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王亮
干凈整潔的道路、灰瓦白墻的房屋、集中連片的茶園、機械轟鳴的廠房……金秋初至的九月,記者甫一走進位于平利縣西北端的三陽鎮,就被眼前的場景所吸引。連綿起伏的青山下,萬畝茶園依舊郁郁蔥蔥,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冒出點點嫩芽,這是制作夏秋茶的原材料,村民們頭頂烈日穿行在茶壟間,手舉采茶機收割最頂端的葉片。不遠處,雞鳴犬吠的村居星羅棋布地分布在道路兩側,如一幅水墨畫潑灑在這片豐沃的土地上,勾勒出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新面貌。
牛角壩村
聚焦人居環境整治、圍繞文明鄉風培育、著眼產業發展壯大,今年以來,平利縣三陽鎮以踐行“千萬工程”為抓手,統籌聚力打造牛角壩村為樣板的示范村落,用“一灣活水”攪動“滿池漣漪”,讓回旋在村民心中最熱切的期盼成為現實,使得村莊顏值不斷擦亮,文明鄉風成色更足,產業振興碩果盈枝。
打造樣板示范 提升村莊顏值
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來到牛角壩村二組小廟埡,村支部副書記高剛三言兩語便言表出整治前后的差異。“這一塊最早是老供銷社,現在住了18戶村民,以前外圍路面很窄,村民出行不方便,門前的空地上還有隨處堆放的雜物、垃圾等,看上去很不美觀。通過改造,現在路面拓寬了不說,還修建了花壇、圍欄,墻面也刷白了,亂石堆改造成了空閑地,村民可以種菜栽果,大家都豎起大拇指夸贊呢。”
接過話茬,村民陳大爺感慨地說道:“其實大家老早就想把這周邊的環境給拾掇一下,但是人多意見廣,事情就這么耽誤了。這次鎮上統一對我們這塊進行改造,也是一個好機會,每家每戶出的錢也不多,政府還給補貼,家家戶戶都很積極。這不,我家也借著這次機會,改造了衛生廁所、明廚亮灶,日常生活可是更方便了。”
循著村民滿足的話語,三陽鎮黨委政府下硬茬、出實招的整治力度和改造過程清晰地羅列在眼前。“人居環境整治這塊,鎮村這幾年都非常重視,在2022年牛角壩村成功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基礎上,今年我們繼續補短強弱,奮力打造2024年牛角壩村‘千萬工程’示范村。在這個過程中,鎮上成立了工作專班,精研細管用好每筆資金,確定每一處的改造成效,用久久為功的干勁、善作善為的拼勁讓牛角壩村舊貌換新顏,以點帶面推動全鎮10個村的人居環境從‘局部美’向‘全域美’轉變,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讓村民的生活品質更好、幸福感更強。”說起人居環境改造的目的,三陽鎮副鎮長胡養民娓娓道來。
“眼看著村里越來越干凈,我們都是打心眼里開心,生活越過越美,心情也越來越舒暢。”村民高祥興道出了牛角壩村群眾的心聲。
環境整治
村容村貌的巨變,離不開鎮村兩級班子提出的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和高效管理辦法。深入到具體的實施細節,該鎮以“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專項行動為抓手,統籌規劃、因戶施策、精準發力,積極落實“黨員雙帶雙引”、用活公益崗、定責“門前四包”,推動黨員干部示范帶動,聚焦村組小道、房前屋后、排污溝渠等重點區域,對亂堆亂放雜物、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垃圾、河道白色垃圾等進行集中治理,努力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點,促使鎮容鎮貌持續改善。同時,該鎮還建立了固定的垃圾收集點和定期垃圾清運服務,每周組織集中“清潔日”行動,每月開展衛生戶評選,不定期巡查通報……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營造出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
“之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雜物的情況比比皆是。現在,大家都養成了很好的衛生習慣,煙頭也不亂扔了、垃圾也不亂倒了,房前屋后都收拾得整整齊齊。”談起現在的變化,泗王廟村村民趙麗梅對鎮上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連連點贊。針對人居環境整治突出問題,該鎮利用微信公眾號、“村群”等宣傳方式,以及在大三路及村組道路沿線懸掛宣傳標語等宣傳手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動員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立“農村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形成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
經過一段時間的人居環境整治和文明理念宣傳,如今的三陽,正在營造“人人都是文明理念的宣傳員,人人都是美麗鄉村守護者”的氛圍,打造出和諧、美麗、宜居的新農村樣板。
弘揚文明鄉風 繪就和諧新景
“勿以不孝頭,枉戴人間屋。勿以不孝日,枉食五天谷……”在牛角壩村三組的陳氏家風館,張掛在墻的《勸孝歌》格外引人注目,在這間占地80余平方米的房間內,處處都是勸人勤勉向善、孝老愛親的箴言。村支部書記陳行洪介紹說:“這一塊住的村民基本上都姓陳,歷來家風都是比較好的,基于傳承家族文化、弘揚孝義新風的目的,我們以集體籌資的形式打造了這個陳氏家風館,這也是三陽鎮孝義文化和新民風實踐的活動基地。”
事實上,在整個牛角壩村乃至三陽鎮,良好家風、文明鄉風的標桿遠不止陳家院子這一處。通過常態化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三陽鎮持續加大典型事跡和精神品質宣傳推介力度,引導群眾形成崇孝重義、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全鎮形成了見賢思齊、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文化振興。
透過一個個具體而微的事例,一張張樸實溫暖的面孔,鄉土大地的文明之花就這樣遍開在這片滿溢真情的土地上。其中,牛角壩村的村民袁志翠就是十分典型的代表人物。34年來,她用日復一日、無怨無悔的付出,讓生活不能自理的叔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得到了良好的照顧。特別是2001年,袁志翠的丈夫意外離世后,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可即便生存的壓力無時無刻不擠壓著這個脆弱的家庭,袁志翠也從未想過要放棄對叔父的贍養。“只要我活著一天,就不會讓他受委屈。”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和孝心,讓老人感受到了兒女繞膝般的溫暖,也在鄰里間傳為佳話美談。
因為榜樣模范的存在,全鎮刮起了一股又一股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風,勁吹村組巷陌,共享文明氣象。今年以來,三陽鎮以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以關愛“一老一小”志愿服務活動為主要抓手,不斷充實、拓展志愿服務活動內容,提升志愿服務水平,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形式,對留守困難兒童進行結對關愛幫扶,“家庭教師”“家庭醫生”定期上門為孩子進行功課輔導、心理輔導、健康體檢,為孩子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每月定期開展為殘疾人、孤寡老人“送溫暖、送幸福、送愛心”活動,在“見人、見事、見實效”的點滴實踐中,讓群眾“見情、見心”,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一抹靚麗的風景線,引導全鎮形成了崇文尚德、向善向好的良好社會風氣。
盤活鄉土資源 端牢致富飯碗
無論是文明鄉風還是環境治理,其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村莊的“里子”與“面子”,扮靚其內涵與顏值,但要使村莊強筋壯骨,擁有更具生命力的發展之脈,還得看產業的成色質效。
三陽鎮堅持茶飲產業為主導,蠶桑、魔芋、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同步發展,充分發揮富硒茶產業鏈黨支部引領作用,規范管理全鎮1.9萬畝茶園,讓群眾都能享受到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從春初到秋至,該鎮陸續舉辦春茶采摘開園儀式,組織開展手工茶、機制茶培訓3次,新增紅茶制作茶企6家、信陽毛尖制作茶企2家,在西安、安康開設茶飲產品銷售門店3家,引進大宗茶生產線1條,茶飲產業鏈進一步拓展。蠶桑發種830張,魔芋種植4000畝,中藥材種植2000畝,生豬養殖2.1萬頭,農業產業增收效果不斷提升,村民腰包愈發鼓脹。
茶葉采摘
在蘭家埡村三組,翠鳴澗茶業公司今年新引進的大宗茶生產線占據了廠房三分之二的面積,看上去極為壯觀。據公司負責人李見鵬介紹,之前公司只有單一的春茶生產線,今年為了提升生產效率,投資數百萬元購入大宗茶生產設備,一次能加工兩萬斤鮮葉,可輻射帶動全鎮的老百姓在茶業鏈上增收致富。
除了翠鳴澗茶業公司,牛角壩村的祥華富硒茶業有限公司帶農益農效果也十分驚人。“我們這里一直以來就有種植茶葉的傳統,2014年我成立公司后,除了經營自己家的茶園,還流轉了300多畝農戶家的土地栽種茶樹,目前共有500多畝高效密植茶園。2022年的時候,村上投資建設了牛角壩村夏秋茶加工廠,我每年支付村集體11萬元的租金,用于生產綠茶、紅茶和黑茶,去年生產了52噸茶葉,銷售額1200萬左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戶參與其中,目前每年光給村民支付勞務工資就要60多萬,還不包括土地流轉費和其他支出。”對茶葉有著深厚感情的企業負責人高祥華,算起經濟賬來如數家珍。
長期在企業務工的炒茶工人高家波也證實了這一點,“還好村上有個茶業公司,不然茶葉長在樹上也都浪費了,現在我的鄰居親戚都把茶葉賣到這里來,一天就能掙幾百塊。我在這里炒茶葉,一年也能賺幾萬元,這在農村相當不錯了。”
依托茶葉和其他短平快的產業路徑,全鎮10個村的村民被鑲嵌在增收鏈上,帶動大家同奔致富路,共圓振興夢。
漫步和美鄉村,面對滿目秀色。律動的號角已然吹響三陽鎮邁向騰飛的音符,在田野間激蕩出豐收的歡歌,鳴奏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