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友黎 余致玲
走進平利縣城關鎮五峰村,孝義文化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志愿“紅馬甲”處處彰顯愛心,孝義故事一個接一個涌現……一股股新時代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文化宣教倡導孝義理念
時值盛夏,藍天白云,陽光明媚。綠樹掩映下的城關鎮五峰村廣場上格外熱鬧,人潮涌動,掌聲陣陣,一場精彩的孝義文化宣教活動正在熱烈上演。孝義諷刺小品《和諧家庭》把群眾看得津津有味、開懷大笑。笑過之后,少部分人卻陷入了沉思。人群中的楊力榮(化名)就是其中一位?粗_上的戲劇人物,他心中五味雜陳。作為家中老大,本應要贍養80歲高齡的父親,因房產繼承等原因和家人產生矛盾,他開始拒絕贍養義務。
得知情況的鎮、村干部聯合成立調解組,多次上門調解、勸導,矛盾終得化解,楊力榮也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今,他不僅把父親的衣食起居照顧得井井有條,每月還給他300元零花錢。楊力榮的轉變是五峰村用“小切口”講活“大故事”,用“家常話”講透“大道理”踐行孝義善舉培育工程的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村上還把有業余愛好的村民組織起來,教唱紅歌、編排花鼓戲等形式引導村民踐行孝義善舉。87歲的王友余就是隊伍中最活躍最熱情的一員,白發蒼蒼但精神矍鑠的她經常走家串戶上門為行動不便的群眾唱歌、聊天,把外面發生的新鮮滾燙的事講給群眾聽,用樸實的行動幫助他人,用善義之舉滋潤群眾心田。
志愿服務踐行孝義行動
“謝謝你們又來看我媽,不嫌棄她,還幫她收拾衛生,陪她聊天。”張啟平拉著‘串門兒’志愿服務隊人的手感激地說。這感人的一幕再一次發生在張啟平的家中。
張啟平的母親癱瘓在床8年,平時都是張啟平照顧,一個大男人照顧母親總有不便的時候,‘串門兒’志愿服務隊就隔三差五上門幫老人洗頭、擦洗、晾曬......像對待親人一樣。
近年來,五峰村以老黨員、鄉賢能人、社會青年等為主體成立了“串門兒”志愿服務隊,通過院落會、走家串戶等方式開展“串門兒”行動,多年來累計化解80起矛盾糾紛,幫助15戶困難家庭,走訪慰問12名孤寡老人和困境兒童,不斷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年重陽節五峰村“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孝義愛老主題活動都會如期在村委會廣場隆重舉行,活動現場不僅為老人送上精彩的文藝節目、溫馨的節日祝福和溫暖的健康義診,還為年滿60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200元“敬老金”。據悉,該活動自2005年延續至今,已持續開展19年,依靠村集體經濟的支持以及愛心企業家的捐贈,已惠及老人352人,在全村掀起了崇德向善、尊老敬老的孝義新風熱潮。
典型評選引領社會風尚
“大家要向郭幫平學習,她是位好媳婦,自己都是60多歲的老人,還要悉心贍養耄耋之年的婆婆,照顧小孫子,辛苦操持家務無怨無悔。”五峰村黨支部書記駱仁春說。
“田桂英也不錯,是位好婆婆,一家8口人,和和睦睦、互敬互愛,婆媳關系相處得比女兒還親呢。”老黨員伍新國說。
這是五峰村利用道德評議會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推薦的生動場景,也是孝義新風入腦入心入行的真實寫照。
五峰村每季度規范開展道德評議活動,利用“善行義舉榜”、宣傳欄等方式,對評議出的36名“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等模范人物進行廣泛宣傳,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的效應,讓文明之風吹遍村莊各個角落,形成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社會氛圍。
除了五峰村,城關鎮的龍頭村、南城社區、東城社區等村(社區)在推進孝義善舉培育工程中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自平利縣推進孝義善舉培育工程實施以來,城關鎮大力弘揚孝義文化、踐行孝義善舉,以“孝義新風進萬家”“ 關愛一老一小 ”“鄰里守望”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為載體,推動孝義之舉入腦入心入行,有效將孝義新風深耕厚植、落地見效,為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貢獻城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