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4日消息(記者侯艷 馮會玲 河南臺記者溫曉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眼下,正是大學應屆畢業生為就業而忙碌的時節,但是,對于眾多醫學院的畢業生來說,“究竟是從醫還是跳行將來干別的”讓他們十分糾結。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培養約60萬醫學生,但是只有大約10萬人最終能穿上“白大褂”。
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在多數人的印象里,醫生是一個高尚而神圣的職業。而且醫院專業的學生往往要付出比其他專業更長的學習時間,比如本科要經過五年的學習,本碩連讀往往要七年。職業神圣,學習不易,是什么讓他們放棄了最初的夢想?
記者采訪發現,在我國最頂級的醫學學府中,大部分學生還是堅持著他們的“醫學夢”。王智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三學生,雖然快到畢業季了,但是他并不急著找工作。
王智:肯定要讀博。
但是,確實有不少醫學專業的學生也明確地表示要放棄本專業。一位河南中醫學院中藥學畢業生正在準備考公務員。
畢業生:關鍵是現在醫院也不好進,一個是要求學歷高,第二個可能還需要你找關系什么的。而且現在進醫院之后也沒有太大的前途吧,在那呆個幾年可能一直是一個普通的醫生,感覺發展空間不是很大。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針灸專業的一位畢業生盡管還沒有工作意向,但是也明確表示“不會當醫生”。
畢業生:第一個是因為這個工作挺忙的,挺累的,第二現在醫生地位不斷下降,醫患關系也是特別的緊張,第三覺得一個女生還是照顧家庭為主,家里父母也是覺得,以后找一個比較穩定的,像文秘或者其他的,不是太累,可以顧到家。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之所以這些醫學院的畢業生們不愿成為醫生,有幾個原因。一是目前的“三甲”醫院都有嚴格的名額限制,很難進,一些基層醫院又缺乏吸引力。另外,考取執業醫師資格的周期太長,等不起,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近一段時間接連爆出的醫患沖突事件,讓他們在心理上蒙上了陰影。
醫學生不做醫生、高昂的培養成本被白白浪費。而那些即使留在醫療行業的醫學畢業生,對職業的滿意度和認同感也持續走低。有專家指出,如果不改變風險高、待遇低、職業尊嚴缺失這幾大問題,醫生的流失情況將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