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初秋時節,位于秦巴山區的安康天朗氣清,漫山遍野瓜果飄香,四處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
“訂單供不應求!公司每天要生產1000至2000噸飲用水,今年產值有望突破6000萬元。”9月初,嵐皋縣佐龍鎮長春村的陜西硒寶科技有限公司富硒礦泉水生產車間內,負責人韓久成指著一條條高速運轉的生產線盤算道。
“這里的水富硒、富鍶、低鈉,含鉬、鋰、偏硅酸等天然礦物元素,是發展富硒礦泉水的好地方。”韓久成介紹,隨著市場日益紅火,年產30萬噸天然富硒礦泉水的生產線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今年7月該企業又與嵐皋縣簽約,即將啟動建設年產60萬噸天然低鈉富硒富鍶高端礦泉水項目。
“‘硒’是一張寶貴的名片,打好‘富硒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韓久成總結道。
安康位于全國面積最大、地層最厚、最宜開發利用的天然富硒帶,中高硒土壤占全市總面積的81.87%,被譽為“中國硒谷”。自1978年紫陽縣開啟硒資源研究至今,安康富硒產業已走過40余年。
40多年來,安康富硒資源從莽莽深山走到聚光燈下,沿著科創之路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富硒產業也從無到有、聚鏈成群,逐步成長為安康生態經濟發展的“挑大梁者”,“中國硒谷”名片愈加閃亮。
安康富硒蔬菜育苗基地開展育苗管護。 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從“支柱產業”到“立市之業”
安康是全國最早開發天然富硒資源的地區之一,富硒產業逐步壯大的過程也是安康資源意識、生態理念逐漸覺醒和深化的過程。
新中國成立后較長一段時間,安康和大多數欠發達地區一樣走的是粗放發展之路,硒資源并未被“看見”和被“重視”,直到80年代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進入新世紀,面對日趨嚴峻的環保形勢和日益提升的環保要求,安康開始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2008年首次把富硒食品產業確立為全市支柱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生態文明理念和“兩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安康生態經濟日趨蓬勃,富硒產業發展隨之駛入“快車道”——
2012年,市政府與中國農科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啟動建設中國(安康)富硒產品研發中心,拉開富硒產業發展院地合作序幕;緊接著的2013年,市委三屆四次全會把富硒食品列入六大主導產業之一;2015年,市委三屆八次全會提出把富硒產業打造成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首位產業;2019年8月,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提出“打造富硒產業千億產業鏈”;2020年,市委四屆十次全會又提出“推動富硒產業率先突破,形成立市之業”;2021年,富硒食品產業鏈被納入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從市域層面躍升至省級戰略,隨即迎來密集的政策、科技、金融等支持。也是在這一年,安康將“富硒產業”確定為“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2022年,富硒產業被納入全省“十四五”規劃……
從“紫陽富硒”到“安康富硒”,從“支柱產業”到“立市之業”,安康富硒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是強大的政策體系保障。
為統一步調、凝聚合力,我市高規格成立了富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2019年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專門設立了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的富硒產業發展辦公室,統籌全市富硒產業發展。按照“大產業、大配套、全產業鏈”思路,配套制定了《安康市“十四五”富硒產業發展規劃》《安康市“富硒有機食品”品牌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園區創建、龍頭培育、科技支撐、金融支持、品牌建設等政策文件20余份,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富硒食品產業發展組織保障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
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安康市硒資源保護與利用立法工作,2020年5月《安康市硒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例》正式施行,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富硒產業戰略地位,護航富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完成了新一輪全市土壤硒資源普查,成立了陜西省富硒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前不久又獲批建設秦創原富硒產業創新聚集區,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的契機。
在全市上下大力推動下,安康富硒產業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已經成為支撐全市高質量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擴大安康影響力的“硒望”之業。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830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88家、富硒食品規模以上企業254家,富硒食品綜合產值達760億元。2023年,全市富硒食品出口額達0.65億元,占全省90%以上。
搭上“科創”快車 邁向廣闊市場
安康龍王泉富硒礦泉水有限公司位于漢濱區關廟鎮,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富硒礦泉水生產基地。
“我們開發出了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母嬰硒水、高硒水、泡茶硒水、運動硒水等產品,市場覆蓋全國各地。”談及走俏市場的秘訣,龍王泉公司總經理沈凡坦言,“全國生產飲用水的廠家那么多,想脫穎而出必須依靠科技創新。”
沈凡介紹,多年來公司始終將科研擺在重要位置,2021年成立了國內首個富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年與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聯合建立科研基地。目前,公司在產品研發、執行標準方面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擁有多項商標、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其中,“一種用于食品添加的高含硒水的濃縮方法”的發明專利,可將富硒水的硒含量提高20至30倍,并降低能耗99%。
科技創新是富硒產業蓬勃發展的底氣所在。近年來,安康緊緊抓住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機遇,相繼建成“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農業農村部富硒產品開發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5個“國字號”平臺,成立富硒產業院士工作站3個、專家工作站32個。由國內30所科研院所、高校的45位頂級專家領銜組建了17個富硒科研創新團隊,形成了“國家級首席專家+地方學科帶頭人+科研推廣單位+現代經營主體”的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體系,為富硒產業突破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在中國農科院專家牽頭指導下,目前,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聯合全國富硒產業領域專家團隊開展協同攻關144項,篩選富硒優良種質材料32份、申請專利65件、發表高水平論文136篇,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
過去多年,標準化建設一直是安康富硒產業發展的瓶頸。為盡快破題,我市相繼制(修)定硒含量分類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等各類標準156項。其中,《富硒豬肉》標準成為中國肉類協會團體標準,《安康市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上升為陜西省地方標準,并獲得2019年度省級科技成果獎。
“科技創新是推動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平臺,正在成為安康富硒全產業鏈標準化、科學化發展的技術支撐。”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主任唐德劍介紹,目前,全市培育富硒產業科技型企業190家、高新技術企業76家,開發富硒茶、水、魔芋以及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產品300多個。其中,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園1號”在安康應用推廣,西北五省首個富硒油菜薹、7D功能型菜籽油端上百姓餐桌。
擦亮“金字招牌” 持續“破圈”升級
陳振華是一位從福建省福安縣遠道而來的制茶人,也是安康知名的“金陜紅”紅茶、“秦漢古茶”品牌的創立者。
因為看中安康的富硒資源,2010年,陳振華在平利縣成立陜西原生富硒工夫茶業有限公司,以富硒原生態茶鮮葉為原料,研制出“金陜紅”富硒工夫紅茶。在隨后多年的國際國內競賽中,該茶品先后斬獲第二屆亞太茶茗大獎“金獎”、第四屆中國茶葉博覽會全國斗茶賽紅茶類“金獎”等多項大獎,成為紅茶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明星”產品,“金陜紅”也發展成為陜西省著名商標。
“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相互依存,好的產品是打造品牌的關鍵,品牌是產品生產、產業壯大的重要支撐。”陳振華始終相信品牌的力量,2016年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見到有著2150年歷史、世界上最古老的茶葉時,敏銳發現了這一無形資產的價值。第二年便在安康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中國農科院科技資源,啟動復制研發工作。2020年,“世界上最早的茶——秦漢古茶”宣布入市。2021年12月7日,其加工方法“一種漢代風格茶葉的加工工藝”,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這一專利不僅賦予了‘秦漢古茶’品牌文化內涵,同時為安康富硒茶、陜茶產業發展注入了品牌新活力。”陳振華說。
品牌象征著品質,體現的是公信力。當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知名品牌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拉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安康市制定了《加快推進富硒品牌建設實施意見》,在抓牢科研支撐、基地建設、標準設立的同時,精心打造“中國硒谷·生態安康”品牌形象。同時聚力打造“秦巴優品 硒有安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全要素品牌體系,助推安康富硒農產品行銷全國、走向世界。目前,全市富硒相關領域注冊商標144件,涉硒相關產品商標1200件,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50個、特質農品67個。
其中,許多產品已成為全市乃至全國響當當的品牌。譬如安康富硒茶、安康魔芋、安康豬肉、安康核桃、安康花鰱等特色產品均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18年注冊的“安康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成為202家茶企申請使用的區域公用品牌,其品牌價值達47.75億元,連續五年穩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20強。
為進一步擴大品牌效應,安康不斷擴大開放,精心辦好安康硒博會、富硒產業論壇、硒水鑒茶大賽、富硒美食節等活動,走進缺硒地區、大中城市舉辦包裝飲用水以及富硒食品大型宣傳推介活動,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不斷提升安康富硒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與此同時,利用豐富的文旅資源,培育“漢江畫廊·茶歌紫陽”“巴山畫廊·硒旺嵐皋”等茶鄉精品旅游線路10條、茶旅融合示范鎮23個、富硒休閑旅游示范基地6處,開發富硒全魚宴、富硒蘑菇宴等多個“安康美食”品牌,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中國硒谷”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