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是幸福安康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對“幸福”二字的深層次追問和解答。
近年來,我市聚焦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以城鄉教育、縣域醫療衛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三個緊密型共同體”建設為突破口,通過體系重構、機制重塑、資源重組,構建人財物統管、責權利一體的“一家人”模式,切實推動資源下沉、城鄉貫通、優質均衡,走出一條城鄉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的“安康路徑”。
優質資源共享,在家門口“上好學”
“今天的美術課真有趣,好期待老師下次給我們上課。”日前,白河縣城關初級中學美術教師陳定根在中廠初級中學七年級1班、2班上完了本學期最后一次走教課。
“學生平時都很靦腆,現在開朗了許多。陳老師用生動有趣、生生互動、師生合作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這是中廠初級中學老師的普遍感受。
多彩的畫筆,勾勒出一個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廠初級中學黃禎、胡先鈺、周志涵3名學生的繪畫作品,在白河縣城關初級中學教共體第九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獲得繪畫類一等獎。
教育承載著億萬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區域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加快建設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以下簡稱教共體),并將白河縣作為教共體建設試點。中廠初級中學美術走教課,便是白河縣教共體核心校白河縣城關初級中學促進城鄉教育共建共享共進的縮影。
記者了解到,在白河縣,9個教共體內的城鄉學校,不是簡單的結對幫扶,而是打破各種界限和壁壘的高度融合和統一,最終讓城鎮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鄉村,激發農村薄弱學校內生動力。
白河縣以教共體為單位核定教職工編制和專技崗位職數,由各教共體統一管理、動態調配、按需使用,通過“選上來、派下去、考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起以輪崗為主、走教和跟崗為輔的教師雙向交流機制,夯實了薄弱校師資力量。
除了師資調配,白河縣教共體內的資金管理、硬件資源等方面也會進行統籌調配,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原則,重點保障成員校強基固本、教育科研、師資培訓等方面需求,做到持續優結構、補短板、提質量、促公平。去年以來,各教共體集中財力提升和改善成員校、薄弱校辦學條件,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1.3萬平方米,讓學生能夠就近上好學。
“我們這段時間經常會和西營鎮中心小學一起上‘云課堂’,雖然不在一個教室,但我們是同一個老師,教同樣的內容。課上老師還會對我們班學生進行提問,兩個班的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比拼,同學們學習興趣都提升了不少。”西營鎮中心小學數學教師、縣級教學能手曹健在“智慧云課堂”為雙豐鎮中心小學、閆家完小和新莊完小學生授課中收獲了不少“粉絲”。
“以前的備課和教學方式只考慮本班學生的學情,而教共體內架起‘云課堂’之后,教師面對教學的群體豐富了,我們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就要考慮不同學校的不同學情,這對于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也就更高了。”曹健說。
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學校之間實時互動交流,白河縣投入420余萬元建設“智慧云課堂”線上教學平臺,新建互動教室62個,升級改造錄播教室8個,通過校園局域網在線上以直播方式常態化開展名師課堂、家校共育等活動,讓教共體內師生同步學習、同屏互動。
“‘智慧云課堂’已經成為兩地四校常規開展教學活動的平臺,后期我們還將引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以及沉浸式技術,推進教學過程向智能化、個性化轉變,讓‘智慧云課堂’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促進師生共同進步。”西營鎮中心小學教共體總校長汪義春說。
如今,白河縣每個教共體內的學校連成一片局域網,縣鎮村三級學校可以同上一堂課、共享一名師,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和受益面。教共體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還可以組織線上教學研討活動,分享教學經驗,制定教師業務培訓計劃等,提升全縣教師的線上教學能力。
當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的春風吹來,越來越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在安康城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從全市來看,截至2024年底,安康全面推進“教共體”建設,構建互惠共生的城鄉教育新格局,義務教育階段實施“五共”辦學模式學校占比超過90%,覆蓋學校461所、學生21萬余人、教師1.6萬余人,多層次交流各類優秀教師1947人。
健康有“醫”靠,為幸福生活“加碼”
65歲的寧陜縣四畝地鎮太山壩村村民許愛明,親身感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看病便宜了。
患慢阻肺病10余年,每到秋冬季病情加重時,許愛明需住院治療。去年10月,許愛明上轉至寧陜縣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總院住院治療。此次住院總費用3868元,費用相較于前年下降了782元,降幅16.8%,就醫負擔有效降低。
許愛明親身感受到的實惠,得益于寧陜縣縣域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改革。
自去年1月,市委、市政府在寧陜縣啟動醫共體試點工作以來,寧陜縣組建起以寧陜縣醫院為牽頭總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11個鎮衛生院為分院,覆蓋78家醫療機構的醫共體。一場以“組織架構統建、資金打包統合、服務能力統提、內部運行統管”為核心的醫改大幕拉開。
推進資源下沉,縮小城鄉服務差距,寧陜縣醫共體首先在硬件上發力。除了對部分鎮衛生院進行維修改造、整合搬遷外,還根據需要集中配置了DR、生化分析儀、心電圖等診療設備57臺件,補齊更新了5所鎮分院急救轉運車輛,規范設置了各鎮急診急救室,建成15個村公有產權標準化村衛生室。
“現在不一樣了。所有藥品都由醫共體總院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實行零差率銷售。”寧陜縣筒車灣鎮海棠園村村醫葉芳說,醫共體組建后,衛生室還添置了藥架、檢查床等醫用設備,村民就醫環境也得到大幅改善。同時,縣、鎮組成的責任醫師團隊,定期到村上對村民進行走訪、問診、指導用藥。
設備只是一方面,為提高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寧陜縣醫共體總院還通過技術培訓、學科幫帶、專家巡診、下沉支援等方式,加快提升各分院應急處置、慢病管理、中醫藥服務等能力。
1月8日,江口鎮中心衛生院口腔科開診。當天,陳會隆等5名患者得到了該院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的口腔執業醫師田敏的診治。
“去年,在總院檢驗科幫扶專家的協助下完成了檢驗科室內SPO質控。在總院外科、麻醉科醫師的指導下,我院成功開展一級手術3例、二級手術1例,填補了手術業務的空白。我院還選派了10名醫生分別到西京醫院、總院、分院進修或參加省級中醫培訓學習。”江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張燕說,現在江口片區常見病、多發病在當地就能較好地治療。對確需向上轉診的患者,寧陜縣醫共體總院開辟綠色轉診通道,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奔波。與此同時,寧陜縣打造醫共體藥學服務、健康管理、遠程診療、資源調度管理平臺,下設集中審方、遠程影像、遠程超聲、智能隨訪等11個數智化管理中心,運用“設備互通、上聯三甲、下接鎮村”的信息技術手段,采取“集中調度、遠程指導、雙向奔赴”遠程診療模式,讓信息多跑路、基層群眾少跑路,實現“鎮級檢查、縣級診斷、及時反饋、上車即入院”,讓基層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小病不出村”“縣里的專家村口看”……截至目前,寧陜縣縣域就診率、基層首診率、基層門急診人次、基層出院人次、下轉患者同比分別增長10.5%、16.9%、15.8%、48%和43.8%,基層患者上轉率同比下降20.1%。
以寧陜縣為起點,星星之火已經突破山水的阻隔,于燎原態勢中,照亮安康縣域醫共體之路。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10個縣(市、區)均全面啟動“組織架構統建、資金打包統合、醫療服務統提、內部運營統管”的“四統”模式,將原有17個縣域醫共體整合優化為13個,設置牽頭縣級醫院14家、成員單位醫院21家、縣級和鎮級分院166家,覆蓋衛生技術人員1.5萬余人,惠及全市常住人口245.72萬人;醫共體內下沉醫技人員1344人,其中中級職稱及以上445人、占比33.1%;醫共體下轉患者3800余人次,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比55.07%,居全省第二。
2024年4月24日,平利縣正陽鎮開展“攜愛童行·情暖夕陽”關愛一老一小系列活動。圖為該鎮在敬老院開展專家義診、義務理發等活動。黃小彬 攝
文化潤民心,促城鄉“精神共富”
“活動室里學習、娛樂、鍛煉,應有盡有。哪怕待上一整天,也不覺得乏味。”作為鎮坪縣鐘寶鎮塘坊壩社區聯合子中心的?停蹙陰缀趺刻於紩阶又行淖x書看報,陪伴孩子到“公益課堂”學習毛筆字,晚上還去“群眾大舞臺”看別人跳廣場舞。
鐘寶鎮宣傳干事徐小榮介紹,像王娟這樣每天都來“打卡”的群眾還有很多。塘坊壩社區聯合子中心活動陣地融合書法手工、樂器演奏、圍棋象棋、舞蹈音樂、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越來越“圈粉”,成為居民群眾鍛煉、娛樂的首選之地。
去年以來,立足城鄉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鎮坪縣加快建設緊密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文共體),成立1個縣級總中心、7個鎮級分中心、26個村(社區)聯合子中心,將29個承擔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點單位納入文共體總中心,優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配置,讓公共文化服務直達群眾“家門口”。
文共體建設,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鎮坪縣圍繞建好用好鄉土人才、專職人員、志愿服務、研究創作、智庫專家五支隊伍,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對全縣文化藝術人才全面摸底排查,動態建立1100余名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庫;建立特派幫扶機制,90余名縣級文體特派員結對幫扶村(社區),指導鎮村開展文化活動;推行文化志愿服務直通車,42個文化社團、73支志愿服務隊伍常態化到鎮村巡演展覽;先后邀請30余名省市業務師資來縣培訓指導,舉辦巴山嗩吶、陜南花鼓、五句子歌等專題培訓班,培訓人員達760余人次。
“學習書法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都有,有時還有老年人過來互相切磋。我來主要是發揮余熱。”彭長明是塘坊壩社區的一名書法愛好者,從去年年初開始,他經常到社區聯合子中心教授書法課。
問需于民,才能讓文化惠民更悅民。鎮坪縣在全縣范圍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和滿意度調查,根據1萬多份調查問卷反饋結果,優化制定點單配送項目清單,確定41項81個縣級點單配送項目,通過群眾(團體)點單、精準配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和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下沉鎮、村(社區),初步建立“需求采集——服務供給——評價反饋——項目調整”服務流程閉環機制,基本實現服務供給從“我送你接”向“你需我送”轉變。
同時,鎮坪縣持續深化縣域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升總館與分館一體供給水平,廣泛推廣使用國家文化云、省市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優化“文化鎮坪”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為點單配送和數字文化服務提供支撐。
為群眾建舞臺,讓百姓唱主角。在“唱鄉韻 同富裕”鎮坪縣首屆全民村歌大賽中,鎮坪全縣58個村和7個社區廣泛參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選拔群眾身邊的優秀文化人才編曲、作詞,創作村歌作品,在鎮村文共體子中心、分中心開展村歌大賽初賽、復賽,最終唱響決賽舞臺。鎮坪歌手柯愈輝在安康市“陜南民歌”大賽中,演唱新創編的鎮坪五句子歌《戒指藏在碗里頭》,榮獲“安康市十佳民歌手”稱號;鎮坪縣夕陽紅合唱團、曾家鎮昌盛鑼鼓隊在全市第二屆“安康花鼓子”大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三等獎。
文化惠民,文旅增色。去年夏天,首屆“鎮坪長壽文化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吸引來自全國28個代表隊的500余名少兒圍棋高手、教練員、領隊齊聚鎮坪。而在賽事外,鎮坪的自然美景與深厚文化底蘊令他們流連忘返。鎮坪縣巧妙地將體育賽事與文化旅游結合,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引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體育、科技等相關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催生品類繁多、優質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文共體建設在鎮坪結出果實后,新的種子已向全市播撒并不斷向下扎根。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設置總中心5個、分中心50個、子中心或聯合子中心442個,覆蓋了全市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廣大群眾。
有了穩固的結構,全市還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創新實踐及成果轉化工作,組織召開了優秀群眾文化品牌培育暨創新發展項目審定會,由省級專家對遴選出來的優秀群眾文化品牌培育及創新發展項目進行一對一指導,切實將創新實踐轉化為創新案例。成功舉辦了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創新案例大賽,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創新發展案例,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數據鏈接
1、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加快縮小城鄉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差距,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讓農民過上更加富裕美好生活,2023年年底、2024年年初,我市分別在白河縣、寧陜縣、鎮坪縣試點緊密型城鄉教育、縣域醫療衛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
2、市委編辦以2024年1號文件出臺《安康市機構編制支持保障“三個共同體”建設十條措施》,切實發揮機構編制服務保障作用。
3、2024年8月23日至24日,五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擴大)會議暨全市“三個緊密型共同體”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寧陜縣召開。會前,實地觀摩了白河縣、寧陜縣、鎮坪縣緊密型城鄉教育、縣域醫療衛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試點情況。
4、截至2024年底,安康全面推進“教共體”建設,構建互惠共生的城鄉教育新格局,義務教育階段實施“五共”辦學模式學校占比超過90%,覆蓋學校461所、學生21萬余人、教師1.6萬余人,多層次交流各類優秀教師1947人。
5、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10個縣(市、區)均全面啟動“組織架構統建、資金打包統合、醫療服務統提、內部運營統管”的“四統”模式,將原有17個縣域醫共體整合優化為13個,設置牽頭縣級醫院14家、成員單位醫院21家、縣級和鎮級分院166家,覆蓋衛生技術人員1.5萬余人,惠及全市常住人口245.72萬人;醫共體內下沉醫技人員1344人,其中中級職稱及以上445人、占比33.1%;醫共體下轉患者3800余人次,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比55.07%,居全省第二。
6、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各縣(市)全面啟動緊密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方案均已正式印發。設置總中心5個、分中心50個、子中心或聯合子中心442個,覆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廣大群眾。
7、2024年,我市加快建設“三個緊密型共同體”,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擴容下沉,組建教共體100個、覆蓋學校461所,我市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成為全省第1個、全國第4個運用國家醫保系統落地DRG支付統籌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評價居西部第一。(記者 魏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