個基礎上,促進路、文、農、商、體旅等多業態、多維度融合。即構建“公路為體,多元共生”生態體系,促進業態與產業協同高效利用,推動區域社會經濟循環式、可持續發展。
加快路旅融合:還需各方共力
據介紹,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下發《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后,關于路旅如何融,至今沒有指導性意見。各級政府也沒具體要求。
如何融,沒有定論。在“可做可不做”中,從來堅信“有為才有位”的安康公路人,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選擇了主動作為?虒懺谒麄児亲永锏“鋪路石精神”和“百年公路精神”,也在推進路旅融合中,再次展露無遺。
2023年,市公路局先后印發《安康國省干線公路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安康干線公路系統落實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責任清單實施方案》。并以“千里文明路共建文明城”為抓手,聚力打造“最美沿江路”“秦巴1號旅游風景道”等美麗公路。同時,去年先后派出3個考察組,深入到浙江省衢州、漢中等地學習路旅融合。
制定方案、外出取經,多措并舉,最終是要在推進路旅融合中,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行業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并能為全省乃至全國貢獻安康經驗。
在實踐探索中,安康公路人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路徑。
“路旅融合,不能簡單理解為公路服務于旅游。”市公路局紀委書記黃瑩說,各類公路設施與旅游景點不應孤立發展、各自為戰,應就近聯系,形成多重聯動網絡化格局。
在蠟燭山服務區背后,是嵐皋縣生態旅游總體規劃一級開發區蠟燭山。這個直指天空,形似一對蠟燭的石山峰,因其特有風情,令不少人慕名而來。
游客爬上山峰打個來回,至少4個小時,到服務區“歇腳”,成了必然。如何讓游客體驗更多“慢游”樂趣?嵐皋公路段圍繞嵐皋縣總體布局,立足游客需求,計劃投資10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將服務區打造成具有“旅游服務、露營基地、民宿客棧、水上休閑、公路文化展示”多功能性公路驛站。
“一樓大廳提供開水、休憩等服務,另一側是公路文化展示廳。二樓是餐飲、酒吧,以及影院等。”嵐皋公路段長姚志國介紹,依托驛站門口湖水資源,開發水上休閑娛樂,打造水上民宿以及水岸營地等,最終成一個“主題型旅游景區”。
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大力支持。雙方并就后期開發,正商討多形式合作共贏。
“主動作為,體現自身價值。”嵐皋公路段公路股長田曙光坦言,讓游客出行更舒心,是公路人的追求。在推動項目建設中,又能提升干部能力。
另外,隨著全市公路養護機械化水平提高,不少原有道班開始閑置。打造旅游產品,又是盤活閑置資產最好途徑。
嵐皋公路段把服務區打造成景區,鎮坪公路段則依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化龍山,將沿線閑置的松坪、華坪道班,引入社會資本,打造自駕車房車露營地,滿足游客多樣需求。
在鎮坪公路段長向系玲看來,目前各段都有探索,但要把干線路都建成旅游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業界人士對此深有同感。他們認為,全市要實現高質量路旅融合,須有“大融合”理念,協同推進政策、規劃、服務、設施、文化等全方面融合,將具備條件的公路打造成集交通、美學、游憩和生態等復合型旅游路。
由此,要先破“各自為政”。全市要盡快建立地方政府主導、部門齊抓共管、公路積極參與的良性互動機制,達到共建共治、共享共贏。其次應避免雷同。旅游路上,吸引游客走下去的永遠是不同風景。一個區域內如果出現風格相同的路,一條旅游路上出現相似的設施建筑,必然少了走下去的熱情。因此,雷同是路旅融合大忌。(文內圖片由市公路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