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來了安康才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調的水,就是從咱們安康的母親河漢江流過去的,丹江口水庫的水源主要就來自漢江!”10月22日,人民網天津頻道記者崔新耀作為“同飲一江水 溯源話安康——京津冀豫媒體看安康”采訪團代表在活動啟動儀式上發言。
崔新耀還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南水北調的中線點位,不只有丹江口,更有咱們大安康。這一點,我要用鏡頭告訴更多的人。”
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漢江在安康境內流長340公里,常年流量262億立方米,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入庫水量的63.18%,受水地群眾喝的每10杯水中,有6杯來自安康。
時光荏苒,清澈的漢江水已沿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干渠向北奔涌十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0月22日至25日,來自京津冀豫陜的多家中省(市)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先后深入漢濱區、石泉縣、平利縣、漢陰縣、安康高新區等地,探訪安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做出的貢獻。
一滴污水的凈化之旅
一滴來自漢江的水,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變成污水的它被輸送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
10月22日,采訪團來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見證了污水“化濁為清”之變。令采訪團記者更為贊嘆的是,雖然身在污水處理廠,卻聞不到臭味、聽不到噪聲,周邊鳥語花香、綠樹成蔭。
“江南再生水廠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同時采取非開放封閉運行方式,能夠有效隔絕臭氣、噪聲等二次污染,規避了傳統污水處理廠的鄰避效應,節省土地資源的同時,提升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價值。”安康安信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運管部經理陳浩說。
一滴污水,從進入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到達到排放標準,需經過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3級處理,8道工序和17個小時的蛻變,成為可與自來水比澄澈的清水。
“再生水廠服務安康江南城區約26萬人,遠期處理規模每日8萬噸。”陳浩介紹,目前污水的進入量日均達4.5萬噸,經過處理后的凈水出水量有4.3萬噸左右,利用率接近100%。這些再生水,可供城市景觀、環衛沖洗、綠化等,同時為漢江進行生態補水。
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在建設時,還同步設計建設了水環境科普館。科普館在為公眾提供水知識科普的同時,進一步讓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不久前,該廠被評為2024年全國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
一滴污水的凈化之旅折射出安康漢江水質保護的科技含量,更反映出安康保障漢江水質安全的責任和底線。
為了確保漢江水質安全,在位于安康高新區的南水北調環境應急指揮處置中心,應急指揮平臺大屏上,各河道點位實時監控清晰可見。
工作人員向采訪團介紹,目前應急指揮平臺共接入420個視頻監控點位和128個在線監測點位,對漢江水質和重點排污企業實行實時視頻監控和在線數據監管,一旦發現排污數據異常,系統就會自動紅色報警。平臺自2015年運行以來,轉辦在線監測超標異常數據840起,受理信訪投訴16398件,化解環境輿情873件。
在參觀完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后,人民網河北頻道記者楊文娟感慨地說,“安康為保護漢江水質作出了巨大貢獻,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受水地百姓,可以喝水喝得安心又健康。我將帶著對安康的了解和認識,回去做好宣傳報道,講好安康治水護水的故事。”
全民同心守護“一泓清水”
舟行兩岸蔚森森。秋日的瀛湖,碧波萬頃,湖水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瀛湖畫舫上,采訪團成員一邊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一邊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沿途秋日瀛湖之美。
金秋瀛湖。 楊小剛 攝
在得知“為了確保瀛湖水質安全,2017年安康市委、市政府不講條件,5個月時間完成了3萬余口網箱清理。安康把推行河湖長制作為‘一把手’工程,并頒布《安康市漢江水質保護條例》……”采訪團成員紛紛為安康護水工作點贊。
漢江水鳥吃魚,魚類以藻類等水生植物為食,以水為“家”。鳥類、魚類、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也可反映漢江的生態狀況。
在瀛湖翠屏島上,采訪團采訪了退休教師林俊禮。林俊禮今年70歲。他從2015年開始用相機記錄調查漢江陜西段動植物,依據一手資料編寫了國家南水中線水源地生態科普三部曲《神奇的水鳥》《可愛的魚類》《多彩的水生植物》,來宣傳漢江陜西段美好生態資源。
林俊禮告訴大家,陜西漢江流域現有已知水鳥125種,魚類105種,代表性水生植物306種。但他的調查腳步沒有止步,每隔半個月都會出去走走、拍拍。“漢江陜西段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就在不久前,林俊禮走進安康高新區第一小學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科普講座,提升學生愛護水鳥和魚類、保護母親河的環保意識。
月河是漢江的一條重要支流,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的一部分。今年是漢陰縣觀音河鎮合心村村民儲著軍參加“御源軍”,守護月河一級支流觀音河的第8年。
“我2016年開始撿河道垃圾,基本每天裝4編織袋,第二年每天基本上就半袋到1袋之間,F在每天撿的垃圾不會超過20個。”儲著軍說。
講解員介紹,2016年在“博元公益”的支持下,由85名困難群眾組成了“御源軍”,負責在各自的居住地撿拾河道垃圾、宣傳環保知識、宣講垃圾分類。幾年過去,河道變干凈了。當初的困難群眾已經“摘帽”,卻并未“摘走”護水之心。截至目前,漢陰縣在9個鎮16個村設立了“垃圾分類置換驛站”,已向村民兌換價值超80萬元的物品,覆蓋10萬余人。“御源軍”的隊伍已經發展到142人。
在安康,這樣的護水志愿者并不少見。我市各級建立“河小青”“女子志愿護河隊”等志愿護河組織,招募護河志愿者1萬余人,累計巡河護河4萬余公里,常年開展漂浮物打撈和清河行動。旬陽市成功注冊“秦巴紅女子護河隊”商標。
全市涌現出“十大最美河湖衛士”王孝文、“巾幗河湖衛士”朱先萍、“民間河湖衛士”張元江等一批志愿護河的全國先進典型,我市志愿護河全民護河等經驗做法多次被水利部推廣。
人人都是“守井人”,同做護水“點滴事”。十年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安康市已成為300萬人民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生態“好水”變經濟“活水”
“今年‘820國際硒友日’,‘龍王泉天然礦泉水’捧回了以硒元素的發現者,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名字命名的‘貝采利烏斯·金品獎’。”跟隨講解員步伐,采訪團步入安康龍王泉富硒礦泉水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通過全透明參觀通道,看見小瓶、大瓶、大桶三條生產線正在忙碌運轉。
“現在每天平均出貨5萬件!”該公司配送主管陳琛說,公司產品不僅入駐安康各大商超,更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等城市。
安康水資源總量占全省的61%,也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區。全市102處泉點滿足飲用天然礦泉水水質要求,發展包裝飲用水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23年實現產值2.2億元。
鳥兒很聰明,哪里環境好就往哪里去。10月25日上午,采訪團走進石泉縣絲銀壩村草池灣邂逅朱鹮。
“太幸運了。第一次見到美麗的朱鹮,非常激動。”站在觀鳥茶室,大家透過望遠鏡看到2只朱鹮在田間覓食,另外3只朱鹮在樹丫上悠閑地梳理著羽毛。
藍天白云、青山環抱,鴨子、朱鹮在覓食,村民在勞作,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咱們草池灣從去年9月26日開始試運營,截至今年‘十一’結束,接待游客6.8萬人次,旅游收入320萬元。”絲銀壩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輝說。
如今,絲銀壩村把草池灣打造成了觀國寶朱鹮、品特色美食、住優雅民宿、參與田間研學的田園綜合體,奏響了和美鄉村建設交響曲。
不僅僅是草池灣。近年來,我市以旅游帶動為突破,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先后確定了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新型材料、現代物流、毛絨玩具、秦巴醫藥、交通裝備、消費電子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把生態“高顏值”變為經濟“高價值”。
4天的采訪中,采訪團還在秦巴生態館系統了解了安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平利縣蔣家坪村茶山聽退休老支書羅顯平講“因茶興業、因茶致富”的故事,通過恒口示范區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五大中心”,窺見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的蓬勃生命力……
“安康是綠色的,綠色的背后是成千上萬的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守護這一泓清水的共識和努力,我們將進一步講好安康護水的故事。安康是紅色的,紅色的背后是一個個志愿者火熱的赤子之心,他們不計得失、不顧安危奮斗在護水一線,我們將進一步講好志愿者的故事。安康是金色的,金色的背后是成千上萬的干部群眾發展茶產業,做好‘水文章’,變茶為金、點水為金的智慧和力量,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我們將進一步講好安康綠色發展的故事。”人民網陜西運營中心主任吳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