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承喜
村莊里房屋嶄新、院落干凈整潔,道路寬闊、環境優美,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一片祥和;田野中一處處現代農業園區、一片片果蔬基地堅持科技賦能、聯村帶農、綠色發展,一派忙碌;工廠里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高速運轉,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鏖戰正酣,鄉村建設全力拉滿“進度條”。
宜居宜業新農村
漢濱區鄉村美麗蝶變源頭在哪兒?沿著清澈的漢江,溯源而上,一個清晰的答案逐漸顯現:“千村示范、萬村整治”。
2024年,漢濱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小切口、大變化、聚眾心”為出發點,圍繞美麗環境“打底”、特色產業“強基”、和諧善治“鑄魂”,為廣大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為打造形神兼備的新時代美麗鄉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漢濱的鄉村從一處美延伸成為處處美,一時美變成長久美,在“千萬工程”穩步推進下,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畫卷徐徐鋪展。
生態底色升顏值
寬敞的道路、整潔的民居、巍峨的紀念碑。走進縣河鎮牛嶺社區,紅色文化元素與綠色生態氣息撲面而來。近年來,牛嶺社區建成紅色文化長廊2000米、步道3.81公里、觀景臺2處。陳列館和村史館竣工投用,興賢文化園、星火點亮鄉村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社區即景區,家園成公園。牛嶺社區以網格細分區域、明確責任,全面整治房前屋后亂堆亂放、亂停亂擺、亂貼亂畫等現象。如今,衛生廁所全面普及,宜居農房提升改造155戶全面完成,8處垃圾收集屋、2個公廁由專崗負責管理維護,正常運行。
財梁社區
旱廁改造、污水治理、庭院美化、拓寬硬化入戶路、修建文化廣場及口袋公園……大竹園鎮糧茶村堅持“二五工作法”,以“干部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為抓手,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聚焦“拆、清、改、建、亮、綠”任務,以“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為目標,拆除殘垣斷壁、老舊危房8處,圍欄6處、廢棄圈舍12處,廢舊電線桿12根,新安裝維修路燈86盞、村標識牌1處;實施蒿河南路北路主要路段、節點美化提升工程和旅游標識體系建設,新修生態體驗步道500米、公廁2處、停車場3個;垃圾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日產日清。建成污水處理廠一處,農戶衛生廁所達標。通過施展一系列組合拳,整治一處、提升一片,轄區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顏值不斷升級。
和美鄉村堅持規劃先行。漢濱區立足村莊發展定位、人口規模、自然因素、產業基礎、服務設施等,統籌城鄉規劃有效銜接,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科學編制“多規合一”充分體現“山水漢濱”特色的實用性村莊規劃。2024年安排500萬元,梯次編制示范村實用性村莊規劃,促進示范村建設依規有序開展。圍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實施方案》,漢濱區確立了全員參與、全面整治、全域凈美總目標,強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化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倒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圍繞鎮容村貌提升實施農村公共空間、農戶庭院、殘垣斷壁整治,整修村屯道路,補齊綠化短板;全過程壓實區級“一線指揮部”、街鎮“一線戰斗堡壘”、村社“一線突擊隊”和農民群眾“一線戰斗員”的責任體系;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常態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精美雅致的農村小院、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綠意盎然的田園風光、濃郁馥香的煙火氣息……如今的和美鄉村,目之所及皆風景。
產業特色促振興
12月19日,室外氣溫雖然低至零度,但在建民街道忠誠村的蔬菜大棚里卻溫暖如春,工人們正忙碌地進行育苗移栽工作,干得熱火朝天。
忠誠村位于漢江、月河交匯處,發展蔬菜產業基礎扎實、歷史悠久。村黨支部書記劉瑞紅成立陜西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領忠誠村的人建大棚、育種苗、種蔬菜,實現增收致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進一步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影響力,近年來,該公司發揮蔬菜產業龍頭帶動作用,在建民、洪山、縣河、茨溝等多個鎮(街道)發展設施蔬菜7100畝,以緊密帶農機制將1200多戶農民嵌入產業鏈中。
忠誠園區全貌
“目前,我們共在漢濱區建成8處蔬菜基地。忠誠村有268戶1145人參與到產業鏈當中。”劉瑞紅說,“我們堅持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三聯’工作機制,助推全區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忠誠村也實現了支部引路、產業鋪路、黨員帶路、共富同路。”
在新城街道程東村,隨著道路拓寬、農家樂提升改造,該村積極謀劃“尋味程東”文旅活動。
傳統村落
“我們就是要通過舉辦‘尋味程東’這樣的活動,在完善產業發展硬件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軟件服務,助推我村農家樂集群高質量發展。”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海軍說。
近年來,漢濱區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挖掘“土”、做精“特”、打通“融”,圍繞生豬、魔芋、茶葉、蔬菜、水產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優化現代農業產業格局,加快推動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擴規模、提速度、增效益,堅持提升產業集群、實施“旅游功能化”改造,探索園區變景區新模式,加快“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美麗生財”的好路子,讓老百姓“跳出土地”抓增收。
同時,圍繞特色農產品,持續推進農產地初加工、倉儲、冷鏈運輸等設施配套工程,統籌抓好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園區創建,搭建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平臺。目前,全區共培育“兩品一標”農產品40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1個、特質農品4個,第三方機構認證和富硒產業協會授權富硒農產品25個。瀛湖枇杷、富硒水、富硒大米等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幸福成色有善治
匯集廣泛的社會參與,加速構建多元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凝聚起和美鄉村建設的強大合力。漢濱區堅持以善治推動,讓鄉村治理不斷好起來。一個支部,一個堡壘。漢濱區通過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爭先進位、全面提升,夯實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發揮“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機制示范效應,通過“村企聯建、村園聯建”等,孵化36家家庭工坊、164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38家社區工廠,聯農帶農3萬余戶10萬余人。搶抓“組團式”幫扶機遇,將10個專家工作站建在產業鏈,162名專家聚集產業發展一線,培育高素質農民410人、農村致富帶頭人1028人。推行第一書記“組團服務”,發揮26個鎮辦分團、53個村級服務組作用,持續建強基層組織,做優主導產業,增強幫扶工作質效。
鄉村美景
以民生為“里子”,做優鄉村治理。緊緊以民生需求為方向,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完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切實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以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和“千萬工程”創建為契機,立足村民自治,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正確價值導向,積極開展抵制高價彩禮、拒絕“升學宴”等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文明新風,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游客鄉村打卡
鄉村環境美起來、興民產業旺起來、基層治理強起來……穿行漢濱大地,處處都能感受到“千萬工程”經驗帶來的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脈搏,從環境到生產,再到生活、生態的深層次重塑,“千萬工程”之筆已經勾勒出詩意棲居的和美城鄉新畫卷。
(本版圖片均由漢濱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