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易瑋 翁軍 潘興東
仲夏時節,時急時緩的雨絲滴落在溝壑山巒和密密麻麻的枝丫上,激起一陣陣水霧。枝頭生長的李子被沖洗一凈,閃耀著綠寶石般誘人的光澤。望著雨點漸歇,姜金洲緊鎖著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漢濱區雙龍鎮天寶村10組,年近六旬的種植戶姜金洲擔心持續的降雨會影響李子采摘,一大早就忙不迭地來到李子園察看情況。這片李子園傾注了姜金洲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讓他在采收階段絲毫不敢松懈。
而提及老姜種李子的根源,還得從2016年說起。彼時,姜金洲懷揣著在外打拼多年所積攢的140萬資金,回村流轉了幾十畝荒坡地,栽起了李子樹,建起了種植園,成立了益農青脆李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隨著時間的推移,周邊30 多戶農戶也慢慢加入合作社,短短幾年時間,村上的李子種植面積便擴大到500畝左右。
“前年一場連陰雨,導致幾萬斤李子爛在樹上,我頭發都愁白了……”說起往事,姜金洲眼圈泛紅。“今年天氣還算順遂,早熟的蜂糖李貨好不愁賣,價錢也不錯。”戴著眼鏡的小姜接過話茬,“光抖音直播我們就賣了1萬多斤。”
“現在‘半邊紅’慢慢熟了,一棵茶缸粗的樹能掛果二、三十斤。”姜金洲摘下一捧圓潤光潔、紫綠相間的李子,爽朗的介紹道:“這個品種的李子嚼起來嘎嘣脆,甜中略帶一點酸,口感很不錯的。”
姜金洲在李子園
依托天寶村肥沃的土地,益農青脆李農業園在姜金洲的謀劃下,采取地上種李子、林下栽魔芋的種植模式,林果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企業年產值突破百萬元的大關。在園區種植、修剪、施肥、嫁接、育苗、施肥、除草的農戶,干活有了報酬,承包地出租有收益,使得當地戶均年增收達到5000元以上。
“當天采摘當天賣,保鮮是關鍵,所以還得建冷庫。”面對滿山果樹,姜金洲說出了心中的打算,必須建設冷庫、做優品牌并改良一部分品種,才能提高農業附加值。他袒露自己的苦衷,“賺的錢都投在了李子園,現在缺少流動資金來搞建設。”
腳沾泥土,深入鄉村振興一線調研的漢濱區工商聯負責人表示,一定將種植戶的需求通過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懇談會的機制及時反饋,最大范圍尋求合作伙伴,推動益農、帶農、強農產業持續發展。
吃生態飯,走小康路。安康市漢濱區俊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雙龍鎮謝坪村鑲嵌式融合,縱深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以獼猴桃種植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園區。企業負責人何斌指著長勢喜人的獼猴桃,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們的獼猴桃通過了綠色有機認證,差不多再有一個月就進入豐產期,品種很豐富,不僅有常見的綠瓤翠香、白瓤瑞玉等品種,還有省農科院團隊研發的新品種——黃瓤黃金果。”
選擇二次回鄉創業的何斌,做農業的根源在于致富不忘鄉親的情懷。從曾經發展農業損失高達七位數,到品嘗了智慧種植的喜悅。80后的何斌侃侃而談。“去年黃金果試產,在高山無污染的環境下慢生長,使得糖分積淀濃厚,口感與眾不同,加之當地的富硒資源稟賦,一經上市就供不應求。”
“黃金果”快熟了,“半邊紅”也脆了……走在雙龍鎮石板小徑的陶家院子內格外愜意。漢濱區工商聯、雙龍商會、民營企業家聚在一起召開產業發展大會,探討“萬企興萬村”行動方略和路徑,走“農旅互融、農商一體、農工聯合”多業并舉之路,以“共建”促“共贏”,以“合作”促“合力”,以“興業”促“興村”,著力打造和美鄉村、“錢”途似錦的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