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通訊員 許兵
五月的石泉大地,山水如畫,人潮涌動。無論是在鄉村田野、景區景點,還是在園區工廠、酒店超市……到處都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產業繁忙的景象。農民搞種植、企業趕訂單、工人忙生產、旅游接待旺……在春夏之交的美好時節,人員流動起來、消費熱起來、建設忙起來,處處展現出產業融合發展的強大活力。
產業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石泉縣立足生態、富硒、綠色資源稟賦,堅持“穩一強二活三、接二連三促一、多業融合發展”思路,聚力壯大以富硒預制菜首位產業為引領、生態旅游主導產業為帶動、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為支撐的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縣域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和民營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
“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強化首位產業聚鏈、主導產業延鏈、優勢產業建鏈,在三產融合中做大首位產業,在轉型升級中做強主導產業,在集約高效中做優特色產業,培育了綠色發展新引擎,拓展了綠色發展新空間,塑造了綠色發展新優勢,筑牢了高質量發展堅實基礎。”市委常委、石泉縣委書記陳蓮說。
做大首位產業助融合
走進石泉縣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園,就聞到陣陣菜香。在深鯊集團及食雨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車間,工人們忙個不停,將一筐筐當地農民種植、養殖的蔬菜、肉類加工成料理包,成為市場廣受歡迎的預制菜。
“我們就是沖著石泉縣良好生態環境和當地富硒資源來的。”陜西深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勇介紹,通過以商招商,相繼吸引菜字頭、王小余等數十家企業落戶園區,形成了從種植養殖、加工到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鏈。
近年來,石泉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發展定位,堅持“標準化生產加工、規;刂巍⒍嘣a品研發、連鎖化運營推廣”的思路,精心編制了富硒預制菜產業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出臺了預制菜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首位產業培育實施方案,健全完善“鏈長牽頭+專班推進+清單管理+政策配套+督考問效”工作推進機制,聚力打造富硒食品預制菜首位產業,加快構建從“田野”到“餐桌”的預制菜全產業鏈。
預制菜生產加工
石泉縣秉持首位產業予以首位支持,堅持用好“硒”資源、做足“鏈”文章、打造“菜”品牌,累計投入35億元支持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發展,著力構建集生產加工、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市場營銷為一體的預制菜產業體系。強化市場導向和規劃引領,注重引企業育龍頭建園區,依托石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統籌推進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建成標準化廠房、冷鏈倉儲庫房22.7萬平方米。瞄準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鏈延伸,先后引進培育深鯊集團、正興黃花菜、柏盛魔芋等31家頭部企業和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建成全省首個預制菜產業園,入選全省重點產業鏈和第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立夏時節,在城關鎮絲銀壩村預制菜產業基地,剛剛采摘的西紅柿、辣椒等蔬菜被運到園區企業,經過流水線加工,變成了一袋袋預制菜料理包將銷往全國各地。絲銀壩村黨支部書記鄧國友介紹,該基地年總產值達1200余萬元,帶動務工群眾160余人。石泉縣持續深化“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完善“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組織體系,發展訂單種植養殖基地8萬畝,畝均收入穩定達到6000元以上,帶動52個村集體經濟和3萬余農戶群眾持續增收。
從田間到餐桌,石泉縣著力推動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打造“石泉食美”品牌,聚力農業生產、規模預制、裝備制造、冷鏈物流、連鎖餐飲等新業態協同發展。創新開發石泉食美“小碗菜”中式快餐,大力實施“百城千店”行動計劃,目前已在西安、成都、武漢等地發展連鎖店26家。2023年,石泉縣富硒預制菜產業實現產值41億元,躋身全國預制菜產業基地百強名單,首位產業的帶動力、競爭力更加凸顯。
做強主導產業促帶動
今年“五一”小長假,石泉縣各景區、鄉村旅游點迎來客流高峰,民宿、酒店、賓館游客爆滿,特產、美食、餐飲一路暢銷,五天假期累計接待游客40.6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5億元。
今年以來,石泉縣搶抓旅游消費復蘇有利時機,深入實施文旅商貿系列活動,先后舉辦漢水庖湯會、非遺過大年、新春游園會、首屆秦嶺蕙蘭文化交流等重大文旅活動20余場次,開展“春來早”“漢江最美在石泉”等宣傳推介活動4次,一季度全縣累計接待游客14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84億元,同比增長33.6%和44.5%。
石泉縣擁有秦嶺、巴山、漢江獨特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如何將生態人文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該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力把旅游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全縣上下圍繞生態旅游,在規劃統籌、體制機制、公共服務、要素體系、資源環境、品牌營銷上實行項目化管理,走出了一條全域旅游帶動城鄉統籌發展的創新之路。
學生在石泉縣蠶桑博物館研學
石泉縣以打造“中國漢江石泉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為定位,以建設全國文化旅游名縣、鞏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成果為目標,堅持“全域規劃、全域布局、全域發展、全域融合”總體要求,利用山水田園、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一系列景區景點以及鄉村旅游示范鎮村,形成多點開花、全域展開格局。先后建成國家旅游休閑街區1個、國家4A和3A級景區各5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村3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和示范村14個。
圍繞“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空間布局,充分發揮縣城核心引領作用,著力打造東部蠶桑體驗區、西部休閑農業示范區、南部漢江生態旅游區、北部森林康養聚集區,聚力建設秦巴生態風景區、康養旅居度假區、精品民宿休閑區、農家民居體驗區、全國知名生態旅游目的地,大力實施“旅游+”“+旅游”戰略,創新發展康養休閑、旅居度假等新業態,叫響“秦巴山水、石泉十美”品牌,構建了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旅居康養、康體運動、研學旅行等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生態旅游產品體系。 聚力提升全縣10個A級景區品質,推動傳統景區轉型升級。建成本草溪谷中醫藥康養度假區、草池灣自然研學體驗區、秦巴老街特色美食街區,打造了一批新型城鄉旅游目的地。發展漢江宿集、隱居鄉里等精品民宿,培育觀光采摘、美食體驗、特色民宿等農莊經濟,讓群眾深度融入旅游產業鏈。深入挖掘鬼谷子、鎏金銅蠶和漢水文化內涵,常年舉辦四季主題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節會論壇,推動文旅、體旅、農旅、產旅、城旅融合發展,持續增強旅游產業的影響力、吸引力、帶動力。
舞動山水興旅游,一業興起百業旺。石泉縣實施全域旅游有效促進了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了“旅游一業突破、引領多業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全縣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20%以上。在推動生態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石泉縣通過景區帶片助力鄉村振興、景點帶村助力成果鞏固、能人帶戶助力群眾增收、服務帶人助力技能提高、文化帶民助力素養提升,帶動全縣從事旅游業達到3.5萬余人,3429戶8470名脫貧群眾享受生態旅游發展紅利。
“我們以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按照‘產品創新、業態拓展、服務提升、營銷擴面’的思路,著力在構建產業融合發展載體、延伸產業融合發展鏈條、優化產品要素供給、推動區域協作聯動上下功夫,使文旅產業在賦能高質量發展上更加明顯,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加有效。”石泉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王守明說。
做優特色產業提質效
初夏時節,石泉縣廣大蠶農開始養殖第一批春蠶。俗話說:“養好小蠶一半收。”蠶桑技術人員也開始忙碌起來,深入村組和蠶桑大戶家中,現場進行小蠶共育等技術指導。
在中池鎮青泥澗村,成片的密植桑園層層疊疊,郁郁蔥蔥。作為中池鎮蠶桑產業重點村,青泥澗村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牽頭,新建百畝以上高標準密植桑園4個,全村桑園總面積達850畝,通過實行“統一訂種到戶、統一交售到點、統一服務到家”的模式,有效帶動蠶農興桑養蠶致富。
“當前,我們蠶桑技術服務人員都深入到生產第一線,通過面對面指導、開辦技術講座等形式做好科學養蠶培訓,確保關鍵生產技術與措施落實到位,努力實現蠶繭優質高產。今年第一批春蠶全縣發種1.8萬多張,其中小蠶共育8200余張。”石泉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姚程杰介紹說。
作為西部第一蠶桑產業大縣,石泉縣桑園面積穩定在7.6萬畝,年養蠶7.3萬張,實現蠶?偖a值19億元,已經打造形成了養蠶繅絲、捻絲織綢、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完整產業鏈,蠶桑產業成為保護生態發展的“綠色銀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飯碗”。
采桑養蠶
石泉縣突出綠色生態、有機富硒資源優勢,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按照“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園區”思路,科學規劃布局,推動蠶桑、魔芋、畜禽、蔬菜、林果、優質糧油等特色產業組織化、規;、品牌化發展。積極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縣財政年均投入產業發展資金1.13億元,撬動金融機構發放產業小額貸款2000萬元,引導4000萬元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發展,持續做精農業特色產業板塊。
緊扣穩產保供促增收,分年度制定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和獎補措施。通過建基地、強龍頭、育主體、樹品牌、延鏈條,著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近年來,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3.9萬畝以上,油料種植9.3萬畝,蔬菜種植8萬畝,魔芋種植4.1萬畝,茶園總面積達到3.98萬畝,年出欄豬、牛、羊20余萬頭。2023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1.09億元。
持續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業園區、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堅持“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業大戶+千家萬戶”發展模式,建立健全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務工等方式,將群眾穩穩“鑲嵌”在產業鏈上,帶動1.1萬多農戶實現產業增收。2023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1元,同比增長8.1%,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大力推行訂單種植、品牌技術、田間管理、集中收購、品牌營銷“五統一”模式,培育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37個、農業龍頭企業22家、產業化聯合體8個、家庭農場56家、農業專業合作社22個,蠶桑產業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47個,研發生產優質農副產品361個,實現了農業特色產業擴規模、提品質、增效益。
石泉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鴻表示,將聚力特色引領,不斷強化產業支撐。圍繞抓支撐、延鏈條、促融合,扎實推動資源要素聚集,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著力構建富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體系。深挖“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培育壯大蠶桑、畜禽、蔬菜、茶葉、魔芋、黃花菜、林果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扎實推進產業富民增收。
(石泉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