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承喜 宋兆芬
金秋時節,走進漢濱區吉河鎮,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生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平坦的道路戶戶直通、整潔干凈,特色產業生機勃勃、果實累累,園區和企業生產繁忙、熱火朝天,群眾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處處洋溢著幸福與安康的熱望。
近年來,吉河鎮堅持“康旅小鎮、休閑吉河”這一目標,抓好“綠色產業培植、鎮域旅游發展”兩條主線,突出“基礎設施提升、對上爭取資金項目支持、對外招商引資”三個重點,守住“法律、紀律、政策、道德”四條底線,夯實“黨建引領、人才支撐、文化建設、作風本領、考核激勵”五個保障的“12345”工作思路,全力興產業、惠民生、優生態、強治理,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榮獲漢濱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雙優”“2023年信訪工作先進集體”“2023年度重點項目建設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先進集體”“重大活動期間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先進集體”“河湖長制先進集體”“林長制先進集體”等一大批榮譽稱號,探索的減負增效“兩精簡三清理四規范”經驗做法得到市、區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全市基層減負”“全市易地搬遷群眾防止返貧主體責任落實”等多項工作現場會在該鎮召開,奮力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項目建設加速跑
項目建設“挑大梁”,經濟發展“后勁強”。漢濱區吉河鎮牢固樹立“實干為先、項目為王”理念,堅持把錘煉過硬作風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培育發展“硬實力”。
前進社區
“發展初期,我對園區運營和手續辦理等一些事情并不熟悉,鎮主要領導經常主動詢問情況,實地查看工程進度,從落實場地選址到審批用地備案,鎮上為我們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讓企業能夠安心發展。”高水社區茂林豐寶生態循環農業科技園的負責人李黎感嘆道。贊譽源于該鎮不斷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
項目為王,落地為大。吉河鎮緊緊扭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牛鼻子”,以“騰籠換鳥”方式做活“土地文章”,盤活閑置資源資產;以優質服務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加大點對點跟蹤包辦服務,當好金牌“店小二”;以敢擔當的作風破解項目建設中的征地拆遷難題,為重點項目保駕護航。去年以來,一批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一個個重點工程火熱建設;引進投資4000萬元的陜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已投產運行,總投資1400萬元的陜西中藥地龍規;B殖項目已開工建設;通過“歸雁計劃”引進的安康匯利豐毛絨玩具加工廠開業投產,預計年產值在800萬元左右,帶動周邊60多名村民就業;爭取7個項目647萬元銜接資金,持續補基礎短板,提產業質效,漢濱區富硒食用菌研發基地在板廟村建成使用。除此之外,吉河轄區內西津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康渝高鐵、330千伏變電站等重大項目外部協調和征遷工作順利完成,重點項目保障有力;成功培育“規上”企業2家,打破多年來“零”的紀錄……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增速提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產業發展“錢”景旺
一株株烤煙長勢喜人、一朵朵香菇飽滿圓潤、一杯杯拐棗酒沁人心脾、一簇簇黃花菜鮮嫩欲滴……近年來,吉河鎮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堅持產業發展多元化,有效整合產業要素,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烤煙基地
吉河壩社區的陳榮濤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2020年,他響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流轉200多畝土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當年就成功收獲無公害水稻6萬斤,稻花魚2萬斤,年收入達35萬元。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陳榮濤先后投資520余萬元,建成了安康天宏園種植現代農業園區,以林果、糧食種植、稻漁綜合種養為主,致力打造綠色循環農業。先后流轉500余畝撂荒地種植糧油作物,成立安康榮盛宏源農機社會化服務專業合作社,為全區5個鎮40余家個體農戶提供糧食播種、收割、脫粒、烘干等服務,年收入近40余萬元,帶動了3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為近50戶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陳榮濤和他的稻漁種養受到了央視的關注和報道。在吉河鎮,像陳榮濤這樣的新農人還有很多,他們成為發展產業帶動鄉親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稻漁種養基地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旺、群眾富。在推動產業振興的道路上,吉河鎮緊扣“美麗田園綜合體”建設目標,積極開展農業科技示范園創建,圍繞糧油生產、特色林果業、富硒食用菌、中藥材種植等特色種植基地建設,成功培育現代農業園區11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4個,家庭農場5家,創辦特色農家樂10家。先后在全鎮14個村發展糧油種植23000畝,實現糧食總產量6178噸。在三河、礦石、龍潭等10個村種植拐棗10000余畝;在板廟、磚埡、福灘等5個村發展烤煙600余畝,預計收入230余萬元,帶動8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實現戶均增收2200元。同時,黃花、羊肚菌、油茶、魔芋、養蜂等生態產業欣欣向榮、多點開花。吉河壩富硒“漁米”“壽拐”牌拐棗酒、天山黃花菜等一批農副產品暢銷市場,成為當地生態產業的新名片。
民生事業新畫卷
翻開吉河鎮一年多來的民生成績單,一串串數字真實有力。居家養老援助服務覆蓋面擴至1021人,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完成,累計發放各類民生補貼近2188萬元、惠及7911人……每一個數字,都關系著廣大百姓的福祉,也彰顯著吉河鎮厚植民生情懷的有力舉措。
“這么多年了,鎮上一直沒有路燈,晚上出行很不方便,F在好了,安裝了新的太陽能路燈,街道一下就亮起來了,晚上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政府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吉河鎮居民看著一盞盞路燈照亮下的街道,紛紛點贊。26盞太陽能路燈的成功安裝,有效解決了群眾夜間安全出行的問題。
愛心義診
吉河鎮始終堅持從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入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圍繞群眾最關心、最急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成效,提升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多方爭取2000余萬元資金,啟動建設漢濱區迎風至吉河公路自力至吉河段改建工程,完工后,將解決困擾當地群眾已久的“出行難”問題;與省、市相關部門溝通銜接,爭取開通38號線路公交車,解決老百姓出門“坐車難”問題;投入15萬元,新建馬坡嶺社區便民市場,整治占道經營“頑疾”,解決中心社區“市場亂”問題;搭建150個愛心小菜園,免費提供給周邊安置點的群眾,解決搬遷居民“種地愁”問題,加裝吉河口景觀護欄、修建集鎮停車場、啟動建設吉河美麗鄉村主題公園、持續推動殯葬改革,大力整治違規墳墓726座……一大批群眾期盼、關注的民生事項相繼落實落地,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切身感受到了集鎮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
表彰道德模范
不僅如此,吉河鎮還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舞臺等陣地,舉辦戲曲演出、歌舞會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深入推動“全民閱讀”,精心組織暑期“大課堂”,開辦剪紙、畫畫、書法等豐富多彩的培訓班。扎實開展文明鎮村創建活動,指導各社區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大力推進移風易俗,聚力將孝義文化帶進千家萬戶。評選表彰“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7類80名優秀道德模范人物,讓鄉風文明有“鏡子”可照、有“標尺”可量。板廟村、福灘村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推動文明新風尚的經驗做法被學習強國、安康電視臺、安康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人居環境換新顏
“以前垃圾隨處可見,門前屋后亂堆亂放,現在好了,每周都有志愿者上路打掃,村民們也慢慢養成了好習慣,自覺保持屋內屋外的環境整潔,整個村子都煥然一新。”福灘村黨支部書記彭忠明笑著說。不僅是福灘村,高水、馬坡嶺等村(社區)也借“創文”東風,全力整治環境頑疾,培育群眾文明意識,帶動全鎮美麗鄉村建設。
全民健身籃球賽
近年來,吉河鎮按照“千萬工程”要求,科學規劃、精準發力,蹚出了一條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路子。全鎮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生活污水處理等工作,利用“二五工作法”“三三機制”,組織“黨員干部+網格員+公益崗”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持續整治“四堆六亂”,投入30余萬元,集中整治207省道沿線人居環境。拿出10萬元,出臺“以獎代補”機制,激勵各村開展人居環境“大比拼”,引領帶動村民參與到美麗家園建設中來,逐步實現了村容村貌“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扎實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鞏固國衛成果、生態環保“三件大事”,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扎實推進河湖“清四亂”工作。持續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全年累計開展漢江流域吉河段治理20余次,巡河巡林1000余人次,出動禁捕宣傳車輛50余車次……人居環境大提升,村容村貌換新顏,一幅幅鄉土氣息濃郁、人文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美的畫卷正在吉河鎮徐徐展開。
灼灼韶華,篤行致遠。“站在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吉河鎮將緊緊圍繞‘12345’發展思路和‘兩連優’工作目標,持續發揚勇于爭先、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補短板、強弱項、破難題,全方位爭先創優,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奮力譜寫吉河鎮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該鎮黨委書記卜兆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