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榮耀
安康北依秦嶺祖脈、南枕巴山層巒,“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其典型的地形特征。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安康在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在山、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希望在山。面對豐沛的山林資源,是竭澤而漁,讓森林資源快速變現?還是活水養魚,變山林為永續利用的綠色銀行?安康歷屆黨委、政府信念如磐,在“念好山字經、做足林文章”的接續實踐中堅定地選擇了后者,正在闊步走上一條林興民富的健康之路。
一、以改革賦能,喚醒沉睡的山林
1981年,安康地委、行署在鎮坪縣石砦公社進行林業“三定”(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試點。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林業“三定”工作全面鋪開,至1989年全區共確定國有山林331.2214萬畝,集體山林410.7684萬畝,填發山林權證215331份。從此,這些沉睡山林第一次有了“歸屬感”。
2007年,安康市正式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8年10月,作為全省試點縣(區)之一的寧陜縣全面完成了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截至2010年底,安康市10縣(區)主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占集體林總面積95%的2229萬畝林地被確權到60萬農戶250萬人,基本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2011年,安康市以放活集體林經營權為重點,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在林權管理、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林下經濟發展、政策性林業保險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主體改革成果。
2015年,寧陜縣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林權抵押貸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制度、公益林管理經營機制、“銀林合作機制”等一系列創新突破,實現了“不砍山上樹、百姓也能富”的良性發展局面,開創了一條 “生態得保護、農民能致富”的林改新路子。
2018年,安康市圍繞“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林地經營權”的改革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各項重點改革工作。
2023年以來,安康市準確把握中辦、國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精神實質,厲兵秣馬、奮楫篤行,以有知無畏的擔當和敢為人先的勇氣,投入到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中去。
40余年來的改革探索,安康沉睡的山林已然被喚醒,厚積薄發之勢呼之欲出。
二、以保護培基,厚植綠色崛起本底
以林長制為統攬的林業大保護、大發展體系全面建立,綠色家底更加厚實,崛起的基礎更加穩固。一是國土由綠向美進程加速。以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為依托,加快推進全市國土空間綠化,截至2023年底全市林地面積3014萬畝,森林覆蓋率68%,其中寧陜縣森林覆蓋率達到96.24%,位居全國第一。二是森林資源保護有力有效。始終保持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行為高壓態勢,常態化組織開展秦嶺五亂整治和林草濕生態綜合監測,征占用林地管理規范有序。建立了14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化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4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植物6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46種,被譽為“秦嶺四寶”的大熊貓、朱鹮、羚牛、金絲猴經常與人邂逅,種群穩步擴大,珙桐、七葉樹、鵝掌楸、紅豆杉等稀有和獨有樹種廣泛分布。三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建立。目前,由我市管轄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共有25個,批復總面積為12.37萬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區2個,森林公園12個(國家級5個、省級7個),國家級濕地公園6個,風景名勝區3個,地質公園2 個。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為全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推送的保護區野生動物黑熊、中華斑羚等視頻資料先后 3 次在中央電視臺“秘境之眼”欄目播出。四是林業“兩防”工作持續發力。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管理、失職追究”的工作責任,壓實各級林長和生態護林員的資源保護責任。森林火災受害率遠低于省市控制指標,探索并全面推行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三年績效承包”機制,實現了松材線蟲病疫區、疫點、小班、疫情面積、病死樹“五下降”。
不斷厚植的綠色本底將是安康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華麗蛻變的最大本錢。
三、以山林筑夢,做強壯大林業產業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康市平利縣考察調研時作出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科學論斷。安康各級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探索“兩山轉化”的科學路徑和模式。先后出臺了系列支持發展壯大林業產業的政策和扶持措施,“林下種養、林中康旅、林上采收、林緣加工”立體復合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蓬勃興起。一是林下種養快速崛起。市政府出臺了《林業產業經濟三年倍增計劃》(2023年—2025年),堅持“一縣一業、多業并舉”發展思路,截至2023年底,全市經濟林基地面積達960萬畝,林下種植面積156萬畝、林下養殖2037萬頭(只、羽、箱)。二是林中康旅方興未艾。策劃發布了大美秦嶺、生態觀光、巴山珍稀植物、醉美秦嶺、醉美巴山5條安康森林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265.78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023.7萬元。成功創建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1個、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1處。三是林業產業欣欣向榮。全市已創建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9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35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6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山林經濟類)91個、航母園區7個、林業龍頭企業82家、示范基地72個。“林業企業+農戶”“林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家庭林場+農戶”等新型林業經營模式快速興起。四是生態產品價值日益彰顯。制定出臺了《安康市“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方案》《安康市林業碳匯開發實施方案》,謀劃國儲林建設項目10個,匡算總投資50億元。2022年以來,寧陜縣相繼完成林業碳匯交易3筆、交易金額700萬元。全市3個縣(市、區)相繼實施“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曾經的安康,給人的印象是大山橫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后。如今的安康,在擔負好保護秦嶺祖脈生態安全、護航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神圣使命的同時,憑著對自然的敬畏、對大山的熱愛,統籌高質量發展和生態安全,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生動實踐中闊步向前、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