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態旅游牽動脫貧攻堅快車
——寧陜縣大力實施旅游帶動脫貧工程紀略
通訊員 譚海波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小洋樓’,更沒想到在這窮山溝里還能有這么輕巧的掙錢門路!”王順富一邊忙著收拾屋子,一邊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說。
今年60歲的王順富是寧陜縣皇冠鎮朝陽社區一組村民。20多年一次意外事故受傷,導致他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加之妻子譚秀英體弱多病 ,一家三口日子過得緊巴。
隨著朝陽溝景區建設的推進,王順富一家的生活也開始發生改變。去年,他家從半山上狹小破舊的土墻房,搬進了集中安置點的兩層“小洋樓”。妻子在企業做保潔,每月有固定收入,兒子在工地務工,好的時候年收入可達兩三萬元。
被列為全省首批旅游扶貧試點縣的寧陜縣,近年來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堅持“旅游富民”發展思路,創新旅游社區性開發,把建景區與建社區結合起來,把旅游開發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一批貧困群眾依托旅游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十二五”期間,全縣通過旅游實現脫貧人數累計達3100人,約占全縣貧困人口的19.4%。到2018年,寧陜縣要率先在全市全省“摘帽”之時,全縣將有5000貧困人口和王富順一樣依托旅游實現穩定脫貧。
依托骨干項目,實施社區性開發,讓農民變市民
“以前我們家居住在溝里河對岸,住土墻房,交通不便,收入也沒有來源,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寧陜縣皇冠鎮朝陽社區村民廖鳳琴說,她家拿到了12萬元景區建設征地和林地流轉補償款,搬到集鎮住進了208平方米的兩層樓房,開起了家庭旅館,年收入超過2萬元,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
景區建設不僅讓昔日貧困落后的朝陽村民,搬出山溝溝住進了集鎮或景區內的集中安置點,而且還讓村民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朝陽村也因此變為朝陽社區。朝陽社區主任趙升軍介紹說,旅游企業在景區建設過程中,對于景區拆遷農戶,按“拆一建一”的原則,選擇在集鎮區位好、商業價值高的新區為景區移民搬遷戶新建框架式農民安置社區,每戶一套房屋,一層商業鋪面,二樓生活用房,統一安裝了自來水,街道有綠化,冬天集中供暖。旅游開發企業項目建設、景區服務用工優先吸納當地群眾,動員群眾在已建成的酒店、超市上班掙錢,引導移民搬遷農民興辦農家樂,圍繞旅游從事三產業服務。對景區失地農民女性年滿60周歲,男性年滿70周歲的老人給予每月100元的生活補貼,并對貧困學生上大學給予報銷學費的資助。全村32戶123人通過景區建設搬遷實現脫貧。
景區建設加快了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據皇冠鎮鎮長張富林介紹,自2005年引進西安海榮集團投資開發旅游以來,經過10年的開發建設,已累計投資8億元,以朝陽溝景區和皇冠生態小鎮為核心的景區建設已具雛形。景區建設輻射帶動了全鎮4個村的特色種養和三產服務發展,已建成皂礬溝冷水魚養殖中心和秀才溝生態農業觀光園區。集鎮面由原來的0.8平方公里擴大至2平方公里,集鎮常住人口由最初不到300人增長到1000余人。景區建設征地、林地流轉補償,為農戶從事三產、發展種養業提供了資金。全鎮發展農家樂、農家賓館36家,圍繞旅游從事三產業服務業的人員超過800人。到2015年底,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900余元,遠遠超過全縣平均水平。
引進大項目,統籌旅游開發與當地長遠發展,寧陜縣創造出了生態旅游社區性開發的新模式,這一模式在皇冠鎮得到成功實踐。在過去的十年里,寧陜緊盯生態旅游這個優勢資源,先后引進25家企業投資開發35個旅游項目,引資總額突破200億元。2015年,全縣接待游客達到3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8億元,旅游產業成為寧陜關聯度最強的主導產業。按照“兩線三環四區多點”開發布局,堅持以打造精品景區帶動貧困地區開發,筒車灣鎮、廣貨街鎮、皇冠鎮、城關鎮等依托旅游徹底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了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圍繞脫貧攻堅,寧陜縣在打造核心景區、推動社區性開發上不斷加大力度,在“十三五”加快推進在建和續建的25個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打造精品,增加景區容積率和接待能力,天華山等一批后續旅游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之中。