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鄭丹丹
漢水蕩碧波,群山競巍峨。走進漢濱區石梯鎮,“康養佳境·半島新城”的標語在道路兩旁顯得格外醒目,這是石梯鎮在漢濱區的發展定位,亦是18000余名石梯百姓的滿心期許。
安康東湖 水韻石梯
近年來,石梯鎮立足“生態宜居鎮、鄉村治理示范鎮、產業發展聚焦鎮、湖濱旅游特色鎮和生態康養休閑鎮”的目標,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奮勇爭先,成為漢濱區宜居宜業更宜游的生態福地、亮眼名片。
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堡壘
黨建引領,方能乘風破浪;強基固本,勢必行穩致遠。石梯鎮堅持以黨建“一面旗”引領全局“一盤棋”,聚焦全鎮中心工作,履職盡責、積極作為,用高質量黨建之筆繪就發展的宏圖畫卷。
去年以來,石梯鎮扎實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研學,開展研討交流3次,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30次,利用學習強國、陜西干部網絡學院、智慧黨建等平臺,引導黨員干部常態化做好自主學。堅持開展“干部講壇”活動,講授黨課3次,指導其他班子成員輪流講課,通過講課推動干部從思考中找思路、從思路中找出路。同時積極執行“三會一課”制度、主題黨日、紅黃榜積分管理制度,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將人居環境整治效果納入黨員積分制紅黃榜管理,營造“人居環境整治,黨員干部當先鋒”的濃厚氛圍。
在重點項目建設方面,涉及全鎮9個村的市級重點項目大唐石梯光伏發電項目在石梯鎮順利開工,預計年產值5000萬元;與此同時,持續推進多項民生工程:張青路的水毀修復、花果村移民安置點安防擋護的修建、集鎮停車場和雙村村道的生態停車場的修建、煙嶺村路燈的安裝、農網改造和安全飲水提升等項目,切實把各項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
善科農場助農宣傳
在全鎮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多場活動在石梯鎮順利進行,市級春季植樹活動、全區“孝義新風進萬家”暨石梯鎮“集體升學禮”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活動、全區“三亮三評三運用”績效考核第十次觀摩推進會、全區2023年秋冬農業生產暨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現場會等。還邀請市區新媒體達人,借助短視頻平臺,大力宣傳轄區的山楂、果桑、五月桃、芍藥花海、跑山黑豬 、鴕鳥等特色產業,吸引城區游客慕名前來,打開農產品銷售新路,轄區的“山楂妹子”已成為石梯新農人的典型代表。
根深方能葉茂,本固才會枝榮。石梯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和建章立制融會貫通,助推鎮域經濟社會發展邁上快車道,實現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融合雙贏。
山林經濟開出致富之花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先行。在著力推進產業興旺的過程中,石梯鎮黨委、政府始終按照“穩基礎、建支柱、創品牌、增效益”的要求,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逐步壯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強化各項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中藥材產業,使中藥材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真正成為富民興鎮的特色產業。目前全鎮蠶桑規;B殖95張,中藥材種植面積2000余畝,以芍藥枳殼為主的中藥材800余畝,以山楂為主的中藥材500余畝,芍藥畝產量在1噸左右,枳殼畝產量1噸左右,山楂畝產1.2噸,畝產值2萬元左右,年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
山楂園助農宣傳
每年春秋兩季,位于石梯鎮大石村的東茂山楂園便到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期,絡繹不絕的游客爭相來到這里賞花拍照、摘果游玩,體驗山野樂趣,郁郁蔥蔥的山楂園里滿是紅男綠女的身影,直讓園區負責人王道東和徐尤娣夫妻倆笑得合不攏嘴。“我們2013年回到老家,選擇種植藥食兩用的山楂,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有山楂500畝,年采摘山楂鮮果300余噸左右,產值120萬元。山楂樹下套種芍藥、黃精、板藍根等中藥材,發展林下養蜂200余箱,年產值30萬元。采取‘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輻射帶動周邊多個村的群眾在園區務工,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夏至時節,正在園區里忙著除草的王道東提起山楂園的概況如數家珍。
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提升產業附加值。王道東還和妻子開辦了農家樂和電商服務點,啟動了產業升級行動,2022年取得了山楂片食品生產許可證,引進一批新設備,將山楂制品進行深加工,園區的山楂蜜、山楂酒、山楂糖雪球、山楂紅燒肉,已然成為當地的特色品牌,在網上銷售很火爆,很多網友慕名前來品嘗、購買,園區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
按照王道東的計劃,他還準備提升改造農家樂,建設特色民宿,吸引更多游客到山楂園賞美景、品美食、住美宿。“我們將借助城東新區發展機遇,積極推動農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將這里打造成為一個‘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采摘、冬季踏雪’的鄉村生態旅游景區。滿足游客的觀光、休閑、體驗等需求,真正實現農業和休閑觀光的有機統一。”談及下一步的發展,王道東信心滿滿。
同樣在大石村,以中藥材種植為主的青木林園區亦呈蒸蒸日上之勢,盛夏的驕陽傾灑在起伏的山嶺間,園區的600余畝枳殼、牡丹、白芍等中藥材正奮力生長,在黃土地上交織出一片濃郁的綠蔭。園區負責人向仁幫介紹說:“我們這里四面環山、鳥語花香、樹木蒼郁,夏日涼風習習、白云悠悠、鳥叫蟬鳴,是一處避暑好地方。今年我們還在山谷內開發了垂釣燒烤等項目,讓大家可以在寂靜的山谷中享受吃美食、賞美景的意趣,歡迎廣大游客來青木林園區游玩。”
立體農業繪就振興樣板
在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園區建設初具規模、果品發展穩步向前、綜合效益日益顯現的石梯鎮,林果產業呈現欣欣向榮的好勢頭,不僅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致富增收的新渠道,也促進了農旅融合、延長了產業鏈,為石梯鎮打造旅游特色鎮和生態康養鎮起到了積極的助力作用。
每年6月份,石梯鎮馮山村利杰現代農業園的水蜜桃便進入了成熟時期,一顆顆毛茸茸的水蜜桃,披著淡淡的粉色,還未走近,便能聞到濃郁的桃香在空氣中彌漫。“這個水蜜桃真甜,比我在市場上買的要好,桃子的香味很足,我從網上看到這里的桃子熟了,專門趁著周末帶著家人來采摘,果然沒讓人失望,孩子們都說好吃。”周末的下午,專門從安康城區驅車前來園區體驗采摘樂趣的周先生滿口夸贊。
馮山村利杰現代農業園水蜜桃助農宣傳
而為了這口甘甜,園區負責人陳顯攀可沒少費心思。2017年,陳顯攀從外地返鄉創業后,就一直往循環農業的方向發展。為此,他除了種植150畝水蜜桃以外,還種了50余畝青脆李、300余畝拐棗,養了200多頭羊。“我們這個水蜜桃沒有用過一粒化學肥料,因為園區養了羊,羊糞發酵之后,就拿來給桃樹施肥,咱的水蜜桃施的可都是天然肥料。”
園區的水蜜桃因種植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再加上循環利用施肥,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不光品質好,還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環境污染。“農業難,農業靠天吃飯,也好在這七年來產業逐步走向正軌,以往常常為工人發工資犯愁,現在桃的品質上去了,銷路根本不愁,今年能產7至8萬斤桃子,入賬20余萬元,就能讓我這產業園逐步壯大起來。”陳顯攀介紹說。
在七年的農業發展過程中,他陸續投資380余萬元發展園區,周邊的老百姓也能到他的園區務工增收,村民們提起陳顯攀,言語間也滿是感激,“要不是他在這里弄了這個園區,我們一天在家門口也掙不了這些錢,對我們莊稼人來說,這樣都很知足了。”
展眼整個石梯鎮,果香遍溢的景象處處可見,雙聯村剛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水蜜桃、黃桃,青套村八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柿子、碧根果,馮山村善科農業園區的蜂糖李、無花果、蟠桃等,以及大石村鴻升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蔬種植等產業,無一不是在林果經濟的基礎上增加了養殖等項目,形成了立體農業、山林經濟唱大戲的產業發展格局。如今,走在石梯鎮的阡陌農園,處處可見瓜果飄香、六畜興旺的喜人場景,村民的錢袋子、米袋子、菜籃子、肉籃子愈發豐盈,靚美石梯正朝著振興之路闊步前行。
農旅融合奏響發展強音
石梯鎮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旅游產業底蘊,千年銀杏、百年古柏、雞公巖、沿江古渡碼頭等自然景觀秀麗,可開發的天然生態景觀分布全域,沿江河景、坡谷村景、生態山景,層次分明,優勢顯著,是發展休閑度假、康養運動、民宿體驗、健康養老的不二選擇。尤其是旬陽電站下閘蓄水后,形成了40萬平方米漢江水面,沿江自然景觀優美、水域斷面開闊、山谷溝壑縱橫,是發展湖濱旅游產業的絕佳勝地。
近年來,石梯鎮黨委、政府堅持“文化揚鎮、鄉村美鎮、旅游活鎮、康養強鎮”的發展定位,以山水為本底,以文化為內涵,以城市為依托,按照“文化+、生態+、田園+”多元主題開發,主動承接安康中心城區后花園的功能定位,順應山脈地勢,分類利用山、坡、岸、崖等自然地形,規劃湖濱小鎮、江山花海、東嶺天脊三大功能區域,山澗花溪、康養小鎮、半山原鄉、共享田園、民宿聚落、森林天脊九大發展板塊,是廣大企業、個人投資興業發展的首選之地。
依托石梯生態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石梯鎮政府一直在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利用新媒體不斷向外界推介石梯,蒙寨山網紅打卡地、東茂山楂采摘園、車厘子采摘園、牡丹芍藥園、聯豐桑葚園等一批農旅融合景點享譽城內外,花開八里、竹喧里等特色民宿初具規模,“安康東湖 水韻石梯”的底色更濃。聯合漢濱區委宣傳部舉辦首屆陜南慈善之地暨“孝義新風進萬家”文藝活動,組織安康新媒體聯合會及石梯籍網紅抖音達人50余人到鎮宣傳,舉辦了石梯“山楂樹之戀”采摘活動以及車厘子、水蜜桃、黃桃、桑葚助農銷售和“游水韻石梯·品長壽家宴”等活動20余場次,一大批石梯農產品銷售深入城區千家萬戶,贏得市民的好評。邀請社會各界共聚石梯,召開石梯高質量發展懇談會,為石梯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社會力量,發展基礎更為堅實。
圍繞農文旅深度融合,石梯鎮力求在民宿康養上尋突破,聚焦湖濱小鎮的精準定位,加速編制以集鎮為核心的民宿康養小鎮規劃,強化聚業功能,提升公共配套,提升城鎮能力,努力讓集鎮吸引人、留住人。拓展出石梯農文旅康養小鎮、東湖映像旅游、東湖竹喧里民宿集群、安康東湖花開八里民宿、智慧+田園綜合體、攀巖探幽等多個優質文旅項目,用優的政策、好的服務、美的風景吸引客商投資興業。
而今,安康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石梯直播基地業已建成,圍繞產業發展、農旅融合,石梯鎮搶抓先機,于時代浪潮中奮勇爭先、逐夢前行。按照規劃,石梯鎮將通過這一平臺,積極孵化專業化直播電商人才梯隊。以短視頻引流+直播轉化為基礎,通過新手段和新理念,助力特色農產品銷售,宣傳石梯之美,有效帶動農民增收,為發展鎮域旅游產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譜寫出鄉村發展的時代新篇章增彩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