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9月27日,20多只朱鹮在漢陰縣城區景觀橋附近河邊漫步、覓食、飛翔……呈現出一幅優美和諧的生態畫卷。
生態美,鳥來棲。朱鹮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東方寶石”,是一種對生存環境要求非?量痰镍B類。隨著安康生態環境的逐年改善提升,朱鹮也從城市的“稀客”變成了“常客”。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安康人民為了建設美好家園不懈努力,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重塑。從過度依賴到科學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牢記殷殷囑托,心懷“國之大者”,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不斷用水清天藍、綠滿山川孕育出無數奇跡。
金秋瀛湖 楊小剛 攝
探索“發展與保護”最優解
金秋瀛湖,碧波蕩漾,山巒疊翠水云間,宛如一幅水墨畫。
“放在6年前,都不敢想瀛湖會變得如此美。”漢濱區瀛湖鎮橋興村黨支部書記唐漢邦告訴記者,現在的美景得益于這些年的漢江保護。如今,橋興村因地制宜發展高山茶、低山果、沿湖民宿和農家樂,村民吃上了“生態飯”,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6年前,“漢江源生態漁業”魚年產量達180萬斤,正是養魚大戶唐漢邦帶領周邊漁民掙錢的時候。得知網箱取締的消息,唐漢邦很委屈。但從積極響應政府拆除第一口網箱時,唐漢邦以及瀛湖周邊漁民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
安康處于漢江流域、丹江口庫區上游,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占丹江口庫區來水量的63.18%。瀛湖地處漢江安康段上游,由安康水電站筑壩攔蓄漢江水形成,距離安康城區不到30公里。
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黨的十八大以前,橋興村等瀛湖周邊的鎮村大力發展網箱養殖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魚村”。漁產業富民強村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過于密集的飼料殘渣及魚的排泄物,使水庫自我凈化能力變差。
“網箱養魚不只是水質變差,最直觀的感受是密密麻麻的網箱使這湖不好看了。”唐漢邦回憶說:“網箱圍湖,我們自己出行都不方便,更別說慕瀛湖美名前來的外地游客。”
變化從拆除網箱開始。2017年,市委、市政府不講條件,率領安康人民以巨大勇氣和擔當,為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做出了歷史性的抉擇與答卷:5個月時間完成了3萬余口網箱清理,400余戶漁民上岸發展生態產業。瀛湖庫區投餌養魚影響水質的問題徹底解決。去年,安康瀛湖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橋興村村民熊自遠,拿著拆除網箱的補償金承包起村里的荒地種枇杷,幾年的光景就發展出50多畝的規模。
“網箱養魚飼料成本高,一年下來掙不了多少錢。‘瀛湖枇杷’皮薄肉厚、香甜多汁,銷路不愁。今年掛果20多畝,賣枇杷收入近10萬元。”熊自遠說,大伙兒上了岸,一樣“靠湖吃湖”,而且收益更好。
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讓安康這座秦巴腹地的小城市有機會承辦國家級體育賽事。2021年,安康順暢圓滿地完成了國家級競技體育賽事首秀。十四運會馬拉松游泳項目技術代表溫宇紅談到這場賽事時說:“瀛湖景色非常美,水質優良,很適合進行公開水域比賽,以后可以承辦更多的公開水域游泳賽事。”
“木頭經濟”“石頭經濟”……回首來路,新中國成立后的較長一段時期內,安康為山水所養育,也為山水所阻困。到底是綠水青山還是惡水窮山,山水資源是包袱還是財富,綠水青山怎樣才能成為金山銀山,怎樣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良性循環,安康一直在探索。
進入新世紀,面對日益提高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日趨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安康市開始探索綠色、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理念和“兩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安康經濟社會發展也步入新征程。
瀛湖的蝶變,折射出理念之變帶來的實踐巨變。進一步讓安康廣大干部群眾認清了一個事實:竭澤而漁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不是一道“單選題”,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天藍山綠水清可觸可感
清澈的漢江水,最終從白河縣城關鎮公路村出陜,匯入丹江口水庫?梢哉f,白河縣把著漢江水出陜入鄂的最后一道“關口”。
在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和尚廟廢棄礦點,記者看到廢棄礦硐被封堵治理后,礦山山體再次被綠色包裹。不遠處,基礎設施完善的文化廣場在小河旁格外顯眼。從廣場臺階來到小河邊,不少水黽游來游去。很難想象,4年前這里草都不長,河里全是“磺水”。
鳳凰村黨支部書記劉尊榮介紹,經過治理里端溝的河水變清了,村民不僅在自家門口庭院種上了辣椒、四季豆、玉米等,還通過茶產業實現了增收。
“目前,納入系統治理的12處礦點已完成7處,剩余5處礦點治理工程扎實推進,累計封堵礦硐177個,安全處置廢渣97萬方,采用的是KEP注漿技術,前期該技術經過在鳳凰村布袋溝礦點進行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封堵三年多的礦硐早已沒有‘磺水’流出了,礦硐周圍的礦山也都已經復綠。”白河縣硫鐵辦副主任王紀國介紹說。
通過持續發力,白河縣硫鐵礦治理取得重大進展,去年,全國歷史遺留礦山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座談會和技術研討會在我市舉辦,白河縣硫鐵礦污染治理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里端溝之變是安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康市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啟動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行動,確定了“水環境質量勇爭第一、空氣環境質量勇爭第一、全面完成減污降碳任務、深入開展生態示范創建”四項高標準目標任務,通過一系列切實舉措,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十四五”以來,我市實施污染減排項目129個,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減排指標分別削減3417噸、682噸、820噸、433噸,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11.27%。去年,安康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被生態環境部評估為優良等次(全省唯一)。
繪綠持之以恒。全市森林覆蓋率由“九五”末的50.2%提升到2023年的68%,提高17.8個百分點。為保護好秦嶺生態,安康市堅持秦嶺巴山一體,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面保護。完善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選聘生態護林員近20000名。
把推行河湖長制作為“一把手”工程,安康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河長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的“四長治河”行政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和跨省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讓安康境內的所有河流和湖泊都有人管、有保障。
土壤質量與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息息相關。我市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為主線,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土壤污染治理,有效管控土壤環境風險,全市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保持良好。
以“制”促“治”,守護綠水青山的力量更強。2018年2月1日,我市首部實體性地方法規《安康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同年9月1日,《安康市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正式實施,讓化龍山自然保護區有了法律的加持。2023年3月1日施行的《安康市漢江水質保護條例》,開創了與漢中市協同保護、協同立法的新局面。
數據是最有力的說明。2023年,安康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18,排名全省第一;優良天數339天,排名全省第二,連續四年進入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同年,安康城市水環境質量指數3.0129,平均改善指數1.37%,兩項指標連續兩年獲全省“雙第一”。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漢江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
鳥兒很聰明,哪里環境好就往哪里去。目前,漢濱、寧陜、石泉、漢陰、嵐皋等縣(區)均發現了朱鹮的足跡,全市境內分布野生朱鹮數量約600只。這些美麗精靈在綠水青山間棲息繁衍,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端牢“生態碗”培育新業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安康人如今有了新“吃法”——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把一滴水、一片林、一座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去年,‘飲用天然富硒礦泉水制備高含硒水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獲得2022年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國家富硒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為我們授牌‘中國天然富硒水第一泉’。今年‘820國際硒友日’,‘龍王泉天然礦泉水’捧回了以硒元素的發現者,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名字命名的‘貝采利烏斯·金品獎’。”在安康龍王泉富硒礦泉水有限公司水源地,公司創始人沈代青介紹。
2019年,沈代青取得了“一種用于食品添加的高含硒水的濃縮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這項專利解決了富硒食品中硒含量難以精準控制的難題,從而為傳統食品的升級換代和富硒食品的標準化生產,開辟了新路。如今,安康龍王泉富硒礦泉水有限公司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富硒礦泉水生產基地。
從渴求“一瓶水”的經濟效益,到探索“硒”的多重附加價值,這是“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不斷推動安康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當前,安康富硒食品產業發展正從“浪花朵朵”化成澎湃之勢。全市累計培育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830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88家、富硒食品規模以上企業254家,富硒食品綜合產值達760億元。
生態是安康最大的優勢。近年來,我市以旅游帶動為突破,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先后確定了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新型材料、現代物流、毛絨玩具、秦巴醫藥、交通裝備、消費電子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同時,精心組織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2023年旅游接待人數與綜合收入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109.7%和99.9%,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7.2%、19.8%。
圍繞破解生態價值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問題,安康市建立起GEP核算制度體系和自動化核算平臺,測算2022年生態系統生產總值2089.4億元,是同期地區生產總值的1.65倍。
陜西省涉秦嶺區域首宗林業碳匯交易在深圳簽約——寧陜縣首宗碳匯交易100萬元成交。這是我市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次重大突破。千萬年來默默生長的森林,如今正通過碳交易的方式“點綠成金”。
事實上,品質更好的特色產業也在讓自然生態向好。安康的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毛絨玩具等特色產業,逐漸改變了過去群眾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的局面。曾經日漸荒廢的土地如今重新披上綠衣,也把鄉親們留在了家門口就業,讓村莊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寧陜縣漁灣村,通過做優生態環境、扮靚生活空間、激活生產要素,引進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探索了一條“村企民共建共融共富”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白河縣天寶村,以特色種植、生態采摘、農園體驗做活“田園文章”,發展“美麗經濟”,延伸了農旅融合產業鏈。石泉縣絲銀壩村,把草池灣打造成了觀國寶朱鹮、品特色美食、住優雅民宿、參與田間研學的田園旅游景區,奏響了和美鄉村建設交響曲……
放眼安康大地,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綠色發展正在提速,綠色版圖持續擴展,人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也在不斷增強。
志愿者王孝文、朱先萍、張元江分別獲評全國“十大最美河湖衛士”“巾幗河湖衛士”“民間河湖衛士”。目前,安康市有近20000名生態護林員、近3000名護河員、近300個公益組織的上萬名志愿者共同參與守護綠水青山。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安康人民用鐵的決心和意志吃上了“生態飯”,未來還將持續發力,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之路,將這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記者手記】 幸福安康畫卷新
□ 魏濤
“木頭經濟”破壞了水土涵養;“石頭經濟”留下大大小小的污染尾礦……環境污染,曾是安康發展之痛。
如今的發展,安康逐“綠”而行。從漢江兩岸到秦巴山脈,從移民新村到城市社區,推窗見綠、抬頭見藍,“天藍、山綠、水清”的幸福安康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生態環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今年1至8月,安康中心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19,優良天數238天,優良率97.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排名全省第一。安康城市水環境質量指數2.9265,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漢江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
其實,又何止是空氣常新,綠水長流。2022年,全市造林面積1.23萬公頃,比1949年增加1.22萬公頃,翻了7番多。全市森林面積從“九五”末的1760萬畝增加到2023年的2402萬畝,增加64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0.2%提升到68%。安康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綠色,是生態的本色,也是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我市以旅游帶動為突破,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先后確定了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新型材料、現代物流、毛絨玩具、秦巴醫藥、交通裝備、消費電子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把生態“高顏值”變為經濟“高價值”,逐漸改變了過去群眾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的局面。
與此同時,我市優先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栋部凳袩熁ū袢挤殴芾項l例》《安康市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安康市硒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例》《安康市漢江水質保護條例》等先后施行,使守護綠水青山的力量更強。
生態環境美了,每個人都舒心。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應該是參與者。目前,安康市有近20000名生態護林員、近3000名護河員、近300個公益組織的上萬名志愿者共同參與守護綠水青山。綠色建筑、綠色出行、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等逐步深入人心,正從“少數人努力”轉向“全社會參與”。
曾經“病得不輕”的瀛湖,重現“碧水共長天一色”美景;劉尊榮家門前的“磺水”,經過治理變清了;朱鹮從城市的“稀客”變成了“?”……今日安康,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群眾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75年,我們站在了一個美好的起點。沿著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繼續前行,我們必將迎來一個更加生態宜居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