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邵主任團隊對我的及時治療,謝謝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5月15日,在陜西省紫陽縣人民醫院,患者趙某一邊說著,一邊將手中的錦旗遞到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專家邵華明醫師手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患者趙某,今年52歲,因突發頭痛,于4月23日來到紫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經頭顱CT檢查為“蛛網膜下腔內出血”,神經內科醫師楊軍會診后考慮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因手術難度高,風險大,業務副院長徐宏飛統籌安排,立即召集卒中中心、導管室、麻醉科、放射科、重癥醫學科等多科室醫務人員組成10余人臨時醫療團隊,全力保障該患者術中及術后生命安全。經神經內科楊軍醫師為患者實施“全腦血管造影術”,證實患者為“左側后交通動脈瘤”(胚胎型大腦后動脈),隨后邵華明主任及楊軍醫師立即為其實施“顱內動脈瘤支架輔助栓塞術”,經過2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患者出現持續血壓偏低,嚴重腦血管痙攣,醫務人員通過及時處理和對癥治療,患者恢復良好,于5月13日康復出院。
顱內動脈瘤因形態像氣球,似“瘤”而得名,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此類疾病死亡率極高,第一次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率大概在30%左右,第二次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率在50%左右。簡單來說,就是血管壁上出現了氣球狀的隆起,可以想象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了一個包,一旦水管內的壓力過高,水管就會破裂,因此動脈瘤破裂會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目前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包括開顱的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及微創介入手術,目的是阻斷動脈瘤的血液供應,避免發生出血。而微創介入治療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彈簧圈、支架等),通過微導管將彈簧圈放入動脈瘤囊內,使動脈瘤囊內血流消失,消除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風險。
本次紫陽縣人民醫院在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專家帶領下,順利完成“顱內動脈瘤支架輔助栓塞術”,不僅填補了縣域醫療技術空白,滿足了患者“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同時還標志著紫陽縣人民醫院在神經介入技術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