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處暑。
在漢中市寧強縣漢水源國家濕地公園,層林掩映中,一泓清流在山谷間蜿蜒流淌。河谷腹地,玉帶般的水流從山崖傾瀉而下,注入崖底深潭。潭水之側,“漢江源”3個摩崖大字格外顯眼。
“咱們玉帶河的水是要送到北京去的。水質好得很,都能看清里頭的小魚。”寧強縣漢源街道漢水源村黨支部書記、玉帶河村級河長王光俊拍著胸脯說。
澄澈的漢江源,正是陜西漢丹江流域各級河湖長人人盡責、久久為功,呵護一江碧水的起點。
作為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陜西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構建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江河湖庫管理保護機制,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一江碧水映初心。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輸水量超65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
守護一江清水
漢丹江出省斷面水質穩居Ⅱ類及以上
穿上“巡河鞋”、紅馬甲,提上垃圾袋……22日8時許,62歲的漢水源村村民王開強開啟了新一天的巡河之旅。
“近期進山避暑的游客很多。瞅瞅河道有沒有遺漏的垃圾,也是圖個安心。”王開強說。
作為漢水源村的民間河長,王開強主要負責玉帶河漢水源村段的日常巡查、垃圾清理、巡河員隊伍管理以及水源保護工作。
從在周圍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堅持撿拾垃圾、管護河道,到成為民間河長,幾年下來,王開強穿壞的“巡河鞋”越來越多,但河道的垃圾越來越少,水質也越來越好。曾經有人問王開強:“你只是個民間河長,又不掙錢,有必要每天把河巡一遍嗎?”他總是笑著說:“既然當了河長,就要把這里的水管好、護好。”
滴滴汗水換來涓涓清流。“愛水、護水、親水”逐漸成為漢水源村人的“綠色自覺”。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寧強縣先后實施漢江源頭生態保護、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等項目和退耕還林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全力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如今,漢江源頭水質穩定達到國家Ⅰ類標準,水源涵養能力顯著增強。
2023年,漢中市優良水體占比100%,水質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五、全省第一。目前,秦嶺地區的水源涵養量約為23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來,漢丹江出省斷面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Ⅱ類及以上,流域內7個國控斷面水質達到Ⅰ類。
織密一張網絡
1.97萬名河湖長共保水安全
在三秦大地巡護江河湖庫的,不只有王開強這樣的民間河長。
2018年以來,陜西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共有1.97萬名河湖長協調解決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護等重大問題。今年5月30日新修訂的《陜西省河道管理條例》明確提出,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湖長體系。各級河湖長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組織領導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工作。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在河湖長制的支撐下,越來越多的幸福河湖持續涌現,越來越精細的管理機制也不斷豐富著河湖長制的內涵——
在安康漢濱,“河湖長+警長+督察長+檢察長+法院院長+護河員”的“五長一員”工作模式,不斷擦亮河湖生態底色;
在漢中佛坪,“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三長’+林(山)河(湖)田‘三長’”隊伍共護綠水青山,實現辦理一案、警示一片……
不僅如此,漢中、安康兩市還“打破”行政邊界,開展漢江流域協同立法,加強上下游聯防聯治。
截至目前,全省建立村級河湖長制工作室2425個、村級制度體系1983個,組建村級管護隊伍3433支,選聘村級巡(護)河員、保潔員17040人,完成對漢丹江流域2437個入河排污口逐一溯源,生態修復面積達3萬平方米。
漢江漢中段、安康瀛湖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陜南三市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8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3個……陜西在探索“兩山”轉化路徑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鍛造一支隊伍
河湖長與志愿者良性互動
“再也沒有人說我們干的是閑事了!”8月21日,60歲的安康市旬陽市雙河鎮居民朱先萍感慨道。
安康是全省河網密度最大、漢江流經最長的地區,水資源總量與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位,水資源占丹江口水庫總來水量的67%。
從小在漢江邊長大的朱先萍,一直想為“母親河”做點什么。“大事我也干不了,看到河道不時有垃圾,就從撿垃圾開始吧。”朱先萍說。
2017年,在旁人異樣的眼光中,朱先萍拿著火鉗、塑料袋下了河。在她的帶動下,身邊的姐妹紛紛響應,組成旬陽市女子護河隊,定期到河道清理垃圾。
冬天的秦巴山區格外寒冷。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河道里,隊員們的鞋和褲腳經常被冰冷的河水浸濕,但大家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南水北調受水地群眾喝的10杯水中,有7杯來自陜西。一想到這些,就覺得我們受點累也沒什么了。”隊員丁曉芬說。
女子護河隊隊員的勇氣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
雙河鎮女子護河隊伍日益壯大,短短幾年,隊員從最初的10人增加到2000多人,覆蓋全鎮19個村和社區。
不只有朱先萍和女子護河隊,陜南三市先后涌現出張元江、王孝文、旬陽市守護漢江志愿者聯合會等全國模范典型人物和組織。
南北同飲一江水,清水潺潺滿深情。
盡管身份不同、履歷各異,但他們有共同的心愿——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通過深化“河湖長制+志愿者”機制,動員全民參與守護漢江,陜南三市不斷推動河湖長制落地見效,并持續壯大志愿護河隊伍、豐富護河形式,河湖長與志愿者良性互動,保護成效日益凸顯。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扛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政治責任,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統籌抓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漢丹江保護治理,不斷提升水源涵養功能,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省水利廳廳長、省河長制辦公室主任鄭維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