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健
過去的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我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步之年,加快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積勢蓄能之年。同樣,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第四年。
2024年初召開的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猶如一聲春雷,在秦巴山區上空久久回響。全市上下緊扣“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要求,堅持“五個突出”和“四個不摘”,以“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為主線,大力實施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優先發展8條產業鏈,大力推行浙江“千萬工程”,深入推進“第一書記”組團服務,全面開展鄉村治理,讓安康農村向美而生,安康農民逐富而行。
“鏈上發展”帶來產業興旺
2024年12月26日,全市生態旅游產業鏈工作推進會召開,專題研究部署低空經濟助力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工作。像這種通報前期產業鏈發展情況,研究部署后期產業鏈發展的專題會議,在2024年每隔上一段時間,就會針對不同產業召開一次會議。
此前的第八屆絲博會期間,我市策劃的涵蓋高新技術、綠色能源、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一批優質項目,在招商引資上大放異彩,經過前期層層篩選報送省上簽約的4個項目,總投資17億元。
為促進產業振興,早在2022年,我市就組建了以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新型材料、現代物流、毛絨玩具、秦巴醫藥、交通裝備、消費電子等8條重點產業鏈,讓產業在“鏈”上發展,把農民鑲嵌在產業鏈上,讓產業因“鏈”而興,讓農民因“鏈”而富。2024年,結合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安康通過科技賦能、銀企合作、項目包裝的舉措,圍繞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新型材料、現代物流等8條重點產業鏈征集了323個項目,總投資1520.7億元。其中超過億元的項目232個,總投資1469億元;5億元以上項目74個,總投資1151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37個,總投資948億元。
同時,依托生態資源稟賦,以園區為承載,聚力推進以生豬、茶葉、魔芋、核桃、生態漁業、蠶桑為重點的“6+X”產業體系建設,畜禽肉產品供應充裕,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強化“1+10+N”蔬菜保供基地和預制菜優質原料供應基地建設,促使蔬菜及食用菌產量突破200萬噸;全市茶園面積達112萬畝,茶葉產量5.8萬噸,“安康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穩居全國前20位;水產品產量達到6萬噸以上;魔芋種植面積達93.7萬畝、產量實現100萬噸以上;保有桑園面積17.76萬畝、產繭6693噸;實施核桃、油茶等經濟林提升改造20.4萬畝。
產業發展了,以產業培育、加工為主新的經營主體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農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2024年,累計培育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830個,全市1780個村集體經濟收益全部達10萬元以上。石泉縣榮獲“全國2023預制菜產業基地百強”稱號;安康成功創建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獲“全國名特優新高品質(富硒)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樣板市”命名。
“組團服務”凝聚發展合力
“集中村與銅錢村分別位于漢陰縣鐵佛寺鎮一南一北,都以肉牛養殖為強村富民產業,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但因兩村間隔距離遠,加之缺乏牽線平臺,兩村在產業方面的互助互惠微乎其微。”村民樊江濤如是說,“自從有了‘第一書記’服務團,像肉牛飼養技術之類的小事我們直線聯系,像肉牛統一出欄之類的大事有鎮級服務團及時協調,兩個村的同一產業實現了共同發展。”
紫陽出好茶,好茶在煥古。煥古鎮共有茶園3萬畝,各類茶企98家,2023年春茶產量突破600噸,綜合產值突破6億元。在春茶采摘關鍵階段,各村第一書記暢通聯系,積極協調組織采茶工,通報收購行情,確保春茶采摘及時有序。此外,各村第一書記還主動對接各類企事業單位,參加各類展銷會,共同做好集中銷售工作。在第一書記的組團幫扶下,除了茶以外,鎮內的撩酸菜、蜂糖李、各類山貨等土特產得以批量銷售,有效帶動產業發展,農民增收。2023年,煥古鎮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5756元,較上年增長16%。
2024年,全市凝聚1314個單位參與定點幫扶工作,選派駐村第一書記1290名、工作隊員2272名,“五類村”駐村幫扶實現全覆蓋。
單打獨斗難成大事,心合意同方能致遠。為了讓第一書記、駐村隊員幫出實效,干出成果,我市通過搭建組團聚智、同心發力的駐村幫扶平臺,推動第一書記橫向牽手、向上對接、向下延伸,將以往的“村自為戰”變為如今的“鎮域聯動、縣域統籌”,整合了幫扶力量,用活了幫扶資源。
在“第一書記”組團幫扶中,他們聚焦“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重點,全面壓實行業部門監管責任,確保政策有效銜接、穩定連續;全面落實學生資助政策,資助困難學生29.1萬人次、發放資金1.07億元,辦理大學生助學貸款2.5萬名、3.09億元;全面落實參保資助、先診療后付費、30種大病救治和“三重保障”政策,所有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全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68萬名大病確診病例全部救治或納入管理,8.62萬名重點慢病患者全部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常態化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實施危房改造963戶,宜居農房改造提升1600戶,推動政策性農房保險投保183576戶,實現安全住房有保障;組織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敲門入戶行動,及時消除農村供水風險隱患,新建和改造119處農村供水工程,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54%、水質達標率100%,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低保、臨時救助、殘疾人補貼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同時,以“蘇陜協作”為依托,落實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人員81名、醫療技術人員25人,開展診療新技術新業務83項,建設市級重點?26個;成立茶葉、生豬、木瓜、中蜂、中藥材、油菜、蠶桑、魔芋等22個幫扶產業組,持續推動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業科技產業發展。持續深化常安協作,爭取蘇陜協作資金7.89億元,實施項目180個;援建、改造提升幫扶車間76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3545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262人;采購、幫銷我市農副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18.26億元。深入推進省內區域對口幫扶,投入幫扶資金2350萬元,實施項目26個,幫助轉移就業815人;動員社會各界捐助無償資金101.21萬元,動員社會力量幫銷農畜牧產品、特色手工藝品1418.7萬元。
白河縣宋家鎮萬畝茶園就是當地老百姓的“黃金園”“致富園”。趙久剛 攝
“千百工程”換來萬千蝶變
“環境好了,住起來舒服。改造后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漢濱區流水鎮新莊村村民單林安自豪地展示著改造裝修的房子:新式廚房、水沖式廁所、小花園和小菜園,幸福的笑容從嘴角爬上眉梢。
“民宿、農家樂、小作坊……村里業態越來越多,鄉親們吃上‘旅游飯’‘生態飯’,錢包鼓起來了。”家住白河縣宋家鎮雙喜村的村民徐春潔喜上眉梢。2024年以來,宋家鎮活學活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拆違建、清四亂、除殘垣、建家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錨定建設“茶旅小鎮”發展目標,聚焦“四個堅持”,全面推進“百日攻堅”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寬敞平坦的道路、綠意盎然的菜園、干凈整潔的村貌、披上“新裝”的農房、全面升級的農家樂……如今,走進漢濱區新城街道程東村,一派全新景象映入眼簾,一步一景令人流連忘返。“以前農家樂一直想這樣做,就是花的錢多,還擔心弄不好,這下好了,不但政府補貼支持還有專家設計,村道也重新硬化做成了彩虹路,現在惠民政策真的是太好了。”村民們個個喜笑顏開。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農民根本福祉。2024年,我市印發了《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方案》《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幸福安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方案》,真學活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力開展以農村戶廁改造、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莊風貌連片整治以及人居環境整治機制提升等工程,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促使鄉村“顏值”不斷升級。
2024年,我市先后完成1603個村村莊規劃分類,推進整片區、整流域示范帶建設,規劃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205個;推進“拆違建、清四亂、除殘垣、建家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全市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9.96%,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率穩定在96.8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0%;全市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4.4%。同時,將村莊整治與綠色生態家園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步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培育美麗“鄉村+農業”、文化、旅游等新業態,推動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讓廣袤山村實現了美麗蝶變。
“鄉村治理”深化文明鄉風
“這些年,我們村的環境、鄉風越來越好,大家增收有門路,遇事知道找誰辦、咋個辦,日子越來越稱心。”近日,家住漢濱區雙龍鎮龍泉村的王衍忠一臉幸福地介紹著村子里的變化。
王衍忠談到的變化,得益于該村黨支部積極貫徹落實全市孝義善舉培育工程有關要求,創新開展孝之宴、孝之茶、孝之歌、孝之訓等“微孝”行動,引導形成見賢思齊、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同時,修訂村規民約,積極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大張旗鼓表揚先進典型,不斷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助推形成良性的鄉村治理生態。
為了讓鄉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我市強化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完善和推廣“兩強一好”體系建設和“三聯共建”“師徒幫帶”工作機制等典型做法,推動32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動態清零”;持續深化“321”基層治理模式,全年共排查矛盾糾紛13693件,化解13647件,化解率99.66%;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成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1576個、覆蓋率94%;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大力實施孝義善舉培育工程,評選正面典型3200余人次,培育各類孝義先進典型400余個;不斷深化新民風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持續開展違規墳墓排查整治,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大力實施“五治”融合,不斷完善治理體系,不斷創新治理方式,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全面推進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
同時,堅持“三業并舉”,持續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正常經營的新社區工廠521家,吸納就業2.15萬人,其中吸納搬遷脫貧人口就業6122人,全市有勞動力、有就業意愿搬遷家庭實現了一戶一人以上就業;新建“六小”工程239個,完成投資2258萬元;扎實推進易地搬遷安置區配套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新建、改擴建學校10所,完成投資2億元;聚焦服務管理,制定《關于推進易地搬遷安置區戶籍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社區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切實解決搬遷群眾“人戶分離”、辦事“兩頭跑”難題,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步入新的一年,開啟新的起點,期待新的作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是促進安康高質量發展根本要義,也是廣大干部的共同心聲和安康農民的共同心愿,相信在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全體干部一定能夠錨定目標、攻堅克難,切實讓農村的“高顏值”變為經濟發展的“高價值”,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工作亮點鏈接
我市獲評“全國名特優新高品質(富硒)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樣板市”。
鎮坪縣“郵快合作+一點多能+快遞進村”模式榮獲國家第四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平利縣“鄉建公司”聯農帶農、健康安康建設等典型案例入選全國優秀案例,漢濱區《“小”茶葉發展為“大”產業》入選全省典型案例,旬陽市村級黨組織“兩強一好”、寧陜縣“一村一名大學生”、平利縣推動茶產業發展等經驗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安康市“三個五”后扶工作體系助推搬遷群眾融入新型城鎮化、漢陰縣以工代賑等工作經驗在全國會議交流,旬陽市拓展“四位一體”模式提升鄉村善治水平、嵐皋縣“千萬工程”示范村建設等工作經驗在全省會議交流;持續加大鄉村振興典型培育,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首屆全國富硒產業科技年會、全國“巾幗普法鄉村行”、國家“愛衛新征程 健康中國行”等重要會議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
(記者 周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