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姜云
近年來,寧陜縣城關鎮漁灣村圍繞“文化賦能、實踐聚力、典型引領”三個維度,著力打造“孝義治村”助力高效能基層社會治理的漁灣“新名片”,不斷實現孝義涵育新風、孝義引領治理、孝義助推發展的美好愿景。
文化賦能 綻放和美鄉村新活力
深化孝義文化示范村創建,與基層治理、鄉村發展互融互促。聯結外部力量,推動村企共建,持續開展“徜徉秦嶺山水、體味農趣鄉愁”“中國秦嶺·鄉村戲劇計劃”“鄉村夜話”“農民豐收節”“秦嶺市集”等受眾年齡廣泛、村民參與熱情高的文化主題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供給,帶來鄉村發展新理念。結合“我們的節日”主題實踐活動,在端午、重陽等重要節日邀請村內老年人參與民俗文化、文旅活動,提升村里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家鄉發展的自豪感。6年間,漁灣村通過引進企業,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發展民宿康養產業,做實共同富裕,集體經濟從2018年的“零”收益,到2023年收益超20余萬元,從典型的“空心村”,發展成為“旅游示范村”,越來越多的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村莊建設,如今,已帶動20戶60人通過流轉資源、入股投資、吸納務工實現財產性、工資性、經營性三個途徑增收,34人實現家門口就業、2位青年返鄉創業就業,2023年人均純收入增長至2萬元,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正在這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
實踐聚力 共奏和美鄉村新樂章
志愿服務,助力老有所依。集結鎮村干部、駐村力量,組建孝心助老隊伍,多年持續開展漁灣愛心義剪公益活動,每季度末為全村20位六旬老人剪發送關懷;實施“共享兒女”計劃,平均每年累計為留守、高齡老人開展“高齡復審進家門”“我為老人做頓飯”等志愿服務活動150余次,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感受生活便利和社會溫暖。發揮4名老黨員、鄉賢力量,創立“老黃來議事”志愿品牌,將矛盾調解、傳播政策的陣地從室內搬到戶外,依托群眾會實現“打開天窗說亮話”,推動鄉村旅產發展糾紛化解27例,基本實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漁灣版“楓橋經驗”;成立漁灣“桑榆”志愿服務隊,投身于村居環境治理、生態旅游推介、幫扶獨居老人、關愛下一代等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既是生態旅游的推介者,又是文明新風的倡導者,更是環境保護的踐行者。
年近古稀的老黨員黃開福從農耕生產隊隊長一躍化身為“矛盾調解員”,共化解民宿建設、亮化工程、村集體經濟分紅中各類矛盾8次,諸多百姓的關切事得以解決,老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老有所為獻余熱,銀發生輝夕陽紅”。
典型引領 營造和美鄉村新氣象
鞏固拓展新民風建設成果。堅持平均每年舉辦集體升學禮1次、開展道德評議4場,每年評樹“好兒子、孝媳婦、好閨女、孝女婿”兩好兩孝模范10人,全村“十星級文明戶”年均增長20%,在“三八”“重陽”進行集中表揚,引導村民向典型學習,向榜樣致敬,同步組織開展“給婆婆一個贊”“夸兒媳、女婿一聲好”等主題互夸會,讓孝老敬老成為凝聚親情的橋梁紐帶,激發鄉風文明新動能。深化“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挖掘以“黃氏族譜”為典型的本土家訓文化,在村史博物館集中展示,力爭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優良家訓學習教育活動。以“家家門口曬家風”、掛家訓,將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旅游融合推進。在文化廣場、生態社區中心、村口公示欄凸顯孝義文化元素,展示先進典型事跡、村規民約,引導群眾知孝義、講孝德、踐孝行。利用村廣播、村民微信群等,宣講新“二十四孝”故事、孝義善舉身邊榜樣,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語、看得見的畫面傳遞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引導群眾在熱議傳統、評議時事中營造“孝義齊家”的文明氛圍。打造一處幸福“笑臉墻”,成為展現孝義文化浸潤美麗漁灣的“網紅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