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根
一個人無論走多遠,都忘不了故鄉兒時的味道。我的老家在漢水之濱香爐山半山腰,一個叫三道灣的村落。對于像我這樣的山里娃來說,埋在骨子里的厭惡,或許是母親的酸菜拌湯;但對于像父親一樣的莊稼人來說,最持久的舌尖眷戀就是酸菜拌湯。
說到酸菜,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可能也經常吃。一碗正宗的酸菜拌湯,加上紅辣椒和幾朵蔥花,在安康味道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配角。我從沒覺得有多好吃,甚至從來不吃酸菜。自離開老家奔走異鄉,竟發現安康人最愛吃酸菜,把酸菜當成健康養生的美味佳肴,做成酸菜魚、酸菜餃子、酸菜炒豆芽、炸酸菜丸子、酸菜烙餅子等下酒菜、招牌菜、調味菜,開胃提神、醒酒去膩、幫助消化,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酸菜是農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安康味”,一年四季都是腌制酸菜的季節,每個家庭都會泡酸菜,老母親叫“炸漿水”,把白菜、蓋菜、野油菜、包包菜、苦菊菜、蘿卜纓子等拿回家洗凈焯水,裝進漿水缸里,泡上三五天,一大缸上好酸菜,便腌制成功了。
當今人們的生活天天像過大年,吃膩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之后,就會選擇一餐簡單實惠又好吃的酸菜拌湯。每年春節前后,在外打工的親戚好友來家里拜年,酒喝到八九成醉意,就會讓母親做一鍋酸菜拌湯,配上純手工的糟辣椒醬,那酸辣適中、熱氣騰騰的濃郁酸味,把客人喝得氣血通暢,在外打拼的疲憊得到了慰藉。
曾經,酸菜不能拿來招待親戚,記得小時候,母親為挽留舅舅在家吃飯,總會說:“你走了大半天路,吃個飯再走,哪怕我給你炒一碗酸菜、拌個拌湯呢?”舅舅便說:“那你就下碗酸菜面吃吧!”父親就會立即殺掉下蛋的老母雞,去幺爹家借一塊臘肉,母親不一會兒就端上四碟硬菜,上一壺自家烤的包谷酒,舅舅酒醉飯飽之后,我也沒有見著有炒酸菜,才知道母親在拿酸菜留客。
那年月,酸菜拌湯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飯,每天母親都會做一頓蒸洋芋、紅薯、南瓜等,或燒個饃、烙個餅子,配上酸菜拌湯做主食,不僅可以抑制饑餓感,還可以節省糧食。我無奈之下,就會拿絕食與母親死磕硬杠,就在放入酸菜之前,舀一碗甜拌湯,加點食鹽,或加點剩菜湯。我不吃酸菜,親戚和鄰居都知道,所以常常會吃到白米細面。
酸菜拌湯,這飯沒有復雜的工序,省時省力,只要在面粉里灑上適量的涼水,再用筷子順向攪拌成小籽籽,開水下鍋煮熟,調點食鹽、酸菜就好了,連湯帶水的三五碗也能管飽,F在生活比較講究,母親就改用小壇罐腌制酸菜了,還常常用豬油、香油把酸菜炒好,各自根據胃口在碗里調上適量的豆芽、瘦肉等配菜,食用更加色味俱佳。
如今,每天早晨,許多安康人奔向一個個不起眼的小巷,用一碗酸爽調胃的酸菜拌湯開啟忙碌的生活。我理解了母親用一碗碗酸菜拌湯養活了全家人,也更加覺得酸菜拌湯不普通、不簡單、不容易,怪不得酸菜拌湯上得了宴席,成為在外游子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