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家理
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原理簡介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2023年12月,已累計調水超670億立方米,為1.76億人提供了水安全保障;菁把鼐44座大中城市。占北京市用水的70%。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占調水總量66%,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到來之際,有必要對安康市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為調水工作所作的努力和付出進行回顧,對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由于我國北方地理位置維度較高與沙漠臨近,冬季風大而寒冷,降水稀少導致嚴重的缺水現象。首都北京在2010年時主要水源官廳水庫已無水可供,出現了從密云水庫借水的現象。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因缺水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啟動南水北調工程從漢江的上游調水進北京。
安康位于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境內水資源富集,河網密度全省第一。漢江在安康市境內流長340公里,占全長的22%,占全省水資源的29.8%,水資源豐富。因為安康境內水資源豐富,建成5大電站(石泉、喜河、瀛湖、旬陽、蜀河)。北京和天津需要水,而安康屬于水資源富集區,調水工程是從安康境內的漢江出水斷面以下實施,客觀上并不影響安康的蓄水量,這就自然形成了安康與北京和天津之間水資源良好的供求關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橫跨湖北和河南兩省的丹江口水庫調水,通過隧道穿過黃河北上,自流到北京市、天津市。輸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直轄市。輸水干渠總長1277公里。整個工程設計利用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原理(北京、天津位于安康的東北方)水流基本上按照“水往低處流”原理“自流”到北京和天津,節省了大量的抽水成本,同時,通水之初遇到冬季北方明渠結冰影響水流的問題,工程改進為“南明渠北暗渠”(河北以南為明渠,河北以北為涵洞管道)的水渠工程設計。整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計成為人類智慧的一大結晶。
二、安康市在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由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口設計開始于河南南陽,南陽的水又直接來自湖北丹江口水庫,于是就出現了中央電視臺 “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河南南陽”和湖北丹江口水庫宣傳標語“中國水都丹江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標志(電站)”兩個地理標志式的廣告語。這樣就難免會出現一種現象:受水區的北京、天津、河北并不知道調水的真正水源來自安康,安康的人們也會以為取水設計在安康的出境斷面以下的境外,水的質量好壞與安康的直接關系不大。這就是“奶牛效應”——人們買牛奶的時候并不關心奶牛長什么樣子的現象。事實上丹江口水庫66%的水源來自安康,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
陜西省人民政府2014年4月10日公布的《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中指出:“隨著陜南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漢、丹江流域水質保護工作面臨著流域污染負荷逐年增大、城鎮生活污染處理率低、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嚴重、工業污染行業特點明顯、治污和保護資金短缺等嚴峻形勢”。南水北調工程既是一項生態建設工程,也是一項社會工程,又是一項經濟工程。水資源產品是一種特殊產品,其生產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過程和社會管理工程。確保漢江出省斷面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有必要探討安康市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的貢獻話題。
首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安康工農業生產機會成本的影響巨大。大多數的跨流域調水工程的水源區都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且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地區,一方面很難獨自承擔建設和保護水源區生態環境的重任,另一方面,擺脫貧困的需求又非常迫切,從而導致水源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更加突出。為了保障調水工程按期通水,根據安康市工業信息局統計年報(2014),2011-2014關停企業75家(皂素、磚瓦等);安康市水利局漁業管理站統計報表(2013),關停網箱養魚1529882平方米;退耕還林368.8萬畝(到2014);安康市水利局水土保持所年度報表(2013),小流域治理總投資17375萬元;安康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資源保護與發展報告》(2013)11個污水處理廠,地方配套27201萬元、10縣區垃圾處理廠地方配套18642萬元。
其次,安康市委、市政府把保水護水當著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建立專門的機構和法規。一是成立了專門的調水管理機構——安康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二是在安康創業大廈建立起“安康市南水北調環境應急指揮處置中心”, 實行24小時水質監控;三是安康市與漢中市已經于2022年10月聯合制定了《陜西漢江段兩岸生態環境治理規劃2021-2031》《陜西漢江段兩岸生態環境治理法》。
第三,各級政府部門齊心協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個保衛戰。一是藍天保衛戰——治理大氣環境:燃油車改為天然氣和電車、禁止燃放鞭炮,減少廢氣粉塵排放到空氣和水中。2023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 339 天/年,全省第一;二是碧水保衛戰——治理水環境:設河長、湖長2412名、護河員2598名;建設污水處理廠13個、垃圾處理廠10個,關閉瀛湖和紫陽縣網箱養魚3萬個。減少污水進入水中,確保漢江出省斷面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三是凈土保衛戰——治理土環境:對紫陽蒿坪河和明華煤礦硫污染、白河尾礦鉛鋅進行治理。防止硫和重金屬排入水中。經過治理這些地方已經成為游客駐足打卡美景之地。經過建設安康市建成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市,珍稀野生動物——秦嶺四寶中的朱鹮出現生活圈南移到寧陜和石泉等地的現象。
作為回報,經向市政府了解2023年中央南水北調給予安康財政補償資金達13億元。南水北調天津援建項目——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和南水北調天津援建項目——安康市人才公寓落成安康。
三、持續做好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護水衛士
漢江安康段全長340公里,為了利用水力資源進行梯級開發興修了5座水電站,形成了5個人工湖。湖泊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具有防洪、航運、供水、旅游、漁業和氣候調節等多種功能。隨著人類活動強度的不斷增加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湖泊水質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全國60%以上的湖泊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富營養化現象,興建較早的安康瀛湖由于水深在30—80米之間,2010年時出現富營養化傾向,在2019年春天出現監測pH值升高報警現象。提醒我們水質保護任重而道遠。當然安康出境斷面年平均仍保持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
首先, 當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保護宣傳員。將護水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從孩子抓起。比如升國旗儀式后說環保——《過好綠色低碳生活》(節約水、紙張、電;植樹;垃圾分類投放)。
其次,政府協調落實《陜西漢江段兩岸生態環境治理規劃2021-2031》。水資源的保護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管理體制、保護政策、保護手段(物理手段、化學手段、生物手段)等三個方面。目前安康瀛湖水質富營養化狀態責任并不單純在安康境內,上游漢中來水已經呈現富營養化水平。安康市單獨出面治理是無法解決水質富營養化問題的,安康市與漢中市已經于2022年10月聯合制定了《陜西漢江段兩岸生態環境治理規劃2021-2031》,從根本上解決污染源治理問題。水質監管部門應向當地政府報告水質變化趨勢,引起領導重視,研究對策。
第三,保護政策方面,對近水區域長期政策補償。將陜西漢江兩岸自常年江邊算起5-8公里地理帶列為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區近水區,長期享受退耕還林初次補償政策標準給予補償。
第四,加強環境污染源的治理與監管力度。從源頭上減少進入環境的污染物數量,主要包括產業結構調整減排、污染源工程治理、加強教育3方面工作。污染源環保工程重點治理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和工業污染源。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加強宣傳教育方面,增強庫區群眾和游客的環保意識,大力倡導使用農家肥,限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減少面源污染。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對瀛湖旅游船只、景點、碼頭的污染物排放進行專項整治,減少破壞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同時加強對水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動態掌握水體和污染源的污染狀況。
最后,開展流域生態保護工程,修復流域清水產流機制。保護手段(物理手段、化學手段、生物手段)方面,物理手段方面凡是“漢江兩岸5-8公里地理帶列為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區近水區”的地方,大多土地坡度都在25度以上,開展土地整治工程,像旬陽縣冬青獅頭柑和呂河櫻桃基地一樣,政府投資用水泥磚修建成梯田,減少水土流失,阻止農藥、化肥直排漢江;化學手段方面專家指導進行,采用工程措施對湖內底泥進行合理的清淤曝氣,促進湖底有機質的分解;生物手段方面合理放置濾食魚類,實施“以水養魚、以魚凈水”工程,在易發生富營養化水域,適當放養能夠凈化水質的魚類,合理利用生物食物鏈的特點養魚,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改善水環境,提高水質量。同時,種植蘆葦及水生植物,實施生物凈水工程。
(作者系陜南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安康市漢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康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