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妙鴻 楊遷偉 通訊員 馮誠
“村改社區后,對你生活有什么影響?”
6月22日,記者來到漢濱區江北街道寇家溝社區,采訪寇家溝村改社區后的變化。社區黨總支書記寇玉路說,居民家庭變化最大的是村上唯一一戶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寇萌,我們便找到寇萌。
“變化可多了!”寇萌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你看,我有腎病,每周要透析兩次,不能上班,兒子在上初中,我和他的生活來源全靠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以前是村民,只能享受農村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我們一個月1260元補貼,經常需要向村上申請臨時救助,每次最多也就1000元。村改社區后,我們的最低生活保障也提到城市標準,每月1807元,一年多七八千元,解決了我們生活的大問題。”
村民們紛紛打開話匣,講述6月13日村改居掛牌后的變化,也談了可以繼續享受的政策:“我們原扶持政策、土地(林地)承包關系等,都保持不變!”
“村改社區后,在管理上有什么變化呢?”我們接著問。
“寇家溝村轄區有8個居民小區,村民散居在周圍。原來,村民由寇家溝村管轄,居民由臨江社區管轄,交叉管理,非常不方便。改成社區后,寇家溝村212戶769人轉為居民,就可以與8個小區1.5萬人一起,享受城市公共服務了。”寇玉路打比如說:“原來村上的雨污水管網、道路維修、保潔等靠村上向上爭取項目,申報上了就維修,沒有申報上只能再等,F在納入城市管理,市政部門定期巡查維修,你看,是不是方便?”
我們連連點頭,問:“中心城區就你們一個村改社區的嗎?”
“不是,這次有好幾個村改社區呢,由區民政局在具體實施。”
看著居民們對村改居的高度肯定,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便想探探還有哪些村改社區?
漢濱區民政局黨委委員劉榮麗介紹道,這次主城區一共有7個村改社區,涉及新城街道、江北街道、建民街道、關廟鎮。推動這項工作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失地群眾享受不到城市服務,原來村上只有四五名民選干部,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漢濱區從去年便開始推進此項工作,村改居后,僅干部配備每個社區就達12人左右。目前,正在逐步掛牌中。
“歡迎你過一段時間再到我們村改居的社區去,看一看勤勞智慧的新居民,看看一個活力四射的新社區如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收到邀請,我們朗聲答道:“一定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