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叫作‘騾馬古道’,曾是一條商業運輸通道,在明清時期,是古鎮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5月15日下午,安康旬陽市蜀河古鎮游客中心講解員張芳芳帶領游客參觀蜀河古鎮。
蜀河古鎮內,磚木結構的建筑古色古香(五月十五日攝)。
蜀河古鎮坐落于漢水之畔,曾是漢江上游黃金水道上的商貿重鎮,素有“小漢口”的美譽。據《旬陽縣志》記載,早在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就在此置興晉縣。蜀河古鎮文化積淀深厚、名勝古跡頗多,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
“這里古時曾有‘帆檣林立相接、商賈四方云集、戲樓歌舞升平、萬家燈火攢動’的盛況,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古鎮昔日的繁榮。”在張芳芳的指引下,記者看到,青石板上,昔日往來的車馬留下了或深或淺的車轍;古建筑屋檐上,各式圖案的木雕紋樣依然保存完好。
“保護好文物古跡,就是保存了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脈。”蜀河古鎮文物保護和文化旅游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祥說,蜀河古鎮三橫九縱,現存古跡古居102處,擁有省級文保單位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點9處。為還原歷史風貌,當地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修繕,實現對原有街區格局、建筑布局、建筑風貌的原真性保護。
張祥告訴記者,經歷風雨洗禮,蜀河古鎮的古建筑或多或少存在殘損。2007年,蜀河鎮啟動了對蜀河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對古鎮進行了5輪修繕,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和古民居得到修復。
“考慮到還有許多居民生活在古鎮,我們完善了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既讓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古建筑,全力保持古鎮的古樸風貌。”張祥說。
如今,美麗的自然風光、古樸的街區風貌與活化的非遺文化在古鎮融為一體。黃州館、楊泗廟、三義廟等明清時期古建筑形態各異;八家巷、乾益巷、永安巷、沈家樓等古街小巷幽深靜謐;厘金局、電報局、當鋪、錢莊、王公館和古民居等見證昔日繁榮;水文石刻、古井甘泉、巖碥城門、村野繡樓等古跡別具一格;船工號子、漢水民歌、花鼓戲、漢調二黃、皮影戲、蜀河雙彩車、蜀河八大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文化底蘊。
歷史孕育了蜀河古鎮的厚重文化,文旅興起則讓其煥發新的活力。
今年4月,蜀河古鎮城南書院正式向游客開放。書院內設置省級非遺“旬陽傳統木刻版畫”體驗區、活字印刷體驗區,邀請旬陽市版畫院的老師講解授課,游客可在此體驗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古鎮的結合,像是奇妙的化學反應,讓古鎮更有魅力。”蜀河鎮文化旅游宣傳辦公室主任庹新軍說,除了探索“非遺+”的各種形式外,古鎮景區還以漢水文化、地域文化為依托打造沉浸式情景劇《黃府迎親》,開展夜間“打更”、漢服走秀、騾馬商隊進古鎮等活動,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服務品質。
“來這里逛古鎮,更像是在‘串門’。”來自湖北十堰的游客周喜寶說,在蜀河古鎮,不僅能邂逅鮮活的歷史,還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溫情。
在蜀河古鎮的街巷中,理發店、五金雜貨店、民宿、餐飲店等各類店鋪應有盡有,流傳下來的“老行當”和潮流的新業態在古鎮互融共生。
“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后,古鎮人氣越來越旺,現有特色餐飲小吃店鋪56家、酒店和特色民宿32家、旅游特色商品經營戶74家。2023年,蜀河古鎮景區接待游客82.7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10.5萬元。”蜀河鎮黨委副書記王楊說,將在保持蜀河古鎮“原貌、原住、原味”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新形態、新業態、新生活”,讓古鎮成為人們理想的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和投資興業目的地。
歲月流轉,不改千年風韻。如今,這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古鎮,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眾人眼前。
(陜西日報記者 齊珂雨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